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阿方索·卡隆對獲獎想必是習以為常了。2002年時,這位編劇兼導演憑藉劇情片《你媽媽也一樣》獲得了第5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聯合編劇:卡洛斯·卡隆)。他的最近一部電影是2013年發行的《地心引力》(聯合編劇:喬納斯·卡隆),但阿方索·卡隆表示《羅馬》如此受大家喜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阿方索·卡隆解釋說:「《羅馬》講的是個很具體的故事,某個時代,某個社會,某個國家,某個家庭的故事。語言是西班牙語和米斯克特語,黑白影調,演員是墨西哥人,一般來說,這類影片並沒有太大的市場。」

然而,該片亮相各大電影節,為阿方索·卡隆帶去了掌聲。他表示:「看到這部影片在全世界觀眾中的反響和所引起的情感反應,我感到很高興。這給了我希望,不僅是在電影方面,觀眾渴望接觸更多元的電影,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類多元化方面,說明了人類經歷是相似的。」

影片《羅馬》是根據導演個人真實經歷所改編的,講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他的中產階級家庭,卡隆甚至還使用幼年時的傢具作布景,但影片中的『小卡隆』帕科(Carlos Peralta)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存在。故事的焦點是其父母婚姻的解體和社會裡發生的大事件,而保姆克萊奧見證了這一切的發生,保姆的原型是卡隆的兒時保姆Liboria Rodriguez。

文章內容來自:好萊塢編劇工會

複製鏈接,下載《羅馬》英文劇本(奧斯卡評選時官方放齣劇本,不可商業使用)https://pan.baidu.com/s/1CnjIr_R71qvQhm1u3Tac_Q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請問你拍攝這部電影的想法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阿方索·卡隆:應該是在《人類之子》之後,那時我決定接下來要拍這部影片,我畫了些草圖,但當時我不敢做,大約可能是在3年前,我覺得是拍這部影片的時候了。

整個過程首先是讓自己沉浸在那段回憶中,然後與Libo進行無數次對話。她的回憶能帶給我幫助,其中某些回憶也在我的記憶里,所以很熟悉,但另外一些回憶很陌生,比如當她談及她的社交生活或內心生活時。我有個姐妹對那段回憶很有印象,所以我和她也多次對話以確認某些信息。

然後我開始坐下來寫劇本,沒有考慮結構、敘事、人物弧線等等元素,只用了三周完成了劇本。讓文字從幾乎像是潛意識一樣流出,這是我探索記憶的方式,讓自己迷失在迷宮中,相信如果有新的記憶出現,那麼它就是相關的。這是我寫劇本的方式,一刻也不停。

通常,寫劇本時我會進行多次重寫。我把劇本拿給夥伴看,像亞歷桑德羅·伊納里多,吉爾莫·德爾·托羅,帕夫利科夫斯基,卡洛斯·卡隆等,他們會提很多意見,讓我重新開始寫。但這部電影我沒有和他們分享的劇本。我甚至不想再讀一遍,而是直接為劇組做拍攝準備,因為我決定不展示給其他人看。我不想在這個過程中被牽制。這種自信、傲慢或不負責任完全是因為我已經發展出一種可以毫不顧忌的敘事力量。有些敘述的本能就是不需要理性。

有趣的是,當卡洛斯最終讀劇本時,已經是後期製作階段了,他說:『你當時說這是非常抽象的。你在說啥?這分明是非常敘事性的。』我不確定,因為我其他影片一向都有都沒有標準, 『類型』可以提供一個安全範圍,這是我喜歡的形式,但我不喜歡在這裡使用它,還有其他包括情節轉折、人物弧線等等。這部影片更多的是關於那些環環相扣的劇情,隨著情節發展而形成的象徵元素或主題元素。

我認為從視覺上說,電影在信息和符號方面是有層次的,但所有這些都在劇本中刻畫得非常密集,這些聲音已經描述在劇本中了。你在電影中所見的內容幾乎都在劇本上。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甚至是教堂鐘聲嗎?

