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被父母的「反話」給害死

心理學家:總有一天,你會被父母的「反話」給害死

對於很多中國家長來說,他們總喜歡"否定式教育",也就是"說反話"。比如,當孩子取得了一個不錯的成績後,他們非但不會表揚孩子,還會指出孩子在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仍有粗心大意的地方。

他們將「說反話」作為一種激勵方式,並總是以挑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從個體心理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教育方式,甚至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如何理解呢?

為什麼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喜歡說反話呢?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自己就是在這種被打壓的環境氛圍中長大的,"批評教育"的觀念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這些家長堅信,"勝不驕、敗不磊",只有在批評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才有可能不斷挑戰自我,最終取得滿意的成績。

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提倡"謙虛"、"內斂",會鼓勵人們進行自我反思,而不是停留在已有的成果上沾沾自喜。正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大家變得喜歡"說反話",即便是心中認可已經取得的成就,但仍然會否定自己,指出還有待完善的地方,從而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但是,對於家庭教育來說,這種"說反話"的教育方式,無疑是弊大於利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那些自卑、不自信的孩子當中,多達2/3以上的父母都是採用這種"說反話"的批評式教育。

「我不行」的烙印

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會覺得自己總是做得不好,無論他們做什麼,父母總能從他們的選擇中挑出毛病,比如,找工作和找對象。

久而久之,這種由父母的批評、否定而產生的不自信,深入他們心中,「我不行」的烙印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讓他們做什麼都沒有底氣。

從心理層面看,中國式"說反話"是具有毀滅性的,可以把原本一個很自信的人,變得無所適從,形成骨子裡的自卑感。

長期受到這種氛圍的影響,即使他們長大成人之後,也難以走出這種對自己選擇的不自信中,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被父母認可、接納的。

然而對父母來說,他們總是選擇說反話,並不是真的不認可孩子的成績,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打壓式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要安於現狀,做一個謙遜又完美的人。

這種想法是很可怕的,用力過頭,就會毀了孩子的一生,讓他們無法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找不到自我價值感和認同感,他們會在內心一直對自己說,"我不夠好",並引發大量焦慮情緒,不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還有一點就是,對於某種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我們會產生觀察學習。這也就是行為主義中提出的觀察模仿學說,當父母採用這種,說反話方式來教育我們時,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習得這種教育模式,用到自己的子女身上,早知這種不太恰當的教育方式,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這或許就是造成我們不自信的根本原因。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

《遺傳心理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達芬奇的多相式睡眠,科學嗎?
女人到了40歲,最需要的是什麼?你根本想像不到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