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微妙時刻,蓬佩奧首訪俄羅斯,能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微妙時刻,蓬佩奧首訪俄羅斯,能否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最近,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有點忙,一周以來疲於「趕場子」。前不久訪問芬蘭、英國引起的喧囂還未散盡,今明兩天他又要登上前往布魯塞爾和俄羅斯索契的飛機,說服各方配合美國對多國的施壓行動。外界質疑:在美國患上「極限施壓強迫症」的情況下,蓬佩奧連盟友們的分裂都「縫合」不起來,再去訪俄挑戰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不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窘境2.0」

這是蓬佩奧就任國務卿以來首次訪俄,時機也頗為微妙。

從俄美關係上看,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煲起電話粥」,罕見地通了一個半小時電話,被特朗普讚許為「非常有成效」。法新社說,美國司法部長巴爾公布「通俄」調查特別檢察官米勒報告的刪減版之後,特朗普感覺甩掉了「通俄」指控的包袱。他打算趁機與普京接近,推動美俄關係正常化,而普京也正有此意。

「政客」雜誌網站稱,蓬佩奧對俄羅斯的態度往往比他的上司特朗普更強硬。因此,蓬佩奧此行「是一次走外交平衡木」的考驗——需在「展現強硬立場」和「體現特朗普希望接近普京」之間尋找平衡點。

從國際局勢上看,被美國媒體稱作「毫無外交策略」的特朗普,正四處挑惹不安,從與中國的貿易紛爭,到鬥爭激烈的委內瑞拉政局,再到劍拔弩張的伊朗問題,以及毫無進展甚至又有起伏的半島局勢……而蓬佩奧作為特朗普團隊的首席外交官,理應成為總統命令的全球執行者,給盟友和對手施加最大壓力,讓他們乖乖交出特朗普最想要的東西。

蓬佩奧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但特朗普在全球挖了那麼多「坑」,豈是那麼容易填平的?連盟友們都沒有輕易給美國面子。

5日,蓬佩奧在歐洲之行的第一站芬蘭,鼓吹抵制某些國家「咄咄逼人的北極擴張」,卻隻字未提「氣候變化」。結果是,出現了《紐約時報》所稱的「7個國家站在一邊,而美國站在另一邊」的尷尬局面。

7日,蓬佩奧對德國「放鴿子」,以所謂「伊朗威脅」的「突髮狀況」為由,取消訪德行程突訪伊拉克。德國輿論認為,蓬佩奧取消訪德行程反映出當前德美關係「受冷遇」的現實。

8日,在伊朗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時,蓬佩奧正在英國訪問。他呼籲倫敦加入美國陣營,但英方並未「給臉」,仍表示支持協議。在訪英期間,蓬佩奧還暗諷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外媒述評,這種將美國意志強加於人的做法,相當於一種系統性霸凌。「梅處於被英國『脫歐』混亂逼入絕境的懸崖邊緣,這或許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和蓬佩奧覺得可以再欺負欺負她。」

一連串事情加在一起,可以看出蓬佩奧的工作確實不好做,歐洲之行非但沒能撈到「配合」,還惹得一身腥。眼下,蓬佩奧又必須貫徹「隨性的、對俄友愛的特朗普」的意志,從俄羅斯這邊討要好處,此行可能讓他陷入比在歐洲更加「煩惱」的窘境。

人未至,先「互掐」

蓬佩奧還沒出發赴俄,尷尬事就接踵而至。

先是行程生變。按照美國白宮說法,蓬佩奧原定於13日訪問莫斯科,與美國學生和商人進行會談,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之後於14日前往索契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晤。但在「伊朗威脅」之下,48小時的訪俄時長可能要「打個對摺」。

路透社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的消息稱,蓬佩奧將於13日前往布魯塞爾,與歐洲官員就伊朗和其他問題舉行會談,14日的索契行程不變。連日來,美國對伊朗接連施壓,甚至讓外界產生「戰事將起」的惶恐。