阿方索·卡隆:甚至是汽車進入車道也幾乎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描繪的。我是最近才發現的,我甚至沒有意識到。

(劇本中關於車的場景:我們首先見到父親安東尼奧(費爾南多·格雷迪亞加),他將他那輛閃閃發光的Galaxie 500停在狹窄的車庫裡,這個過程費時費力。當他離開家人後,他的妻子索菲亞(瑪琳娜·德塔維拉 飾)對這輛車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首先,駕車時和其他車輛產生了刮擦。之後,喝醉的她又將新修好的車撞到了車庫牆壁上。)

雖然劇本沒有直接點明動機,但清楚地闡明了兩點。其一,父親做的不僅是停車的動作,而是將整個父權制帶進了家裡。他是一個直到最後才讓你意識到其真面目的人物,這個人物的全部介紹都是關於他如何小心謹慎、帶著冷酷而精確地把車停在那個對汽車而言太過狹窄的車庫裡。從這體現出這個角色對家庭的冷漠。

問:索菲亞兩次破壞車似乎都是故意的。

阿方索·卡隆:我的解讀是索菲亞顯然不是有意的,但她潛意識想毀壞車和車所意味的一切。當發生夾在兩輛卡車之間的事時,我和兄弟姐妹都在車上,猶記得當時我兄弟喊道『媽媽媽媽!』但我母親好像太專註在她的思緒中了,她移動手指,在兩輛車之間橫衝直撞。很明顯她在思考我父親的事,她潛意識裡想粉碎那輛車。而當她喝醉時,她絕對是想徹底毀掉車。

所以當索菲亞從她那輛新雷諾出來時,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她滿面微笑。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你還記得對《羅馬》的初次構想嗎?

阿方索·卡隆:那是一段關於克萊奧的影像,她走上金屬樓梯到屋頂洗衣服,基本就是影片的結局。對我而言,這裡包含了大量信息,這個家很美麗,樓梯也富麗堂皇。走上樓梯即看到了室內情況,即使這個中產階級家庭衰退了,屋子有點破舊,也非常舒適。然後你會看到在這個家裡傭人的住處卻大相徑庭;他們必須走出去,走下脆弱的樓梯到浴室,或一直走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即屋頂。

這是構思的一部分。我想講述那段時光,但焦點一直是克萊奧。我從沒有興趣講述關於我的電影。此外,黑白畫面也是一早就定下了,而這一切都是來自我的回憶,所以大約15年前左右我開始挖掘回憶,但由於出於擔心、顧慮,我都是半途停止了。我記得那時我努力重建從早到晚的每日回憶,但幾年後我才開始和Libo聊關於那段時間精確到每時每刻的日常生活。

一切都和細節有關。每次談話就會有更多細節浮出水面來填充之前籠統的記憶。我們的對話差不多是這樣的,「我洗了個澡,之後走到廚房準備早餐。」「你會先叫醒誰?」「我先叫醒你妹妹。」「你怎麼叫醒她?」有很多東西通過動作就有所暗示,比如,她之所以先叫醒我妹妹的原因是為了讓男孩們多睡會兒。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這部影片的節奏和你其他電影截然不同,近乎催眠似的。

阿方索·卡隆:我想表達一種時間流逝的感覺。我其他劇本節奏都相當緊湊,有種控制時間的衝動,並且我經常因片長掌控在兩小時內而引以為豪。而這部片我希望能讓時間發揮其作用,即使是在描繪中也是如此,因為電影的一個元素是關於尊重時間和空間,而我希望從劇本和影片中都傳達出這點。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劇本創作語言是西班牙語還是英語呢?

阿方索·卡隆:西班牙語。

問:這對你有影響嗎?

阿方索·卡隆:是的,因為我在處理的我生命中的某段回憶,所以母語的有機性是我描述事物和擇詞的基礎。西班牙語不如英語靈活。如果你打開一個同義詞庫,在英語詞庫中找個詞,你會發現200個相同意思的單詞,而西班牙語更為精確,最多只能找四或五個相似的,幸運的話。我很久沒用西班牙語寫劇本了,所以一開始我覺得不適應,後面就自由了,因為我找到了我的本質,這種本質就是關於描述都有非常具體或特殊的說法。

同樣的,英語兩個詞就能描述具體的,而用西班牙語或拉丁美洲文學中,有更多隱喻和更長的描述。我知道劇本創作的規則是不應該太過於隱喻或詩意,你必須具體,但我並沒有在劇本創作中迴避這點。我現在正在用英語創作,它改變了我的寫作方式。我不知道是好是壞,但我在英語劇本中引入了更多隱喻性描述,尤其是散文和元素描述。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這是第一本你獨自創作的影片,這也改變了你的寫作過程嗎

阿方索·卡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這樣的,因為我已經有段時間沒有承擔實際寫作的全部責任了。和卡洛斯這類優秀編劇合作,我會發更多的電報給他們,相信他們的文筆比我的精彩。而創作這部電影我得一個人沉下心來做,但做下去後我發現過程讓人愉悅。

問:你甚至沒有把劇本給演員看。你是創作時還是執導時有這個想法的?

