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博的「亞洲文明展」里,這5件文物揭示亞洲文明碰撞秘密

國博的「亞洲文明展」里,這5件文物揭示亞洲文明碰撞秘密

今天的國家博物館,不少遊客是專程沖著昨日在京開展的「大美亞細亞——亞洲文明展」來的。展廳里,亞洲全部47國及希臘、埃及兩個文明古國的451件珍貴文物匯聚一堂,對著展品讚嘆不已的觀眾人流如織,共赴一場穿越時空的文明之約。

亞洲文明展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重要文化活動之一,也是中國首次舉辦、亞洲大家庭共同參與並通力合作的亞洲文明專題展覽。在展覽現場,有5件文物尤其引人注目。它們幾經輾轉來到千里之外的其他亞洲國家,融合了不同亞洲文明的風格特點,各自揭示了亞洲文明碰撞的秘密。

鎏金銀壺(公元557年-581年)

寧夏固原博物館藏的鎏金銀壺出土於中國北周大將軍李賢墓中,實際卻是波斯薩珊王朝的金屬手工藝品。銀壺腹部主體圖案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故事由6個半浮雕人物構成三幅畫面:前面是青年帕里斯將金蘋果送給愛神阿芙羅狄蒂,左側是帕麗斯在愛神的幫助下搶劫美女海倫,轉到右側海倫已經回到丈夫墨涅拉俄斯身邊。

元青花梅瓶(公元15世紀)

與之相似,伊朗國家博物館藏的元青花梅瓶是景德鎮出品。瓶肩部和足部均刻有卡塔查蓋(Qara-chaghay)的字樣,表明此青花梅瓶出自薩法維時期蘇菲派主要領袖薩菲阿德丁族長的陵墓,是薩法維國王阿拔斯一世從中國購買放在祖先陵墓里作為聖禮珍品,是當時中伊之間文化與商貿交流的見證。

灰片岩佛立像(公元2-3世紀)

巴基斯坦考古與博物館珍藏的灰片岩佛立像有比較典型的希臘化特點。巴基斯坦西北部是古代犍陀羅國的核心區域。犍陀羅地區崇尚佛教,希臘化時代的藝術也曾傳播於此,佛教和希臘藝術在此相遇。這尊佛像長袍層層褶皺,身體軀幹多以線條的方式體現,是比較典型的古希臘雕塑的表現手法。

陶扛鍬男俑(公元6世紀)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的陶扛鍬男俑是公元6世紀日本仿照中國南朝的人物俑製作出土的土偶殉葬品,稱為「埴輪」。不同的人物埴輪組合起來,再現與墓主人相關的儀式及其生前場景。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地織錦護臂(複製品,公元前201年-公元420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地織錦護臂代表了漢魏時期絲織技術的最高水平。中間織出的漢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中國古代星佔用辭,出自《史記·天宮書》。中國是世界養蠶業的起源地,是世界最早發明絲織品的國家。絲織業的繁盛發達,直接奠定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貿易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融入「一體同城」大格局 紹興上海親近前所未有
應勇市長「五一」小長假看了上海這些商場,詢問遊客買了啥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