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魯迅推崇一本古書,顛覆秦朝歷史,學者:請別再冤枉秦始皇了

魯迅推崇一本古書,顛覆秦朝歷史,學者:請別再冤枉秦始皇了

秦始皇橫掃六國,坐擁四海,統一文字,是中華民族走向統一的奠基人,是名副其實的「始皇帝」,但當天下初定,秦始皇要考慮的是,如何將他的帝王事業傳至萬代,因此他後來的一系列做法飽受詬病。西漢時期,有一位叫賈誼的書生,才華橫溢,卻得不到重用,最後以一篇《過秦論》名流清史。此文中對秦始皇有這一段描述: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按照賈誼的意思,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焚書坑儒」,特別是鑄造了12尊金人,目的是:收天下的兵器,以弱天下之民

無獨有偶,在賈誼之後,司馬遷撰寫《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寫道:

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也就是說,賈誼和司馬遷都認為,秦始皇之所以要鑄造12尊金人,目的就是為了收繳民間的兵器,已達到削弱百姓、便於統治的目的。

需要說明的是,秦始皇雖然造12金人,但這些金人並不是金的,而是以銅為主,因為戰國末年,雖然有鐵制兵器,但民間的兵器還是以青銅為主,因此也有12銅人之說。即使這樣,要造12金人,一直存在幾個疑問:

第一,按照時間推算,秦始皇鑄造12金人的時候,他所修建的「馳道」「直道」都還沒有完成,要想把流落在民間的所有兵器都清繳上來,這個難度非常大,即使要完成,也是需要大量的時間。若真的收盡天下兵器,那陳勝吳廣起義和楚漢之爭,短時間內幾百萬兵器從何而來?

第二,若是把民間所有的兵器都收集出來,這個體量非常龐大。也就意味著,12個金人的體積需要非常龐大。不僅在冶煉鑄造過程中存在技術難題,就連造成後的搬運都是問題。

第三,就是12金人的去向問題,如此龐大的金人,最後到底去哪了。如此巨大的物件,史書上為何沒有記載?

綜合以上三個疑點,有一種推測較為合理,那就是,秦始皇造12金人的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銷毀天下兵器,只是有其他用途。12金人也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大,只是普通的金人而已。

其實,關於秦始皇造12金人,除了司馬遷和賈誼認為「收天下之兵」外,還有其他傳說,例如,有記載,秦始皇曾連夜做噩夢,驚懼不已,有一個道士曾對秦始皇說,只需要造12尊金人,不僅可以辟邪,還可以穩定天下。於是,秦始皇立即下令,鑄造金人。因為時間緊急,沒有時間開採銅礦,只能將兵器熔掉,來澆鑄金人,而這些金人,並不巨大。

著名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曾經高度推崇過一本史書,名叫《後漢書》,這本書又名《謝承後漢書》,和范曄的《後漢書》不同,而是一個名叫謝承(三國時期)的人寫的,並未納入二十四史。在兩晉時期,曾因為這本書的立場問題,差點被毀。魯迅歷經艱辛,對這本佚書做了輯校,《謝承後漢書》有關於「銅人」的描寫:

「始皇之銅人,翁仲其名也。」

謝承認為,秦始皇的銅人,是翁仲,魯迅認為頗有道理。何為「翁仲」呢?翁仲原指祭天時候的神像,在祭祀時林立在兩旁,以鎮壓邪氣。後來在宮殿中,也會擺上幾個翁仲,十分威儀。經過發展,不僅有銅像,還有石像,更有小型的玉像,有人像,更有動物和瑞獸。按照謝承的意思,秦始皇造銅人,第一是為了辟邪,第二是仿夏禹鑄九鼎,為了彰顯秦朝威儀,和收繳天下兵器無關

其實,秦始皇「焚書坑儒」,也只是殺掉一些術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殘暴。而謝承對12金人的描述,或許才是真正的答案。所以,有學者延伸魯迅的觀點認為:不要再冤枉秦始皇了,秦始皇作為「始皇帝」,遠沒有那麼殘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讓他廣西當「省長」,他裝病不去,多活了7年
地方縣誌記錄歷史孤證,顛覆歷史,網友:難怪郭沫若要挖明朝皇陵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