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區塊鏈行業集體迷失,巨頭們如何拯救風口?

區塊鏈行業集體迷失,巨頭們如何拯救風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熊出墨請注意

區塊鏈正在進入緩衝期。

這是一個今年初開始出現的變化,一些徵兆開始顯現:擴張的公鏈數量開始減速;大多數公鏈在2018年制定的路線圖,還有大半未能按時兌現;曾火熱且被寄予厚望的Dapp(分散式的應用程序),也在陷入沉寂。

不過,結合各行業的區塊鏈應用開始有了一些進展。比如電子發票、區塊鏈 AR遊戲、版權保護、溯源、共享充電、法律等等,這些應用背後,不乏有以騰訊、阿里巴巴、迅雷、京東、華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的身影。海外也不例外,以摩根大通、Facebook、亞馬遜、微軟等巨頭也高調進入區塊鏈行業。


大廠≠保守/試水

如果提起互聯網大廠的區塊鏈布局,似乎往往與「保守」、「試水」等關鍵詞掛鉤。

在大多數人們看來,之所以有此類印象,是由於相比起初創公司,大廠們無論進場速度還是進場的決心來說都不夠激進;且從目前各大廠切入的區塊鏈方向來看,大多數都局限於集團業務發展。

但真是這樣嗎?

事實上,作為被顛覆的對象,大廠們從未放棄對區塊鏈的探索。據報道稱,騰訊和阿里都早在2015年底就成立了區塊鏈團隊;迅雷也早在2016年就開始探索區塊鏈和原有業務的結合,並於2017年正式推出結合區塊鏈技術的智能硬體玩客雲,2018年則進一步推出高性能區塊鏈平台迅雷鏈。

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把發展的重心放在了底層區塊鏈技術上,並以各種方式推動自身業務之外的區塊鏈改造,且各自的側重各有不同。

比如騰訊在2015年就組建了區塊鏈的研發團隊,其布局了包括公益、錢包、跨境匯款、互助式保險和徵信。並在2017年在微眾銀行上線了聯盟鏈雲服務BaaS和區塊鏈金融級解決方案BaaS。

螞蟻金服在區塊鏈的商業化領域則更多偏向商業和金融應用領域。從已經公布的落地應用來看,包括了BaaS 服務、跨境匯款、醫療票據、電子處方、取證、溯源、房屋租賃等15個場景。

百度則更多圍繞搜索引擎來進行輔助應用。迅雷在2017年開始在旗下共享計算業務中融入區塊鏈技術,從C端切入,之後又發布了企業級產品迅雷鏈和迅雷鏈文件系統TCFS等底層區塊鏈基礎技術。

就在上個月,京東也發布了《京東區塊鏈技術實踐白皮書(2019)》,京東區塊鏈目前已在品質溯源、數字存證、信用網路、金融科技、價值創新等五大類應用場景中實現了一系列落地。

此外,全國巡演的區塊鏈創新大賽、沙龍、meetup,正是大廠們期望通過提供區塊鏈服務,激勵版圖生態之外的中小企業探索區塊鏈結合實體經濟的行動之一。包括螞蟻、百度等都已經陸續開展了區塊鏈的開發大賽。


防守有道:實用為先

從比特幣到近期興起的跨鏈技術Cosmos、Polkadot,經歷了數十年變遷的「草根」公鏈已經將目光聚集在跨鏈技術上。

與此類底層公鏈的極客追求不同,大廠區塊鏈的特點在於更加追求實用。

在區塊鏈進入緩衝期之際,如何打好攻防戰?關鍵也正是在於「防」——即如何建立自身優勢壁壘,追求實用性。具體來看,大廠具有以下優勢:

其一,人才優勢。

區塊鏈本身不是產品,即使在技術上,也往往需要和雲存儲等其他技術相結合,對一些金融等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服務更需要專業的人士和技術專家。從BAT2019年的招聘職位來看,對於區塊鏈人才的渴求依然強烈。

而對BAT這樣的大玩家來說,不管是從區塊鏈技術還是其他高新技術來說,都擁有足夠的自主話語權,能夠疊加在一起打出新的戰略可能性,在人才上,大廠當然更有優勢,更不用提及它們在多年運營中沉澱下來的大量商業數據和強大的資金實力了。

比如騰訊《一起來捉妖》,這一融入了VR與區塊鏈的遊戲,出於騰訊的加持,已經連續霸榜應用市場十數天,遊戲數據採用區塊鏈技術保存,但還不足以支撐區塊鏈遊戲的形態進化。與之類似的還有網易的《逆水寒》,通過增加遊戲內的通證和創新玩法,業界評價既蹭了區塊鏈的熱度又給區塊鏈遊戲普及了知名度,受到行業認可。再比如迅雷,在其共享計算智能硬體「玩客雲」中加入了區塊鏈技術,通過此來共享計算、存儲、帶寬等資源,提高了區塊鏈的性能與可擴展性。

其二,足夠多的用戶場景。

大廠還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現成的場景,比如騰訊的金鏈盟為金融行業定製了開源區塊鏈底層平台FISCO;阿里則基於其螞蟻金服、淘寶業務為物流、保險、溯源均提供了解決方案;百度也基於百度圖片上線圖騰版權區塊鏈平台等;迅雷方面也為壹基金、捂碳星球、匯保互助、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廣東南方新媒體、阿爾法順風車、來電科技等近30個政企機構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

其三,政策加持。

不論是今年3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第一批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還是全國兩會上有關區塊鏈技術的聲音愈發增多、6個地方政府報告涉及區塊鏈,都預示著區塊鏈技術應用越來越受重視。在積極的政策促進下,有技術實力的大廠們,必然擁有更多的發展機遇。


攻城拔寨:開放共榮

那麼對於大廠來說,何謂」攻「?

幫助其他中小企業突進區塊鏈,是大廠們的「攻城拔寨」之道。

緩衝期的到來並不意味著區塊鏈來到下半場,對於期冀通過區塊鏈轉型的中小企業來說為時並不晚。但這一時期明顯的特徵是,越來越少看到「投機取勝」的案例,留下的更多是技術深度和技術壁壘。迅雷鏈開放平台研發負責人曾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難以落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小企業在使用區塊鏈技術時門檻極高,且相關人才稀缺。而這恰恰也是大廠區塊鏈的優勢所在。

騰訊、阿里等聯盟鏈提供的方式為BAAS平台,就是定位於降低企業接入區塊鏈的門檻。後入局者京東區塊鏈底層引擎JD Chain前不久也正式對外開源並同步上線開源社區,旨在為企業級用戶和開發者提供開源服務。迅雷則在進入推出合約開發平台「Catalyst——催化劑」,集中了合約編寫、編譯、部署、介面測試。它部署在瀏覽器上,打開網站就可以進行合約的開發,不需要安裝,自帶emo模板,大大降低開發門檻。

總之,孤木難成林,只有賦予開放分享的基因,生9態才可能長成一片森林。為開發者、中小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正在成為大廠眼中新的開放分享基因。(本文首發鈦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減負上市,Uber現金流量表中的「隱患」
鈦媒體Pro創投日報:5月10日收錄投融資項目29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