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是不二法門

什麼是不二法門

什麼是不二法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我們發現好多人不會生活。不管你是專家、學者還是科學家,在你的生命領域裡面,你是一種慣性的生活。今天要做什麼,昨天已經設定好了,今天出來就象電腦一樣,跑昨天的程序跑一遍,跑完了,今天的日子就過了,剩下來的就是睡覺,就是這樣子。甚至於睡覺也設定進去了,我幾點要睡覺,今天可以早兩個鐘頭回家,兩個鐘頭要做什麼,這麻煩了,那就看一場電影去了,就安排電影,就設進去了。假如沒有回家,我看我那個會吵架的不在,不要緊,我早一點回去聽音樂好了,我那個會吵架的在,我還是咖啡泡一下。都被設定進去,完全過著那種預期目標的生活,你能夠達到你的預期目標,你會感覺到很幸福,你要不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你就覺得很有挫折感,業力很重。

現在不止一般人是這個樣子,科學家、企業家也一樣,所以你會發現,有些人一再地使自己忙碌,會感覺他好象很能幹,其實那個不叫能幹那叫業力,純粹是業力。應該要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漫步街頭,在人行道上走一走,踢兩個石頭,你去享受看看,你不要以為踢石頭很無聊,你在那邊感受那個生命感。象這種天氣,黃昏出來散步很美,很舒服,你說是初春,也是秋高氣爽的日子,難得有這種天氣,你馬上抓住這個時刻,馬上投入這個生活,你的生命就會覺得很亮麗。

可是絕大部分的不是,他一有時間就製造一點忙碌,所以真的忙,人家邀你吃飯你是沒時間,一有空又換成你要邀人家吃飯了,是不是有這種情況?那個吃飯都是多餘的,不是吃飯多餘,你那個飯局是多餘。自己吃飯吃個快餐,半個鐘頭就解決了,但是一個飯局下來,往往兩三個鐘頭就耗掉了,為什麼?你不會生活。

這種情況在一般人的生活領域裡面,他不感覺怎麼樣,但是對一個用心投入事業的人,他就發生這種狀況。我們發現很多科學家,他在專業領域裡面,跟藝術家一樣,他都表現的很好,但你可以發現,當他們表現到顛峰的時候,你根本就是一個模子,就是一種意識形態。生物學家是生物學家的意識形態,物理學家是物理學家的意識形態,他們講話中非常有訓練的,那種涵養,而且中規中矩,你跟銀行家講話,跟企業家講話,跟政治家講話,你說油腔滑調也不是,不過他的應對會很得體。但是你會發現,你忙了一陣子下來,好象一句話都沒講,白講了,因為他都跟你講應付的話。他知道這個話是這樣講,這樣講了以後,假如你出了什麼狀況,那我可以作什麼解釋,就閃過去了,我沒有欠你的,假如出了什麼狀況,我又可以這樣解釋,我又可以得到什麼,在得失利弊之間他很圓滑。可是你冷靜一想,我講那麼一堆話都白講了,為什麼?他在專業領域裡面他可能會處理的很好,但是你會發現,他在運用人性的弱點,他在專業領域裡面運用人性的弱點發展他的專業技術。不管是從事文學藝術上面,或者是科學學問上面的、政治上面的,幾乎都有這種情況。企業界、政治界,或者學術界,或者是一般的所謂自由業裡面,幾乎都發現這種狀況,這樣的話你會發現,他沒有生命力。

他必須突破他的專業領域,然後讓他走出去,走出他的專業領域,但不是尋找第二種專業。現在的教育失敗就是主要的科系學完以後,再修一個大學後什麼,大學畢業以後再回來修的,你還是兩個專業,你還在專業領域裡面。我學醫學畢業以後,我再學物理,或者再學文學,我有兩個文憑,但是你只是兩個專業領域而已,這不是我們講的。

我們講的是從你的專業領域裡面,你到了顛峰以後,你會走出去,那時候是一種人性的探討跟摸索。這時候你真正的關懷你才會產生,對於整個族群、人類、社會你才會產生真正的關懷,那時候你的成就,就可以超越時間空間的這種障礙,而你在專業領域裡面,一定有時空的這種限制。所以自然科學不能夠完全依賴,因為自然科學會隨時間的轉變而轉變,兩百年前的定律、定理現在被推翻了,你能肯定現在的定律、定理,兩百年後不會被推翻嗎?

一個科學家到達某一個程度以後,他必須能夠突破,也就是跨入人性的領域。這個時候,他用的已經不是他所發明跟創造的定律了,而是運用他發現定理、定律的這一種專業涵養,這個專業涵養所應用的方法,我如何拿到人性上面來應用,來饒益眾生,這個時候你就展現的很廣。因為你在某一部分已經訓練成功了,現在把訓練成功的經驗,轉過來應用在更廣領域裡面,相信我們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有很高的成就,這個是一般人他沒有辦法去體會的。而大部分的人不管在藝術界、文學界,在實業界、政治界或學術界裡面,都停留在他的專業領域裡面。

你去看專業雜誌你會知道,那裡面都講他的專業涵養的部分,專業範圍裡面的東西,他能不能真正地想到那一種關懷,對於整體的關懷,這個就不一樣。其實任何人在生活的領域裡面,他都可以展現出來,但是,我們由於迷失在我們生活中所追求的錯誤目標,所以沒有把我們人性當中至高無上的品德展現出來。我們在生活當中,這個很殊勝的人性的品德就這樣子的消失了,喪失了那個能力,這不是很可惜嗎?但是,我們現在要跟各位談的是,我們怎樣再把他找回來,這是每一個人都做得到的,因為那是我們本來就有的嘛。人性品德的部分我們人人都有的,現在我們不是從外面把他找回來,而是從內心裏面把他啟發出來。

並不是只有學佛的人,才能夠引發我們心靈當中最深處的那種最高的情操,沒有學佛的人也可以做得到,但是他很有可能會喪失掉,他在順境的時候會保持那種情操,可遇到逆境的時候,他可能就會喪失了。不管你有沒有學佛,能夠發起這個心以後,你能不能把他守住。因為一般人通常他會發心,但是正確不正確他不知道,有的人他發起的就是要賺錢的心,這個也不能說錯,但是並不見得很正確;有的人發起我要好好乾的心,將來當個大官,他大官可能當到了,他可能烏黑的事也做了不少,這樣的話,他黑白業都造了,混雜不清。學了佛以後,大概你就偏向於白業而沒有黑業,做善的不做惡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要是能夠確定你的中心思想與核心,那麼你所展開的,要達到你人生的究竟圓滿的那個目標就容易了。因為一般人是活在沒有中心思想的狀態之下,而我們是能夠建立起中心思想的,而那個中心思想在這裡來講,就叫作不二法門。

擷自《維摩詰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菩薩,要修行是要修什麼
佛法的教法絕對是因材施教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