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球正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 阿波羅時代即有月震記錄

月球正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 阿波羅時代即有月震記錄


  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13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報告稱,月球正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而美國阿波羅計劃期間就記錄下的部分淺源月震,應是由構造活動引起的。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是美國2009年發射的無人飛船。其首要任務就是完成外層空間探索計劃,包括勘測月球的資源,並為人類再次登月做準備——決定可能的登陸地點。該飛行器一直沿著繞月軌道運行拍攝,有助於繪製並分析月球的表面及地質。

  2010年,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照相機(LROC)在月球上發現了不到5000萬年的年輕斷層,這被解讀為月球地殼構造活動的證據。但是,該地殼構造活動距今多長時間,科學家們卻不甚清楚。


  此次,美國史密森尼學會科學家托馬斯·華特斯及其同事,檢查了1969年至1977年阿波羅4個著陸點(12號、14號、15號和16號著陸點)的地震儀所記錄下來的28次月震。研究團隊採用了一種演算法分析稀疏的地震網路,得以改進對於這些月震震中位置的估算。他們發現,有7次淺源地震震中與年輕斷層崖(月球表面橫向收縮產生的懸崖狀地形)的距離在60公里以內(其中5次在30公里以內),並且地震發生在最有可能出現斷層滑動的潮汐應力最大的時候。


  研究團隊總結表示,月震臨近斷層崖,再考慮到岩石運動和風化層擾動,這些都表明月球正處於地殼構造活躍期。


  人類對月震的觀測和研究正是始於阿波羅時代——1969年美國科學家乘阿波羅號飛船首次踏上了月球,在月球上架設多台地震儀,開始連續向地球發回月震記錄資料。而月震波既是了解月球內部結構的最好方法,也對未來建造月球建築物有重要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楊振寧:大型對撞機盛宴已過 200億美元預算無法接受
博士不唯論文只是前進一小步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