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民國大師錢鍾書與陳寅恪,彼此有很多相似之處,卻互相看不對眼

民國大師錢鍾書與陳寅恪,彼此有很多相似之處,卻互相看不對眼

錢鍾書和陳寅恪是民國大師,兩者之間的較量,是一場真正文化大師的較量,又對後世文化發展產生了持久影響。

(一)相似的人生經歷

陳寅恪先生的祖籍在湖南省長沙市,就天賦異稟,文韜武略,四書五經早已熟能成誦。家庭環境出自於書香之家,發起開辦了學堂教育,在這個書香門第,耳濡目染,形成了深厚的文學素質修養。

他主要師從中國傳統的國學大師王伯沆老先生,深得器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陳寅恪從小就有非常好的國學功底。

等到學有所獲時,他跟隨哥哥來到了日本留學,本打算深入學習,但是由於腿傷的問題,再次,選擇回國在上海進修。

待身體有所康復,不甘放棄的他,選擇自費前往德國柏林、瑞士蘇黎世等大學學習了解其他國家文化。在國外留學期間,他掌握了豐富的外語能力,熟練說出了多國外語。紛繁複雜的梵文、巴利文、中亞古中文等語言,一一被他攻克。

戰爭爆發後,歐洲情勢動蕩,政局多變,回到國內發展。作為 「清華三巨頭」之一,成為清華最有文化權威的教授,受到學生們的熱烈歡迎。

錢鍾書一九一零的九月,他的家鄉祖籍在江蘇省的無錫市,錢氏家族可謂是名門望族,書香世家。

家族教育對於他來說,是十分嚴苛並重視的。古典書籍《古文辭類纂》和《駢體文鈔》等古典著作,是他最早接觸的文化典籍,也是他開始從事文化研究的奠基石。

他曾被譽為天才,輕鬆考取清華大學的外語系,他的成績使第二名明望塵莫及,入校不久就被大家熟識他的天才。

優異的成績使他順利考上的當時的英國公費留學生,成為英國牛津大學英文系的一名中國學生,開始了治學之路。

(二)深厚的文學修養

陳寅恪先生受到高度評價——「教授中的教授」,他在清華研究院講課期間,國學大師、朱自清如此的知名教授非常認可陳寅恪的課。

陳寅恪的博學通識是有目共睹的,他講課過程中,涉獵頗廣,不僅僅局限於語言、藝術,還包括宗教、歷史等各方面門類。

他在授課過程中,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問題意識。講課生動,不拘泥於陳舊文化,而是提出自己的思考,新穎有趣,獨具一格。

他晚年時期,由開設課堂轉為著書,側重於歷史研究和史學資料。晚年的他,身體情況並不容樂觀。眼睛視力幾乎為零,但是憑藉毅力依舊整理了上萬的文化典籍。

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為後世學者研究鋪平了道路。

他尤其善於對於中國的隋唐時期的歷史,在參考書籍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和《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錢鍾書在外學習多年後,在上海的暨南大學擔任外語系教授,主持編纂了《管錐編》。書籍一經問世,受到國內外的一致好評。

文章的語言主要採用文言文的形式,其中穿插引用了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德語,豐富的語言形式,在國內外暢銷。

在書籍的核心理念中,打破傳統的時間空間限制,設計到社會科學,內容廣泛,引經據典。

兩者都是時代文學驕子,相同的人生經歷。在文學修養的靈活善於思辨的風格,是他們能夠相提並論的主要原因。

(三)錢、陳不和

學界曾出現一種流行「錢鍾書看不起陳寅恪」的議論,那麼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陳先生曾經贈與錢先生一本《元白詩箋證稿》,大家都在宣揚創作的偉大的時候,錢先生翻了幾眼,並不肯再深入閱讀,他認為「以詩證史」並不可取。

面對陳先生的好心贈書,錢先生棄之不理。兩者之間便生出了間隙。歸根到底,是由於兩者對於文化的深入探討,使他們在很多方面產生了不同的想法和思考。

錢先生認為陳先生的研究方法意氣用事,並堅持認為,這樣的研究理念對文學發展是有害處的,如果從形勢出發,就會影響到文學真正的藝術魅力。

這種觀點在現在看來,依舊具有可取之處,具有一定的社會依據。如果我們品讀錢先生著作時,就會發現,他並未從根本上全部否定其文學成就,甚至還表明對陳先生詩歌的喜愛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貨二喵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郁達夫的三婚妻子,長相不佳缺乏情調,最終卻是給他溫暖最多之人
一代大師,為3年婚姻守節一生,60餘年曆經誘惑,卻能堅守本心

TAG:貨二喵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