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家族何以長盛不衰,風水大師認為曾家祖先選了一塊好墓地

曾國藩家族何以長盛不衰,風水大師認為曾家祖先選了一塊好墓地

古時候,窮鄉僻壤的地方如果出了一個大人物,鄰里們往往就會說:「他家祖上風水好,積德行善,所以才有了後世子孫的興旺」。曾國藩功成名就之後,老家的鄰里街坊都普遍認為是曾家有一塊風水寶地,而這塊風水寶地里埋的就是他的曾祖曾競希。

人一成名,當然就會有很多人編出一些故事,據說當地的風水大師們對曾競希的墳地進行了一番細緻的勘察,最終得出一個結論,認為曾競希墓地的地形為「金雞啄白米」,墓地前有一條小河環繞,後面是一片狹長的山地,形狀很像是雞脖子;再往後就是「雞身」,一個長圓形山丘兩邊的兩塊低矮扇形山地,形成了「雞翅」,被認為是絕佳的風水寶地。

於是在當地就流傳了一個關於曾競希墓地的傳說:曾競希入葬後的第二年春天,接連下了好幾天的雨,荷葉鎮山洪爆發,金雞頭前面良田裡的禾苗全部被沖走了,剩下了一片白茫茫的沙子地,這就成了「金雞啄白米」。有人告訴曾家說,這是曾競希顯靈,後人中必出富貴者,但前提是要保護好這塊寶地,於是,曾家花錢買下了附近的田地,並不再耕種它,而是作為家族的寶地閑置著。

彷彿冥冥中註定,曾家後來確實走了好運,曾競希的孫子曾麟書,在43歲的時候成了曾家幾百年來第一個秀才。此後,先後又出了曾國藩、曾廣鈞兩個進士,舉人、貢生、秀纔則多達20餘人。尤其是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更是顯赫,成為朝廷的股肱重臣。

以現在的眼光看,風水寶地這個說法顯然站不住腳。曾家的之所以能發跡,其根本原因在於自我奮鬥。我們知道,曾國藩祖上沒有顯赫的人物,世代務農。後來,遷居湖南湘鄉的曾孟學一支的六世孫出了個曾元吉,在他手上曾家才得以改變貧農的地位,躋身自耕農的階層。

曾家真正進入中小地主階層是在曾玉屏手裡完成的,他是善於經營的鄉下地主,這也為曾國藩以後入仕創造了經濟條件。從曾國藩後來的很多日記中不難發現,祖父曾玉屏對他的影響很大,也是他最敬佩的人之一。

史料記載,曾玉屏在當地很有名望,他不只關心自己的家族,還是一位熱心於公共事業的大善人。儘管當時曾家並不算十分富裕,但曾玉屏為家鄉建設出錢出力,對那些孤寡殘疾之人也竭力幫助,在他看來這些事要是等到富了以後再去做,天下就沒有能做成的事。

在教育方面,曾玉屏更是從不含糊,他不惜一切代價把子女送到名師門下。為了塑造家族的書香氣氛,他還經常請一些有學識的人來家做客,尤其對兒子曾麟書的管教最嚴,希望他能通過讀書走上仕途之路,以光大曾家門楣。

曾國藩一直對家教十分嚴格,其實這也是受到祖父曾玉屏的影響。曾玉屏治家極嚴,他創立了一套家規,要求家人必須遵守,即所謂的家訓「八寶」,曾國藩將其歸納為「早掃考寶書蔬魚豬」。即便是曾國藩後來鼎盛時期,依然遵守這個家訓,教導子女要始終奉行半耕半讀的家風。

歷史上,凡是那些達官顯貴之家,大多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的規律。可是我們發現,曾國藩家族是個例外,自他起其後的曾家八代人一直長盛不衰,曾國藩的子孫後代中共出了200多有名望的人,能如此長盛不衰,靠的應該不僅僅是曾競希的那塊「金雞啄白米」的風水寶地,更重要的還是曾家數代人的勤奮和家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誅殺功臣若是沒有借口,都會從此條罪名入手,基本一查一個準
「補子」是明代時才出現的,那在此之前是如何區分官員品級的?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