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震撼!宋刻《十七帖》原石與安思遠藏本

震撼!宋刻《十七帖》原石與安思遠藏本

2018中國嘉德秋拍古籍部徵得宋刻文徵明朱釋本《十七帖》原石,其右下方有編號「二」,知為第二石。此原石存字二十行,收《服食帖》末行、《知足下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處仁帖》、《七十帖》前四行。

宋單刻帖原石流傳至今者極罕,而王羲之宋刻單帖原石則更是從未得見,此方宋刻王羲之《十七帖》原石的出現,彌補了這一歷史遺憾,意義深遠。

Lot 1802

宋刻十七帖原石

1塊 附拓片1紙、題跋1頁、出版物1冊 石質

32.5×70×10 cm

《十七帖》是書聖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字而得名。《十七帖》歷來摹刻極多,當中以唐弘文館本系統為最佳,其特徵為文末有一大「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俗稱館本,較為真實地再現了《十七帖》原卷之貌。

唐時弘文館曾摩勒上石,其本末有一大「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俗稱館本,比較真實的再現了《十七帖》的原卷之貌。後世傳本多據館本輾轉摹刻,面貌不一,有優有劣,其中以文末題記「僧權」二字半刻本為優,為世所重。

這個體系中最有名的拓本當以安思遠舊藏文徵明朱釋本宋拓十七帖為冠冕。文徵明為其硃筆釋文,並在卷尾題跋:「此帖自唐宋以來不下數種,而肥瘦不同,多失右軍矩度,惟此本神骨清勁,繩墨中自有逸趣,允稱書家之祖。晉人筆法盡備是矣。」可以說對此本推崇備至。

安思遠藏宋拓十七帖文徵明朱釋本卷尾

細審《朱處仁帖》第二行「取」字左下方自右至左有石筋,《七十帖》第四行「厚」字,左上方自左至右有石筋,此兩處石筋皆為石質本身之標誌,原石在此處略有凹陷,故傳拓時有白色石線顯現,並非劃痕。

十七帖宋刻原石

安思遠藏宋拓十七帖文徵明朱釋本(復原整紙本)

十七帖宋刻原石新拓本

宋刻名帖,原石流傳至今者,僅知有首都博物館藏兩種,一為晉王獻之書《洛神賦十三行》碧玉版本;二為傳魏鍾繇書《宣示表》,二者皆為宋賈似道半閑堂刻石。前者一九八二年,由北京市文物公司收購。後者曾見於北京翰海拍賣公司二〇〇九年秋季拍賣會,後被首都博物館收購。此次發現《十七帖》第二石,可以彌補從未見王羲之宋刻單帖原石流傳的遺憾,意義深遠。

本月19日,南宗老師、同門師兄弟一行眾人觀摩了嘉德秋拍預展,與此石、此帖零距離接觸,得以仔細審視原石全貌。拍得一些圖片,特此分享給大家(以下圖片版權歸本號所有,轉載請先獲授權):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熱烈祝賀《臨海掌上論壇》低調上線!版主火熱招募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臨帖進入「瓶頸期」,換個帖或許有驚喜!
梁培生臨《爨寶子碑》野逸天真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