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困守孤城半年之久,險些要了曹操的命,最終卻被侄子出賣

此人困守孤城半年之久,險些要了曹操的命,最終卻被侄子出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本期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發生在曹操攻佔鄴城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辛毗、審配和曹操。原文如下:

審配大怒,將辛毗家屋老小八十餘口,就於城上斬之,將頭擲下。辛毗號哭不已。審配之侄審榮,素與辛毗相厚,見辛毗家屬被害,心中懷忿,乃密寫獻門之書,拴於箭上,射下城來。軍士拾獻辛毗,毗將書獻操。操先下令:如入冀州,休得殺害袁氏一門老小;軍民降者免死。次日天明,審榮大開西門,放曹兵入。辛毗躍馬先入,軍將隨後,殺入冀州。審配在東南城樓上,見操軍已入城中,引數騎下城死戰,正迎徐晃交馬。

徐晃生擒審配,綁出城來。路逢辛毗,毗咬牙切齒,以鞭鞭配首曰:「賊殺才!今日死矣!」配大罵:「辛毗賊徒!引曹操破我冀州,我恨不殺汝也!」徐晃解配見操。操曰:「汝知獻門接我者乎?」配曰:「不知。」操曰:「此汝侄審榮所獻也。」配怒曰:「小兒不行,乃至於此!」操曰:「昨孤至城下,何城中弩箭之多耶?」配曰:「恨少!恨少!」操曰:「卿忠於袁氏,不容不如此。今肯降吾否?」……配曰:「吾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不似汝輩讒諂阿諛之賊!可速斬我!」操教牽出。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袁紹病逝後,其子袁尚與袁譚的矛盾加劇,並引發內訌。曹操趁機發動統一河北之戰,很快便兵臨冀州城下。曹操命袁紹舊部辛毗在城外勸降,審配將辛毗一家八十餘口全部殺死。審配的侄子審榮與辛毗關係密切,見其家屬遇害,非常憤怒,打開城門放曹軍入城,冀州也因此被曹操佔領。審配在與徐晃的較量中被俘,最終被曹操處死。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咬牙切齒」, 意為咬緊牙齒表示痛恨,形容極度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中的「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小說中描述的此次審配與曹操的較量,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但地點並非是小說中的冀州,而是冀州的州治鄴城。因此,此戰在歷史上也被稱為「鄴城之戰」。據《三國志·武帝紀》載,曹操對鄴城的進攻始於獻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二月,直到同年八月,曹操才攻佔該城。

至於說到鄴城之戰的詳細經過,在《三國志·袁紹傳》中有著詳細的記載。該傳稱:「(袁)尚使審配、蘇由守鄴……太祖進軍將攻鄴,到洹水,去鄴五十里,由欲為內應,謀泄,與配戰城中,敗,出奔太祖。太祖遂進攻之,為地道,配亦於內作塹以當之。配將馮禮開突門,內太祖兵三百餘人,配覺之,從城上以大石擊突中柵門,柵門閉,入者皆沒。太祖遂圍之,為塹,周四十里,初令淺,示若可越。配望而笑之,不出爭利。太祖一夜掘之,廣深二丈,決漳水以灌之,自五月至八月,城中餓死者過半」由此可見此戰的慘烈程度。

至於說到鄴城守將審配,本是袁紹集團的重要謀士,《三國志·袁紹傳》注引《先賢行狀》稱:「袁紹領冀州,委以腹心之任,以為治中別駕,並總幕府。」袁紹病逝後,袁譚、袁尚兄弟內訌,審配又成了袁尚陣營的得力幹將。面對曹軍的圍攻,審配毫不畏懼,積極組織城內軍民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長達半年多的城池防禦戰中,審配不僅多次擊退曹操的進攻,還差點要了曹操的命。據《後漢書·袁紹傳》載:「(曹)操出行圍,配伏弩射之,幾中。」鄴城最終的淪陷,除了曹軍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及審配孤立無援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審配侄子審榮的背叛。《三國志·袁紹傳》稱:「八月,審配兄子榮夜開所守城東門內兵。配逆戰,敗,生禽配,斬之,鄴定。」

審配被俘後,曹操想將其收為己用,出言勸降。《三國志·袁紹傳》注引《先賢行狀》載:「(曹操)有意欲活之。」不過,審配態度堅決,寧死不降。一家老小都被審配所殺的辛毗在一旁對著曹操「號哭不已」。曹操見狀,只得下令將審配處死。

參考書籍:《三國志》、《後漢書》、《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鳴驚人,擊敗猛將張飛,令馬超遺憾終生
此人不在乎關羽,主動與關羽單挑,結果可想而知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