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聚焦: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

教育聚焦: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

北師大調研顯示,相當一部分基層教育局長沒有教育工作背景——


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

教育聚焦: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

全國26個省市的2898名教育局長中,有相當一部分非教育領域出身。日前,北京師範大學的這一調研結果,經中國教育報發布後,立即引起了熱議。

面向2035,中國教育正處於邁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而基層教育局長,作為地方教育的「掌門人」,其專業能力關乎一方教育的興衰。教育局長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專業素質、外行能否當好教育局長、如何培養並選拔優秀後備幹部擔任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等,都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話題。

非教育系統出身的幹部擔任局長是常態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常年承擔基層教育局長的培訓任務。他們對今年參訓的縣區教育局長工作背景做了統計,數據顯示,1/3的區縣局長來自教育系統,包括學校、教育局;1/3的局長來自其他政府部門,比如財政局、城管局等;還有1/3的局長此前在鄉鎮以及地方黨委、政府辦公室等部門任職。

這項調查結果與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相互印證,可以看出,在基層,非教育系統出身的教育局長並不在少數。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高政分析,基層教育局長中,地市級教育局長和區縣教育局長的情況並不相同。地市層面教育局長來自教育系統內部的相對更多,很多由重點中學、中專學校校長等轉任,因為這些學校的校長是處級幹部,處級幹部的使用在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之間是打通的,在組織人事制度層面也是通暢的。這樣一來,選拔系統內部幹部就水到渠成。

但區縣教育局是科級單位,科級以下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流通在組織制度層面有一定困難,不好直接從校長中選拔。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說,基層教育局長的選拔機制主要遵從組織部的幹部遴選程序,而教育系統本身對教育局長的專業任職資格也沒有明確的標準或門檻,「因此,會出現大量非教育出身的基層局長,這是一種常態」。

「教育局長的專業性問題這兩年受到了一定重視。從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局長學員來看,2016年以來,具有教育系統內任職經歷的副局長比例大幅增加。在很多地區,教育局班子成員中,有三分之二的幹部來自教育系統。」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李虔說。

外行當教育局長,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倪閩景曾專門遞交過一份《關於任命區縣教育局長需要教育專業素質的建議》。在他看來,教育局長不僅要有政治素質、業務素質,還需要對教育規律有一定的把握。「我也曾接觸過一些沒有教育經歷的教育局長,雖然能力很強,但是干起教育工作來,仍有一些會面臨對教育了解不夠的問題。」倪閩景說。

李虔擔任過多屆基層教育局長培訓班的班主任,她的學員中,有教育出身的局長,也有非教育出身的局長。她的看法是,「也要看到系統外教育局長的優勢,比如,人社局局長來當教育局局長,就能迅速理順編製問題」。

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從鄉鎮黨委書記轉到教育局工作。在贛榆區,陸建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得到了業內及老百姓的認可,同時,他還成為多家媒體的教育特約撰稿人。「外行做局長,我依靠的就是學習,多深入一線調研,同時結合我的行政經驗,把工作開展起來。」陸建國說。

「教育局長是行政管理和專業管理合二為一的崗位,無論是系統內還是系統外的人員,都各有長短。教育不應該排外,而要歡迎系統外的局長激活一池春水。」21世紀研究院副院長方華說。

李虔在與多位基層局長討論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在越發達的地區,對局長的業務素質要求就越高,因為只有專業人才才能應對複雜教育改革提出的新問題;但在相對欠發達地區,來自教育系統外的教育局長就有著獨特的優勢。「在這些地方,需要局長有極高的協調能力和活動能力,為教育協調人財物等資源。」李虔說。

持續提升基層局長的崗位能力是關鍵

一位教育局長是否稱職,背景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從更廣的範圍來看,決定成敗的,還是其綜合崗位能力。

高政認為,教育局長素養結構應該包含3個維度,即教育維度、政治維度和行政管理維度。作為基層教育行政管理者,除了專業能力外,要熟悉國家教育方面的大政方針;要能準確把握區域教育發展方向;要在政府系統內有一定的影響力,能為教育系統爭取必要的資源和政策支持。

「基層教育局長應該是雜家,但這樣的要求對基層幹部來說的確難度不小。當下,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持續提升教育局長的崗位能力。」方華說。

他的這一觀點得到了李虔的認同。提升教育局長的水平必須做好相關培訓。從規模上來說,專業化的教育局長培訓總量不足,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的培訓只能覆蓋有限的人群,與地方需求相比,仍遠遠不夠。從內容上說,受限於人員和時間,目前的局長培訓還比較單一,並未根據不同工作背景、來源、層級實施分級、分崗培訓。從類型上來說,局長的上崗培訓、新局長培訓及資深局長提升培訓等都有待開發。

「面向2035,中國教育要走向現代化,這對基層局長的要求就會更高,提升局長培訓水平、構建基層局長培訓體系,都是必須重視的問題。」李虔說。

除了官方的培訓體系,教育局長們也在積極探索提升自我的方法。對話、研討、交流、學習,在近年的實踐中都在大量增加。方華這兩年一直在持續推動全國教育局長研究聯盟,就是希望通過民間組織的力量,為教育局長搭建一個專業的成長平台。

「教育局長們向同行學習、向發達地區學習收穫頗豐。我們的聯盟里,已經有一批局長成長起來,推動著區域教育改革,真正提升了教育質量,這是我們很樂意看到的結果。」方華說。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4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