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在那些吐嘈里,讀懂「中國式母愛」

在那些吐嘈里,讀懂「中國式母愛」

文|沈彬

母親節前夕,知乎上發起了「母親節,如何優雅地誇媽媽」的問答,網友熱情地奉上了「我長這麼好看,都是媽媽的功勞」等奇葩答案。

半是戲謔,半是真話,以不認真的方式談著認真的話題。「優雅」二字拿捏到了「中國式母親節」的情感特徵:中國人特有的內斂文化,讓我們即使面對最親的人也不願意直白表達,於是「優雅」成為迂迴曲折的遁詞。

「中國式母親節」的背後,是「中國式的母愛」,它是直白、現實、不矯飾、不虛矜的,有嘮叨、有嚴厲,它可能少有美劇里的平等對話,卻往往強勢而不粗暴,剛強而有呵護。中國式的母愛,很多時候平凡得像你一天也離不開的白開水和空氣,卻不知道該怎麼去形容和讚美。

基於互聯網的漫不經心的、遠離嚴肅的吐嘈文體,看似消解、迴避了宏大敘事,卻也打開了宣洩真實情感的閘門,通過不正經的吐嘈表達出平時不好意思表達的對母親的愛。所以,我們能在「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瘦,叫媽媽覺得你瘦」「媽媽,再打我一次」的吐槽里,收穫關於母愛的最大共鳴。

在那些吐嘈里,讀懂「中國式母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母親節前夕,「新世相」和《中國婦女報》等媒體搞了一個關於「假如母愛有形狀」的活動。結果,網友的留言、吐槽五花八門,一下子徵集到3257 個有關母愛的故事線索,並將其中62件日常物品做成一件高達5米的雕塑,其中有:巨型飯糰、畫上了圖案的雞蛋、賬本、鴨子公仔、餃子、方向盤……

——因為女兒看動漫想吃裡面的飯糰,大連媽媽王秀雲就努力去滿足女兒的這個夢想,結果做出比拳頭還大的「巨型飯糰」;

——兒子小時候常常生病住院,吃不下東西,長春的媽媽耿春紅就用水彩筆在雞蛋上畫上舒克、貝塔等卡通人物,哄著他吃完。

……

實話實說,這個雕塑更像一個「雜貨堆」,但這種繁瑣、混亂就像媽媽的日常生活,媽媽的包包總有你最需要的東西,有你小時候需要的尿布、口水巾,有你喊餓時隨時拿出的小點心,也可能是你想出國留學、創業時,她低調拿出的那張銀行卡。

其實,中國40年的高速發展,在學歷、財富積累、社會見識、娛樂方式、通訊方式上形成了數道明顯的代溝,在孩子一輩看來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和技能,卻需要媽媽們花出大量時間去學習、迎合,就這樣形成了很多兩代人之間的「反差萌」,比如「巨型飯糰」、畫了舒克的煮雞蛋。

網友@阿特拉斯聳聳肩曾講:媽媽為他買了一份保險,但一個月只能領90元,他問:「一個月只能領90元,那到我老了,90元都不值錢了。」媽媽卻說:「到時候你可以用這錢買個包子。然後你還能想起來這是媽媽給你買的,媽媽的愛每月都可以領,可以領一輩子。」你說媽媽不懂財富管理,媽媽卻說你看不懂她的心思。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吐嘈,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我們用漫不經心的形式,表達著最直擊內心的感恩;在數落媽媽的「失敗」作品中,向人們誇耀著媽媽的真愛;在他人的平淡如水的故事裡,遭遇讓自己淚目的感動;在母親節的各種商業促銷的紛擾里,我們甘願被「套路」,只是想借這個節日表達平日不方便表達的真情實感。

時代在改變,而母愛卻沒有改變,「中國式母愛」從唐詩里的「手中線」變成了逼你穿上的秋褲;從「倚閭望兒」變成微信那頭笨拙地打字和老年表情包,無非希望你早點下班,路上安全;從你小時候叮囑的「早點回來」到現在反覆強調的「家裡都挺好的」……媽媽總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把最大的困難默默留給了自己。

放在百年中國的尺度之下,中國媽媽的形象和社會定位也在改變,從圍著灶台轉的傳統家庭主婦形象,走向事業、家庭一肩挑的「女超人」,克服職場競爭的壓力、挑戰時隱時現的偏見、承擔撫育孩子的辛苦,做出「為母則剛」的榜樣。所以,在母親節里,我們還可能看到中國媽媽的這些自我吐槽:「當了媽媽,就再也不想過母親節」「嬰兒他爹般的熟睡,帶過娃的媽自然懂」……

在吐槽中演繹的「中國式母愛」,貌似是叛逆、油滑的,卻讓無數人繞過心中那道坎,放飛了對母親愛的表白。被吐槽的中國媽媽們,構建出了自己特有的精神氣質:媽媽也可以是剛強的、美麗時尚的,她們不總是「任勞任怨」,心裡想當「小公舉」,卻一直在孩子面前裝「女超人」。

請珍惜今天的機會,向媽媽優雅地說出你對她的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發展人工智慧,演算法短板不容忽視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