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時代的魏武卒,能戰勝十倍的秦軍,最後為何卻被消滅?

戰國時代的魏武卒,能戰勝十倍的秦軍,最後為何卻被消滅?

戰國時期魏國率先變法,成為戰國初期的超級霸主,其中打造魏武卒成為魏國變法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魏國稱霸的重要基礎。

儘管魏國經過改革後實力大為增強,但是由於三晉關係良好,周圍是趙國和韓國,魏國想要發展智能向西拓展,而西部就是秦國,秦穆公是傳統的春秋五霸之一,有一定的軍事實力,想要打敗秦國也很不容易。

公元前413年,李悝率魏軍伐秦,才再次奪回了魏國攻略河西的橋頭堡——少梁。可麻煩也隨之而來,秦國抓住少梁孤懸於魏國主要國土之外的特點,一面圍攻少梁的魏軍,一面在黃河沿岸建造防禦工事阻止魏軍渡河。

在這樣的情況下,魏文侯任命吳起擔任魏國主帥後,主要擔任對秦國的攻伐,在此期間吳起多次挫敗秦軍,佔領河西之地。

並且建立一支起中國第一支職業重裝步兵,魏武卒有多厲害呢?在《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翻譯過來就是:「穿三層甲(著重甲),背12石強弩、制式大盾、50支弩箭和戈、矛之類的長兵器,戴鐵質頭盔和劍,帶三天的口糧,半天時間內跑一百里。」

憑藉這支軍隊,吳起創下「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平)」,先後攻滅中山,打敗齊國,橫掃天下。

在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中,秦惠公率領五十萬大軍想要重新奪回河西之地,結果被吳起率領的五萬魏武卒以碾壓之勢擊潰,充分印證了兵在精而不在於多。

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最後為何會全軍覆沒呢?

魏武卒其實也幫助魏國稱霸幾十年,只不過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對吳起猜忌,最終被迫離開魏國,被楚悼王挖走。

失去吳起這名戰將,並不代表魏國武將的凋零,當時還有龐涓和孫臏等名將在魏國,魏武侯任龐涓為大將,孫臏被龐涓迫害後出走齊國。

魏武侯在位期間,想要突破魏國獲取領土只能是飛地的狀況,從而開始蠶食身邊的趙國和韓國,引發三晉關係的破裂。

當時趙國攻打魏國的盟國魏國,引起魏國的不滿,隨即派兵攻打趙國,並且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趙國無力與魏國對抗,因此派遣使者尋求齊國的幫助。

孫臏認為魏國長期攻打趙國,主力消耗於外,老弱疲憊於內,國內防務空虛,應當採用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搗魏國首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魏國一撤軍,趙國自然得救。

而齊軍在桂陵埋伏,準備截擊魏軍,最終擒獲了龐涓,這一仗對魏國的傷害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一擊,但是從這一仗後,魏國明顯開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攻打韓國,齊國再次前去幫助韓國,實際上齊國並不打算全力幫助韓國,而是給予韓國一定的希望,讓韓國跟魏國死戰,以達到消耗三晉的目的,在韓軍拚命抵抗失敗後,魏國也受到一定的損耗,當知道是魏國背後搗鬼,因此開始將主力撲向齊國,決定跟齊軍一決勝負。

齊軍隨即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開始追擊,齊軍利用有利地形進行埋伏,當魏軍追到馬陵的時候,中了齊軍的埋伏。

結果龐涓自殺,主帥太子申被俘虜,魏武卒被重創。

魏國的失敗實際上是伴隨秦國和齊國的崛起,並不是軍事上簡單的分析,這裡就不展開論述了,最近心態有點崩,家裡事情有點多,寫文領域也在轉換,寫的文也沒有什麼深度,感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鐵鷹劍士 的精彩文章:

陸遜火燒連營,劉備逃亡白帝城,為何吳軍不乘勝追擊?
解密:為何區區1萬人的八國聯軍能夠擊敗人數眾多的義和團和清兵

TAG:大秦鐵鷹劍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