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13萬年前命喪大海物種再次自然「死里復活」,重現理由不成立

13萬年前命喪大海物種再次自然「死里復活」,重現理由不成立

趣味探索訊 擁有完整翅膀,卻無法飛翔,這可能是一隻鳥最大的悲哀。在印度洋西部的馬達加斯加就生存著這種不幸的鳥類,中文名為白喉秧雞,英文名為Dryolimnas cuvieri。不過,它在過去13.6萬年前滅絕,現在它竟「死里復活」,重新出現大家面前,重現理由似乎不成立。

關於白喉秧雞的消失和神秘得現過程,得到了朴茨茅斯大學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的證實。一般來說,動物骨頭經過數萬年石化後變成化石,研究人員根據化石可以提取數據,讀取該動物的年齡,生長年代,地點等一些信息。化石數據顯示:數十萬年前,白喉秧雞曾經殖民了一個被稱為阿爾達布拉的孤島,食物充裕,生活安逸。

也許是生活太過安逸,它們變得懶惰,翅膀開始退化,變得不會飛了。但有科學家指出,翅膀退化的原因是「迭代進化」,是由於同一祖先遺傳基因在不同時間對身體同一部位重複進化的結果,正所謂正正得負,反而讓白喉秧雞翅膀退化了。

當然,鳥類不能飛這在自然界也很常見,比如企鵝,鴕鳥,薩摩亞水雞等等,品種還是蠻多的。大約在136000年前,生活在孤島上不能飛的白喉秧雞因海平面上升而全部命喪海底。研究人員從長達10萬年曆史化石中得到了無可辯駁的證據。不過讓科學家無法理解是的,隨著島嶼的恢復,白喉秧雞又再次「死里復活」。

「死里復活」的理由是什麼?難道白喉秧雞能夠一直生存在海上,這個理由似乎不成立。在38億年生物進化史上,有新生也有死亡,有新物種誕生,也有老物種消亡,比如曾經統治地球陸地的恐龍。不過,一個物種滅亡過後能自然「死里復活」,這的確讓人匪夷所思。消亡的白喉秧雞能再次復活,這其中經歷了什麼,我也不得而知。更多有趣的探索文章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探索 的精彩文章:

20天出現一顆,巨型火球從天而降,如同月亮般照亮波多黎各夜空
美國地質調查局稱,黃石公園內有明亮斑點,斑點內樹木大量死亡

TAG:趣味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