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生活中,許多人最愛的運動是走路,都認為「日行萬步更長壽」。實際上,走路方法對了,確實是對身體健康非常有幫助!

然而,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其實在這不起眼的走路中,就藏著區別。


1走路的地方不對:愛在馬路邊走

走路健身,在哪走,很重要!

地點沒選好,可能對身體有害。

2017年12月5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研究顯示,無論健康與否,在公園散步的志願者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而沿街散步者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

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保健諮詢門診李靖教授在2017年12月12日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解釋,街道是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來來往往的車輛會排放出很多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在運動時呼吸會加深、加快,如果運動時的環境是比較污濁的,吸入後對身體肯定是有害的


2走路的時間不對:天未亮就健步走

很多堅持晨練的人選擇太陽出來前去健步走,認為這個時間既不會被太陽曬,而且能呼吸到比較清新且多氧的空氣。其實,這個時間鍛煉不利於身體健康。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劉剛在2013年10月10日健康時報生活·健身版刊文解釋,因為植物葉綠素只有在陽光的參與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日出前沒陽光照射到葉片上,一夜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非但沒有新鮮的氧氣,相反倒積存了大量二氧化碳,不利於身體健康


3走路的時機不對:飯後立即就走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是這句話可能傳遞了一個錯誤的概念,尤其是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飯後百步走可能還會導致危險。

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楊飛燕在2017年9月15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刊文解釋,因為飽餐後,特別是高蛋白、高脂性飲食後,血液會更多的集中到胃腸部,加強消化功能,這時若從事劇烈運動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現心肌缺血、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因此提醒大家,餐後應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去運動,有冠心病者尤應注意


4走路的姿勢不對:含胸低頭

如果走路時「彎腰駝背」,長此以往,不僅達不到好的鍛煉效果,反而會導致軟組織的損傷。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腦病科主任鄧景元在2008年3月31日健康時報頭版刊登的文章中解釋,昂首挺胸走路時,全身七經八脈都跟著一起活動,而含胸、彎腰的走路姿勢會讓經脈得不到很好的舒張,身體得不到應有的供氧。脊柱彎曲還會反射到大腦,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造成大腦過勞,影響夜間睡眠


5走路的步數不對:每天走到2萬步

走路,確實是很好的運動。但是,走路太多,就會對膝蓋產生損傷。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主任朱瑜琪在2016年10月11日健康時報生活版刊文指出,長時間暴走,中老年人的半月板最受傷。一是不間斷地摩擦軟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現水腫;二是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麼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正所謂「生命在於勤運動,關節在於省著用」

6走路準備不對:健步走前不熱身

很多人覺得健走運動量不大,因此常常忽視了走之前的熱身活動。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柏立群在2014年5月8日健康時報新聞·背景版刊登的文章表示,很多人運動受傷,一個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沒有做好熱身運動等準備工作。這樣身體突然快速進入運動狀態,就很容易吃不消

此外,不熱身的話,身體關節沒打開,活動受限,鍛煉效果也不好。


7走路的習慣不對:在空腹狀態下快走

我們在空腹狀態下血糖處於最低值,而持續走路會不斷地消耗糖原,導致血糖下降,出現不舒適的癥狀等。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如果進行空腹鍛煉,血糖就不容易保持穩定,容易出現低血糖引起的出冷汗、無力等反應。

另外一個走路的習慣是,有些人覺得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辦公室里走幾步,這也算走路鍛煉了。雖然這樣走有利於身體血液循環,比久坐強。但不是連續走的話,其實沒有健身價值。


堅持正確走法,才會功效加倍!

1. 什麼時間走?下午最好!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老年醫學門診主任醫師劉力松在2011年8月15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指出,早晨六點到十二點是心腦血管事件高發階段,晚上光線差,容易出現跌倒等意外損傷。

所以,下午運動較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2. 每天走多少步最好?4000-7000步!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宇在2018年2月12日羊城晚報刊登的文章中介紹,健康人每天的「走路量」至少4000步,這個活動量是基本的運動量。但要想達到促進健康、預防各種慢性病的作用,標準要提高到7000步

3. 需要走多久?最少30分鐘!

同時,張宇指出,走路也要保證一定的時間,在30分鐘以上到50分鐘即可。另外,要保證每周健步走的時間累積有150分鐘以上,才會對健康有益

4. 去哪裡走路最好?草地、土地!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學教授趙紀生在2011年4月25日健康時報生活·健身版刊文指出,理想場所應該是草地、土地,而要避免在水泥地、柏油路等硬地面上走,因為地面會給你一個反作用力,會構成一些危害

5. 每一步邁多大最好? 身高乘以0.45~0.5!

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鑫璞在2018年2月13日健康時報老人版刊文指出,健走的步幅是按照個人身高來決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

6. 走路穿什麼鞋?舒服的運動鞋就行!

走路需要選雙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適合健走活動的運動鞋,要合腳(不壓腳背、不擠腳尖),鞋底與地面接觸面大,輕便(材質透氣和柔軟,走起來較輕盈),避震(健走時腳底所受到的衝擊是全身體重的1.2~1.5倍),防滑和穩定性要好

記住,堅持正確走法,

走路才是最好的運動!

本文編輯:王楠

值班主任:楊小明

本文參考資料:

①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walking down a traffic-polluted road compared with walking in a traffic-free area in participants aged 60 years and older with chronic lung or heart disease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a randomised, crossover study,December 05, 2017,The Lancet.

②2017-12-12健康時報新聞·背景版《街頭散步等於白走》(南京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保健諮詢門診李靖)

③2013-10-10健康時報《晨起鍛煉應該「日出而作」》(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劉剛)

④2017-09-15日健康時報心腦血管版《冠心病患者 飯後不要百步走》(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楊飛燕)

⑤2008-03-31健康時報頭版《走路姿勢影響大腦健康》(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腦病科主任鄧景元)

⑥2016-10-11健康時報生活版《中年健身有「四怕」》(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骨科主任朱瑜琪)

⑦2014-05-08健康時報新聞·背景版《護腰學好四個成語》(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柏立群)

⑧2011-08-15健康時報老人版《心臟不好最宜下午三點鍛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老年醫學門診主任醫師劉力松)

⑨2018-01-23羊城晚報《專家指路:如何走、走多少都是學問》(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宇)

⑩2011-04-25健康時報生活·健身版《走路是個技術活》(北京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學教授趙紀生)

?2018-02-13健康時報老人版《健步走也有規範動作》(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朱鑫璞)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時報 的精彩文章:

小伙胃部被腐蝕,竟是吃完葯後一個小習慣害了他!
要想腿腳好,中年後要把好這兩關,七八十歲也能健步如飛!

TAG:健康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