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是如何認識手足口病的?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中醫是如何認識手足口病的?

轉眼間夏天悄然臨近,很多爸媽們得提高警惕了,為什麼這麼說?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來了呀。當父母的辛苦,恐怕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知道,正所謂「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啦。對於父母來說,不僅得照料孩子的衣食住行學習,還得幫助孩子遠離疾病的侵犯,一旦有疾病來犯,又是一段艱難的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但是,疾病總是防不勝防,稍有不慎就讓孩子和大人都遭罪了。

言歸正傳,什麼是手足口病?這類疾病由病毒引起,感染後表現為口痛、厭食、低熱、身體的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者潰瘍。多數小孩患病後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也有少數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涉及心、肺、腦。雖然說這個病大多數可以自愈,但孩子在發病的過程中吃不好、睡不好,哭鬧不止,家長們心疼不已。怎麼才能讓孩子不得這個病呢?

那麼我們先從中醫角度看看。從中醫角度,該病也屬於外感的範疇。它不僅受風寒邪氣的影響,還感受得病毒的侵襲,即中醫中所說的戾氣。中醫治病講「擒賊先擒王」,即把疾病的根源找到,解決了產生疾病的根源,疾病則自然而然的消失。孩子得病的根源還是在體質。《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如果身體自身元氣充足,病邪就沒有入侵的機會了。根本上還是孩子的抵抗力,可以理解為在表的陽氣,它可以抵禦邪氣的侵襲。

陽氣的根本來源源於脾胃,所以根本上恢復孩子的脾胃功能。

如果孩子已經感染了手足口病,要抓緊用藥改善當前癥狀;另一方面,增強孩子的體質,做到提前預防,爭取實現「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也符合中醫的「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中醫講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當出現手足口病,選方用藥還是要根據孩子生病的具體表現進行。如果是發燒,有出汗,可選用桂枝湯加味;如果是發燒,不出汗,可以用麻黃湯加味;另外不管出汗與否,都可以加上連翹,起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除了治療,平時里的預防工作也很重要,一方面恢復脾胃功能,可選用小建中湯。另一方面要保持衛生,先遠離讓孩子受到感染的場所或者人群,盡量不給病毒傳播的機會,減少孩子感染的風險,即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蘭中醫學社 的精彩文章:

平時常按這3個穴位,有助於預防血管堵塞
撥開迷霧學脈診:脈的概念是什麼?為什麼診脈能診斷病情?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