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傳聞估值80億?喜茶不缺錢,缺什麼?

傳聞估值80億?喜茶不缺錢,缺什麼?

題圖來自東方IC

根據藍洞新消費今天(5月13日)的報道,喜茶最近已經完成了一輪新的融資,據說融後估值超80億元,投資方包括騰訊與紅杉資本。對此喜茶對外則回應稱未經證實,不予置評。

虎嗅聯繫到喜茶創始人聶雲宸,得到的回應是「並沒有確定完成的融資」,他還表示關於報道中股權比例的描述也是不正確的。

但是不管喜茶有沒有在進行融資,它應該都不會忘了今年300家門店的擴張計劃。

奔跑的喜茶

新茶飲賽道傳出融資消息還是有些空穴來風的意味,畢竟在以擴張為主題的茶飲品牌賽道上,融資和充沛的現金流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2018年,新茶飲風潮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起於喜茶和奈雪互不相讓的融資節奏,而他們融資的目的則圍繞著兩個字:擴張。最新資料顯示,奈雪全國總店數早已達到125家;喜茶全國總店數也已經突破130家,今年內計劃還要新開100多家到300家。

看起來正在狂奔的喜茶,應該並不缺錢——雖然沒有公開的營收數據,但是「奈雪」曾在2017年透露過自己單店平均營收已超10萬元,年收入也就是大致為6億元,而據一些公開報道,喜茶的坪效比奈雪還要高。另據稱,喜茶單店月流水達100萬不是問題。

2012年創立的喜茶目前只進行過兩輪融資:

2016年8月,IDG資本與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投資喜茶A輪,金額超過1億元;

2018年4月,喜茶獲得美團旗下龍珠資本與黑蟻資本B輪4億元融資。

經常拿來與喜茶相比的奈雪還多拿到一輪融資——目前奈雪已完成了由天圖領投的三輪融資,估值超60億元。另還有傳言奈雪新一輪的融資已在路上(未經證實)。

但是,對於擴張的速度,喜茶自己認為並不是很快。「有的品牌剛出來新一年可以開幾千家,但相比我們可能就只開了幾間,很慢。」喜茶方面對虎嗅說。

虎嗅在文章《喜茶們的關鍵時刻》中介紹過,喜茶擁有的強複製粘貼屬性的擴張基礎,是其成熟的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流程)系統:將製作一杯茶的流程拆分成下單、貼杯、制茶、鏟冰、打杯、掛泡、加奶蓋、出杯等多個模塊,每個模塊都有不同的人負責。

SOP系統縮短了制茶時間,也了保證品質。也就是說,即使有一個人的產生了某個操作錯誤,也不會影響一杯喜茶的整體口感。

不過,「這種操作模式只適應於有強大客流的品牌,需要極高的人工成本」。同時,極大的擴張速度對門店的運營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不覺得自己在和時間賽跑的喜茶,還面臨著很多挑戰。

在複製粘貼的過程中,怎麼保證門店的運營效率不掉隊,都是任何一個有著複製黏貼特性的品牌需要思考的問題。

喜茶則表示他們一直有在平衡擴張速度和運營兩件事。「比如規模和品牌口碑、規模和運營質量。為了保證這些平衡,如何做『運營』這件事我們已經思考了很多年。你說你管理團隊很簡單,但異地管理其實比較難。」

不管是喜茶的定位還是戰略,喜茶一步步踩得緊鑼密鼓。那麼不缺錢也不缺門店的喜茶,還缺什麼?

喜茶的挑戰

喜茶和奈雪是如今新茶飲品牌中最引人注目的兩個頭部玩家。

每年夏天都是飲品品牌短兵相接的季節,目前,喜茶推出的是蜜桃口味的新品「芝芝桃桃」,但不止喜茶,基本上所有新茶飲都有推出桃子口味的冰飲。星巴克也推出了八款口味備受爭議的夏日冰飲,其中就有一款「醋意桃桃」。

不過顯然,星巴克沒有用這幾款冰飲掙下在咖啡領域以外的面子,它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飲品的創新是一個天花板清晰可見的挑戰。

由於茶飲的壁壘不高,好看的杯子裡面裝的是不難尋的水果和配料,中國又從來不缺茗茶的資源,所以產品品類不免相撞,用料和口味也無法避免極高的相似度。去年年底,喜茶和奈雪還曾經就產品的「抄襲」行為進行過激烈的「辯論」。

茶飲的競爭在加劇,如何保證創新和消費者的留存就是擺在喜茶和奈雪們面前的關鍵問題。它們的目標用戶,無非是年輕的追趕潮流的年輕群體,消費者往往沒有消費忠誠度可言。僅靠單一的飲品和口味,難以獲取長期留存的用戶。

於是,推陳出新是個持續性的問題——有報道稱,喜茶去年每月平均推出兩款新品。

對於推新,喜茶表示從來沒有規定每個月一定要出多少。「我們從來沒有這樣說過,但我們確實在研發很多新品,不過可能100款中有90幾款都是不會被推出的,只有確定口味好才會出。」聶雲宸回應虎嗅,「我們並不會把出新品當成一個任務,比如在2016年的時候,我們可能一整年都沒怎麼出過新品。」

一二線城市消費的紅利期結束後,下沉成為商家手握的通關密碼。不過,在消費領域處處講「下沉」的今天,埋首一線的新茶飲們好像還沒有說到這個環節。目前,一線和新一線還是喜茶和奈雪的主要戰場。

喜茶目前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覆蓋率達到90%。2018年喜茶主要就在新一線城市布局:包括成都、西安、重慶、武漢、天津、廈門、福州、鄭州、無錫、常州、青島、濟南等。喜茶放慢還預計今年將完成對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全面覆蓋。

那麼喜茶有沒有思考過關於「下沉」的問題?喜茶回答虎嗅稱:「我們對外擴張並不是按一、二線這種劃分方式,而是首要考慮地域性和地緣性進行區域擴張。」

而把該做的線下的事情做完之後,不能忽視的還有線上的外賣訂單。只是,聶雲宸向虎嗅透露現在喜茶的外賣比例還很少,小程序加上美團外賣也不到10%。

「並不是因為不重視,而是因為門店數量有限,產能也就有限,肯定要優先保證堂食的客人。當然我們以後外賣的比例還會越來越高,不過這部分消費者或許只是想下單之後自提,而不是外送。」喜茶方面說。

前文提到茶飲的壁壘並不高,如何建立長期的護城河,又是一個大的命題。

「品牌是喜茶最大的護城河。」聶雲宸說,「這不是由我們決定的,是由行業決定的——要麼你成為一個超級平台,要麼你成為一個超級品牌,我們做的不是美團這樣的平台,而是一個品牌。做產品、供應鏈和運營,都是為了最後能夠回歸到這個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雙面永輝:「肢解」新零售
視覺中國往事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