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40萬中國志願軍中,這個人身份最特殊,本來沒有資格參加

240萬中國志願軍中,這個人身份最特殊,本來沒有資格參加

上世紀50年代初,抗美援朝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跟聯合國軍展開了生與死的較量。

其實很少有人知道,在這240萬中國志願軍部隊里,有一個非常特殊的戰士,他的名字叫做砂原惠。

一看這個名字,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這是個日本人。

沒錯,砂原惠曾是日本侵華戰爭期間被強制遷到東北落戶的日本僑民,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他的父親因戰亂而身亡,這個還不滿12歲的孩子,開始了他在中國的流浪之旅。

所幸當地的老百姓並沒有因為他是日本人而嫌棄他,反而找他做傭工,還教他學漢字,這才使他得以活了下來。

由於一直待在鄉下,又長期跟解放軍接觸,1948年,15歲的砂原惠正式加入東北野戰軍,成為一名偵查員。而且,早已經習慣了在中國生活的砂原惠,還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叫張榮清。

可別小看這個日本小子,在加入解放軍後,他曾先後參加過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等多次重要戰役,而且榮立過很多大功。

時間回到平津戰役前夕,為了偵查國民黨軍在北平城內的兵力部署,作為偵察連尖刀班戰士的砂原惠,奉命潛入北平城打探消息。經過一番喬裝打扮,砂原惠成功化身「糖葫蘆小販」,鑽進了北平城。

這時候,上演了非常有趣的一幕:由於砂原惠帶的糖葫蘆很漂亮,結果剛進城就吸引了一大波小孩子,都跟著他走。最後,雖然糖葫蘆全都免費送了出去,但靠著小孩子們的「掩護」,砂原惠成功地對敵軍的火力進行了一番全面偵查,最後順利出城。

轉眼到了1950年年底,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砂原惠所在的偵查部隊也在其中。不過,砂原惠作為日本人,其實是沒有資格參加這場戰爭的,怎麼辦呢?砂原惠在註冊信息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在自己的國籍一欄,填上了「中國」。上級領導知道後,給予了批准。

其實,他早已經在心底里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了。

這一去就是3年的時間,直到1953年7月中美簽訂停戰協議,砂原惠才隨部隊回到中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大規模的日本僑民回國,為了尋找自己失散多年的母親和兄妹,闊別日本17年之久的砂原惠,也踏上了回鄉之旅。

在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故事值得一提。

當時,砂原惠等即將回國的日本僑民被安排在東北航校待機,為了照顧好這幫日本僑民,上級領導下令要提高伙食標準,所以砂原惠等人都分到了米飯,而駐守在那裡的中國戰士卻是粗糧窩頭。結果砂原惠不樂意了,憑什麼日本人吃好的而中國人就吃差的?為此,他還絕食以示抗議。

就跟剛才說的那樣,砂原惠早已在心底里認同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因此,他為中國戰士打抱不平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國後,砂原惠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在中國的歲月,一直在堅持推動中日關係的友好發展。晚年時,砂原惠曾對記者說:「我究竟是一個什麼人,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雖然身在日本,但每天睡覺前,早晨起來以後,想的問題還是中國的要遠多於日本的。說到底,我覺得我還是一個中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日軍建造了一艘「史上最強戰列艦」,卻被美軍三個小時打沉了
開國少將受了重傷,領導讓他坐擔架,他說你這是瞧不起我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