再者,是人還未至,「互掐」先行。事實上,在14日即將到來的俄美外長會面之前,蓬佩奧已於6日先期與俄外長拉夫羅夫在芬蘭見過一面。當時,蓬佩奧公開「黑」俄羅斯是「北極威脅」,稱「俄羅斯的軍靴已經在雪地上留下腳印。」拉夫羅夫也懟了回去。在那次會晤前,兩人還在委內瑞拉問題上有過交鋒,蓬佩奧要求俄方從委內瑞拉「走人」,拉夫羅夫則譴責美方在這一拉丁美洲國家策動政變。在訪英時,蓬佩奧也是一副對俄羅斯不依不饒的架勢,他猛烈抨擊俄羅斯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聲稱該項目將成為撬動歐洲的「槓桿」,並誓言會繼續破壞項目的實施。

此外,美國國務院官員還透露,蓬佩奧此訪不會像特朗普那樣,在電話里對普京那麼「溫柔」。他計劃在俄羅斯干預美國和其他國家大選的問題上與普京「正面剛」。

雖然訪俄前蓬佩奧的諸多舉動有點「違和」,但一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還是表示,「我們與俄羅斯政府在很多方面存在分歧,這不是什麼秘密。國務卿將就我們雙邊關係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非常坦誠的對話。」

「蓬佩奧總體上在執行特朗普對俄外交的設想,希望能改善俄美關係,爭取俄方在一些美國關切問題上的合作和讓步。」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對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指出,「特別是『通俄門』調查告一段落,特朗普和普京通話時可能達成一定默契,即雙方可以在改善美俄關係方面再試一次。」

吳心伯指出,最近特朗普外交上沒有什麼亮點:中美貿易分歧仍存,對朝談判停滯不前,同伊朗劍拔弩張……在這些背景下,特朗普嘗試讓手下與俄羅斯接觸,看能否打開局面,包括是否可能促成在日本G20峰會期間舉行「普特會」並為之準備。

吳心伯補充道,事實上,對俄外交一直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主管,蓬佩奧主要負責的是朝鮮問題。但朝鮮點名批評要求撤換蓬佩奧,弄得蓬佩奧有點「喪失主業」了。「現在讓蓬佩奧去訪俄,剛好給了他外交施展的舞台。但作為外交素人,蓬佩奧的非專業風格,讓外交效果大打折扣,包括給美國盟友們留下的印象都不太好。很難期待他的訪俄有大的突破和進展。一切只能證明,美俄還沒放棄改善關係的努力,蓬佩奧訪俄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積極的跡象?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馮玉軍指出,蓬佩奧訪俄,是最近一個階段以來俄美關係積極調整當中的一環,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美俄意識到,雙邊關係難以發生根本性好轉——因為儘管「通俄門」報告為特朗普「減負」,卻沒排除俄羅斯干涉大選,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整體對俄認知、對俄情緒仍然相當激烈,雙邊關係不可能迅速好轉。然而即便如此,不排除兩國在重大國際熱點問題上逐漸克服分歧、逐步展開合作的可能性。

美國富蘭克林·羅斯福研究基金會主任尤里·羅格列夫對《共青團真理報》指出,蓬佩奧訪俄表明華盛頓仍然希望與莫斯科建立工作關係,這是個積極的跡象。談判可能涉及軍控問題,特別是中短程導彈和核不擴散,也可能涉及一些美國感興趣的緊迫的國際問題,「半島無核化問題並不像特朗普希望的那麼順利,還有些未解的難題是美國自己造成的,例如委內瑞拉和伊朗問題。」

「在伊核問題上,美國希望俄羅斯配合施壓,但這沒戲,因為美國單方面撕毀核協議得不到其他簽約方的支持,」吳心伯說,「俄羅斯還會繼續發展同伊朗的關係。」俄衛星網近日援引伊方說法稱,在具體項目上,俄伊雙方將尋求繞過美方制裁的合作方式。俄伊外長確認,雙方就布希爾核電站的建設工作,以及在福爾多核設施穩定同位素生產方面的合作將繼續進行。

馮玉軍認為,俄羅斯力挺伊朗,使伊朗不得不增加對俄羅斯的地緣政治依賴;而特朗普政府打壓伊朗態度始終決絕,因為華盛頓要防止德黑蘭在中東擴展勢力,減少以色列壓力,這些都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如此一來,俄羅斯能夠從中東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國際能源市場的波動中獲得較大的好處。