阿方索·卡隆:差不多在寫劇本時我就決定不讓任何人看劇本。

問:但劇本里充滿了非常詳細的對話,你們如何溝通?

阿方索·卡隆:過程是這樣的:每天早上我會給演員他們各自的對白,單獨給個人的,而不是所有人的,然後給其他演員具體的信息。所以當索菲亞打算告訴孩子給他們的爸爸寫封信(希望他回家),我對演員瑪琳娜說:「這裡最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必須放在大兒子托諾身上,因為他是與父親最有感情的人,所以你必須確保他寫了封很棒的信。而且他還是最像父親的,所以我希望他將他視為小安東尼奧,但務必確保他寫了信。」我再轉頭告訴飾演大兒子的迭戈說:「當你母親開始和你談話時,你就離開房間。」

有一場戲是克萊奧跟索菲亞說『我懷孕了』。索菲亞知道克萊奧想要和她交談,但我當天重寫給瑪琳娜的對白的內容是為什麼克萊奧要和她交談,以及她哭泣的原因是她摔碎了盤子。在這裡我耍了些花招。所以,當開拍後,我很享受劇本帶來的反饋,因為當索菲亞準備說『別著急,只是些盤子而已。』這時她意識到克萊奧懷孕了,她的反應有點觸不及防。這是導演帶來的反饋嗎?當然這有導演的功力在裡面,而花招確實隱藏在劇本中的。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問:我在劇本里沒看見有關於飛機的描寫,然而它卻出現在開場和片尾里。

阿方索·卡隆:你知道嗎?人有時是會犯蠢的。我原本極其確定劇本中有描寫這個,後面才意識其實並沒有。寫完劇本後我沒再碰過劇本,而且沒有進行重寫,除了每天早晨為演員重寫對白。有些對白在寫作過程中就進行了重寫,我還會寫下各種伎倆,想到的點子等等,『索菲亞顯然喜歡孩子,但老大讓他感到心煩,因為從老大身上總能看到丈夫的各種影子,他繼承了他的傲慢和相同的態度。』然後我會在旁註里寫『他應該突然離開。』我會在創作過程中做各種註解。

奇怪的是飛機沒有出現在劇本中。我發現了這點是因為我參與了導師計劃,有個印度電影製作人在現場待了一兩個月,他是唯一一個看過劇本的人。我說:「看吧,如果這個對你有幫助的話,我會讓你全看一遍的。」他讀了劇本後提到飛機,我說『再確認下,我確定裡面有提到。』『裡面並沒有提到。』我說:『可能他們忘記翻譯成英語了。』而經過我確認,西班牙語劇本里也沒有提到飛機。這大約就是存在於潛意識裡的吧。

全文完

Hey,我是你的老朋友影視工業網。別人關注你走的有多遠,我們關心你走的有多累。這周末開始,我們的第4屆一「錄」同行活動將帶著講師、廠商和禮品去到30個城市,讓我們像許久未見的老友一樣面對面,放鬆緊繃的神經,學習、交流、敘舊。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報名。

4.14北京—4.16天津—4.18石家莊—4.21太原—4.23西安—4.26鄭州—4.28濟南—4.30青島—5.07南京—5.09蘇州—5.12上海—5.14杭州—5.17合肥—5.19武漢—5.22長沙—5.24南昌—5.27福州—5.29廈門—6.01廣州—6.03深圳—6.06海口—6.13昆明—6.15貴陽—6.17重慶—6.20成都—6.22蘭州—6.25呼和浩特—6.28哈爾濱—6.30長春—7.02瀋陽

阿方索·卡隆解讀《羅馬》:故事醞釀 12 年,3 周寫完劇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