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詞壇雙驕:納蘭性德與李煜作品的異與同

詞壇雙驕:納蘭性德與李煜作品的異與同

納蘭性德,一個迷一般的男子,他雖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卻留下了大量的詩、文、賦、詞、雜識等作品,表現出多方面的文學才能。其中,詞作尤為出色。其《納蘭詞》共收詞作342首。梁啟超謂「容若小詞,直追李主」。

那麼,納蘭與南唐後主李煜作為中國詞史上兩位才華傑出的人物,他們兩人的詞作有什麼異同呢?

首先兩人的作品都充滿了真摯沉鬱的感情,凄清委婉的風格,具有相似的意象,並且語言散發淡雅自然的魅力。兩人的詞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都有著相似之處,但又因身世經歷不同,各自有著特別之處。

品讀兩人的詞作,在思想內容上,可以看到他們都寫有關於愛情的詞,大多為描寫男女之間的纏綿繾綣。如李煜的一首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反映的是兩情相悅的感情,有著輕快地調子。

李煜在降宋以前過的是酒酣歌舞、靡麗奢侈的宮廷生活,因此他寫的詞著重表現歡樂和喜悅。而納蘭性德的愛情詞主要表現愛情的悲哀與苦悶,多描寫與妻子盧氏的感情生活,在妻子死後,他為其寫的悼亡詞更顯哀痛,並未後人稱道。兩人的詞作在其他的內容上有大不相同,李煜的詞前期題材較窄,多為描寫宮廷奢靡的生活,表現他空虛無奈;南唐滅亡後,李煜嘗盡亡國苦楚,其詞也洗盡鉛華,多為反映亡國之痛,意境深遠,凄涼悲壯。如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春花秋月、雕欄玉砌的自然恆久與故國、朱顏的短暫無常相對比,遂使這不可避免之痛苦浩浩蕩蕩,沛然莫御。此篇被稱為古往今來懷念故國的壓卷之作,誠不過譽。

總的來說,李煜的哀傷是絕望的,極盡頹靡之美。而納蘭性德取材較李煜更為廣泛,既有纏綿悱惻的悼亡詞,又有雄偉壯闊的邊塞詞和寄託深遠的詠物詞。如《菩薩蠻》:「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相催,由他好處行。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照大旗。」此詞寫的是蘭納身處邊塞荒蕪之地,但心念家鄉,表現出他的悲涼寂寥,既有婉約之態,又有豪放之境。

兩人的詞作都具有凄婉哀清、語言明凈的特色。李煜的詞作後期由於亡國而表現出來的是無盡痛苦與悲哀,他善於寫愁,捉住事物的特徵,把「愁」形象化、具體化。如《虞美人》中用「一江春水」來比喻愁之多,形象而生動。他的語言精確准煉,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納蘭的詞流暢自然,讀起來你會感到真摯的感情流露通篇,沒有絲毫的雕飾。他的詞另一個特色就是善於用典。他對人生、愛情非常執著,因此在哀傷低沉的詞里會看到炙熱的希望與期待,在婉約中帶有豪放之色,剛柔兼備。如《菩薩蠻》中他雖身處邊塞寒苦之地,但在夢中他的心卻飛回了溫暖的家中,與家人團聚,醒來之後卻仍在寒風和戰馬的嘶吼中度過。他身處邊塞,用豪放的語言描寫邊塞之景,思念家鄉時又可見他的婉約之風。王維國說這種大氣壯觀之作「求之於詞,惟納蘭容若塞上之作」。 總的來說,納蘭性德和李煜詞作內容和藝術風格有相同之處,但亦有不同之處,納蘭詞惆悵低徊,幽怨凄美,感情至真,超逸雋永,直指人們內心柔弱的部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關於「春」的八首古詩詞,你喜歡哪一首?
靠譜之人,三個特質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