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沒有導航,他們上任之路怎麼走的?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古代沒有導航,他們上任之路怎麼走的?這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古人在沒有導航的時代是怎麼上任的呢?

古代雖然科技不發達,但是制度是非常完備的。正"所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這裡的"亭"指的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亭子。

這個亭在秦朝就有了,每隔十里設置一個,主要負責接待來往的官員、抓捕盜賊、處理民間糾紛等基層工作。每個亭的最高負責人就是亭長,當年漢高祖劉邦還沒有起義的時候,就曾經做過秦朝的亭長。因此,在上任的途中都能隨時休憩和辨認路途。

古代官員上任,也不會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一般都會提前派出隨從、僕役先行打點,安排好旅途中各項瑣細事務。其中就包括安排食宿、提前備好車轎船舶、查看地形、確保安全等等。

古代的道路沒有現在這麼多,也沒有這麼複雜,會主要休幾條大的官道,南北方向或者東西方向,人們很容易識別。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官道」,始於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著名的馳道有9條,有出今高陵通上郡(陝北)的上郡道,過黃河通山西的臨晉道,出函谷關通河南、河北、山東的東方道。

星象,比如說羅盤和指南針的發明。古人眼中的星宿可不是只有浪漫這一功能,它更多的是用在了導航上。早在漢晉時期,就有船員注意到一些重要的「方位星」,比如說北斗七星的位置大致恆定,可以利用它們在大海中判定方向和位置。

隨之演變的「過洋牽星術」便在鄭和的七次下西洋中幫了大忙。鄭和的船隊以「過洋牽星圖」為依據,結合指南針進行航行。

沿途問路,在遠途中向店家、行人打聽,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或許都忘了跟人於人面對面直接交流的這種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司馬遷:孔子周遊列國,四處求官,得不到禮遇,淪落為喪家之犬
三國中死後最風光的人,魏蜀都為他進行風光大葬,這是為什麼?

TAG:深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