在委內瑞拉問題上,吳心伯認為,美國希望俄羅斯別介入委政局,但俄羅斯不會買賬。眼下,俄羅斯對委內瑞拉問題的介入十分有限,分寸把握得當,美俄不至於在這個問題上走到嚴重危機的地步,同時俄羅斯也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立場,包括對委現有領導人的支持,等等。

馮玉軍認為,在委問題上俄美儘管在公開場合各執一詞,但對未來委政治走向都在進行私下溝通,無論委總統馬杜羅的去留,還是政治安排,抑或美國是否動武,都是雙方談判的重要內容。最新情況是,委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向五角大樓送「秋波」,尋求潛在軍事「協作」,這是瓜伊多迄今為止向美方發出的最強烈求援信號。俄美圍繞這一問題如何博弈有待觀察。

在朝核問題上,俄方可能向美方通報金正恩訪俄信息。但至於下一步怎麼推動半島無核化,還是要取決於美朝雙方能否走近,俄羅斯在這方面作用有限,但俄方可藉此向美方傳遞朝方在無核化問題上的誠意,促進朝核問題的國際協調合作。吳心伯說,「俄羅斯可能向蓬佩奧表明,鑒於朝鮮一年多沒有進行核導試驗,應當適當取消部分對朝制裁。中俄之前在安理會提過這點,但美國沒有放行。」

一切遠未真正改變

外媒分析認為,蓬佩奧此訪可能有助於塑造特朗普政府對俄羅斯的立場,但究竟能夠「改變什麼」真的不好說。

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俄羅斯、烏克蘭和歐亞事務主管,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安德魯·韋斯稱,特朗普從米勒報告中「解套」後,希望與俄羅斯開啟新關係,但這在實踐中意味著什麼確實很模糊,因為議程主要由美俄爭執不下的問題組成。

「普京知道特朗普喜歡他,但他的政府不喜歡。」俄羅斯前外交官、外交政策分析人士弗拉基米爾·弗洛洛夫認為。米勒的報告一定程度上為特朗普平反,但並沒有為莫斯科平反。將兩國改善關係的希望寄托在領導人的個人情誼上,顯然忽視了兩國結構性矛盾的複雜性,以及美國國內的巨大阻力。對俄羅斯而言,一切遠未真正改變。

而特朗普一言不合就「極限施壓」,以及「一邊打壓俄羅斯,一邊又要求對方配合」的「神邏輯」,也引起俄羅斯媒體吐槽。

《今日俄羅斯》稱,美國的外交是不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情局毫無廉恥地監控全球,連歐盟領導人也不放過,那蓬佩奧憑什麼要求歐洲不要與中國合作?華盛頓推翻歐盟所有環保主張,又讓布魯塞爾如何在北極事務上與蓬佩奧打交道?美國心中有個「可怕的普京」,倘若特朗普新近萌生的「對俄羅斯之愛及友誼」退潮,蓬佩奧是不是又會輕慢自己的俄羅斯同行、重新要求俄羅斯停止做某事,甚至可能實施新制裁?

「極限施壓一玩久,別人就進入疲勞症了。慢慢地,大家都看透了,習慣了,極限施壓這一套路的效應會越來越下降。」吳心伯說。這也註定美國對俄外交不會有重大突破——如果不改變對俄根本立場,緩解、解除2014年以來制裁施壓,美國再怎麼折騰也換取不了俄羅斯的根本讓步。

馮玉軍認為,特朗普上台以後,美國的對外政策更加咄咄逼人,儘管引起一些國家不滿,但迫於美國的淫威,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一些國家最終不得不委曲求全。對於俄羅斯而言,它不可能被美國說服「聯手制華」,無法想像莫斯科與北京公開為敵,但正像俄羅斯一些戰略人士所言,坐觀虎鬥,兩面得利,是俄羅斯的最佳選擇,它一方面會逐漸調整與美國的關係,從制裁和壓力下解套;另一方面它會與中國保持「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以從中國獲得資金、技術、市場和國際支持,這正是俄羅斯外交的精妙所在——充分利用形勢變化給自己創造機會,多方面獲得好處。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1億美元的私人飛機內部長啥樣?視頻來了!
阿根廷小吃誘惑、古巴旅遊了解一下,上海世界旅遊博覽會各國展商擺「擂台」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