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哪裡來的「幺蛾子」?

哪裡來的「幺蛾子」?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通訊員 許天穎

今年1月11日,我國雲南普洱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3月11日,廣西河池市發現草地貪夜蛾成蟲。

進入5月,我國已有雲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5個省區112個縣(市、區)發現玉米受到草地貪夜蛾的侵蝕,初步統計發生面積超過12.74萬畝。

這是哪兒飛來的「幺蛾子」?為何一夜之間就兵臨城下?接下來它們在我國將如何擴散?記者5月13日走訪南京農業大學。該校植物保護學院昆蟲信息生態課題組早在去年5月就密切關注其擴散動向,並於2018年12月率先做出準確預測。5月2日,課題組在bioRxiv伺服器發布《基於軌跡分析方法對我國東部地區入侵性害蟲草地貪夜蛾遷飛路徑的預測》,對該蟲在我國東部的遷飛路線進行預測。

「幺蛾子」從哪裡來

草地貪夜蛾是原發於中南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一種雜食性和遷飛性害蟲,19世紀中葉入侵美國、加拿大,其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秋粘蟲」,因為在北美,夏末秋初為害,且幼蟲常成群結隊、行軍般地轉移取食,故名行軍蟲。

據南京農業大學胡高教授介紹,這隻「幺蛾子」早在2016年就開始在境外「肆虐」,它首次出現在奈及利亞和迦納,兩年內入侵非洲44個國家,由於幾乎沒有天敵,橫掃非洲各地玉米,造成玉米年減產830萬到2060萬噸。2018年5月草地貪夜蛾入侵印度,3個月蔓延全印度。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2018年11月下旬進入孟加拉和斯里蘭卡,2018年12月中旬入侵緬甸,截至 2019年1月29日,緬甸在9個邦(市)發生面積80多萬畝。

胡高介紹,課題組引入了大數據的分析方法,基於過去5年由美國NOAA資料庫提供的氣象數據,通過自主設計的昆蟲遷飛軌跡演算法,將昆蟲自身的飛行能力作為參數進行數據運算與分析,因而能夠率先做出準確預測。

根據預測,草地貪夜蛾將通過東、西兩條路徑進入我國北方玉米主產區,威脅我國玉米生產。其西線路徑,從緬甸進入雲南,經貴州進入四川、重慶、河南,甚至到達陝西、山西。東線路徑,從越南、寮國、泰國進入兩廣,依靠強勁的西南風,直達長江流域、淮河流域,進入我國玉米主產區華北平原,甚至東北平原。

一天啃光一片玉米地

這種「幺蛾子」為何一入境,就飛滿了莊稼地?

南農大翟保平教授告訴記者,草地貪夜蛾的特徵是「能吃」「能生」「能飛」,禍害「特別快」,還特別容易肆虐。草地貪夜蛾寄主超過300種,吃玉米、水稻最狠,僅在非洲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到130億美元;特別能生,一隻母蛾子每次可產卵100—200粒,一生可產卵900—1000粒,每個卵只要兩三周就長大生娃了;還特別能飛,母蛾子在產卵前可遷飛500公里,有報道說草地貪夜蛾成蟲在30小時內從美國的密西西比州遷飛到加拿大南部,路程達1600公里。此外,草地貪夜蛾禍害還特別快,它是暴食害蟲,群體作戰,一天能啃光一片玉米地,啃完後列隊遷移下一片地。

翟保平表示,在此之前,世界上從未有過這樣具有如此廣泛的寄主植物、又有如此強大的遷飛能力、且對多種農藥高抗的外來入侵生物,其勢不可擋的狂暴入侵和前所未有的擴張速度以及「超級害蟲」的諸多特徵將對整個中國的玉米、小麥、水稻等主糧作物生產和糧食安全形成巨大衝擊。

科學防控成當務之急

翟保平告訴記者,由於是新遷入的害蟲,農民們對它的認知以及防範方法都很缺乏,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防治的有效時機,如果只是單純使用藥劑防控,會增加農藥的投入,危害生態環境。

專家建議,要加強科學研究,特別是防控藥劑的篩選、進一步預測明確遷飛路線、尋找害蟲天敵等生物防治方法。首先要強化預警監測,各地應強化成蟲監測,及時掌握遷飛發生動態,發布蟲情預報信息。其次要加強蟲情普查,特別是南方省份應加強監測調查,組織各地開展田間普查,確保蟲情發生的第一時間掌握情況。

此外,要科學指導防控,組織制定防控技術方案,抓住成蟲、低齡幼蟲防控的最佳時期,優先選用物化誘控、生物防控措施。同時要加強宣傳培訓,使得農技人員、廣大農戶掌握該蟲的識別、調查方法、生物學特徵、防治技術等,爭取早發現、早防治。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陵不遠處,有世界唯一一條百萬噸級煤直接液化生產線
NASA公布火星日出日落照片;20年來最強熱帶氣旋登陸印度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