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水滸傳》最有大智慧的人,急流勇退,最終結局最好!

他是《水滸傳》最有大智慧的人,急流勇退,最終結局最好!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各種經典好故事永流傳,之後又被改編為各種影視劇,知名度非常高。而書中108位好漢的人生幾乎都是跌宕起伏,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最終在梁山上度過了自己的下半生。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所處時代的關係,好漢雖然個個英勇無比,但是他們站在了朝廷的對立面,即使之後被招安,結局也大多都很悲慘。

私以為故事中那失敗的結局多因宋江後期的諸多決策。他身為梁山領袖,但是卻左右搖擺不定,魄力不足,最終選擇投靠朝廷,之後妥協性越來越重,直至將兄弟們都帶上了不歸之路。但其中有一個人卻及時離開權力中心,最終得以保全自己。這個人就是公孫勝!

在書中,他的作戰能力不高,武力值較低,但卻會一手出神入化的道術,多次幫助兄弟們度過危機。他的角色定位是「軍師」,吳用雖然也能稱得上是足智多謀,但到底少了一些仙道的色彩,二人合起來也差不多能頂個諸葛亮了。也許是他的「半仙之身」能夠預測走向,使他正好避過梁山的大難。

他一共離開梁山兩次,第一次是在宋江剛剛上山之後,他嗅到了其中一觸即發的危機。宋江是一個領導者,但是山上已經有了晁蓋的勢力,一山容不了二虎,雙方之間遲早會有衝突。於是他選擇脫離這裡,借口要奉養他的母親,遠離了爭鬥。

之後梁山在危急關頭時又多次過來請他幫忙,他想到昔日的兄弟情誼,還是決定再次出山。但在平定了淮西之後,直接與兄弟言明自己功成身退,再次拜別。不得不佩服他的審時度勢 ,他已經了解了朝廷招安的真面目,那就是想要將他們當作螳螂,向前不斷撲食「蟬」,待到勢力減弱,直接一網打盡。果然,在征討方臘時,好漢們多有折損,再不負昔日榮光。

公孫勝雖在水滸中不是一個多麼突出的人物,但細細想來,也只有他站在局內仍然將局面看得通透,急流勇退,方保住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老照片 的精彩文章:

愛因斯坦:如果蜜蜂消失,人類只能活四年,蜜蜂有那麼重要嗎?
五代第一猛將,生前死狀慘烈,死後連盜墓賊發現陵墓都繞著走

TAG:天下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