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文/格瓦拉同志

五代名相馮道歷仕四朝十帝,雖然身居高位,但對喪君亡國之事毫不關心,由是被司馬光斥責為「奸臣之尤」。但平心而論,馮道固然節操有虧,但在事親濟民、提攜賢良方面卻做了不少善事,堪稱良相。其實就當時而論,歷事前蜀、後蜀兩國的李昊,才是「無恥宰相」的典型代表。那麼,李昊是何許人也?他都有哪些為人不齒的作為?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馮道被司馬光斥責為「奸臣之尤」

李昊生於關中,自稱是中晚唐宰相、大詩人李紳的後裔,父親李羔官至容、管二州從事。李昊年幼時,正趕上唐末大動亂時期,鳳翔節度使、岐王李茂貞為了控制朝政,竟率軍攻打長安,迫使唐昭宗逃往奉天(今陝西省乾縣)。此時,已辭官歸家的李羔為了避難,也攜帶著妻兒逃往奉天,然而沒多久便遭遇滅門之災。

原來,天復四年(904年),宣武節度使朱溫擊敗李茂貞,並將唐昭宗迎奉至洛陽,但卻把奉天留給了對手。李茂貞攻陷奉天后,指揮亂軍進行大肆劫掠、殺戮,在這場大變故中,除了李昊和母親僥倖逃生外,父親和弟弟妹妹們竟全部遇難。李昊雖然保住性命,但卻與母親失散,直到19年後才重逢。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前蜀高祖王建

李昊僥倖逃生後,寄居在新平十餘年時間,後被李茂貞部將劉知俊看中,並被他召為女婿。劉知俊是軍中悍將,為李茂貞出生入死多年,立下過赫赫戰功,但也因此遭受同僚的忌恨,最終被迫投降前蜀高祖王建,被拜為武信軍節度使。劉知俊投降後,任命女婿李昊為從事,後者由此跟前蜀建立起聯繫。

劉知俊投降前蜀後,又受到諸將的忌恨和王建的猜疑,沒多久便被處死。劉知俊遇難後,李昊被罷官,好在他足夠幸運,次年(918年)便趕上王建薨逝、太子王衍(前蜀後主)即位,仕途由此迎來轉折。原來,王衍因為欣賞李昊的才華,便拔擢他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負責起草詔令、參決國事,對其甚是倚重。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前蜀後主王衍

同光三年(925年),後唐名將郭崇韜、魏王李繼岌奉命率軍伐蜀,在兩個月的時間裡連戰連捷,很快便兵臨成都城下。此時,王衍已經被唐軍的聲威嚇破膽,再加上城內投降主義論調盛行,在愁苦無計之餘,決定向後唐投降。為此,王衍命翰林學士李昊起草降表,並親率諸王、臣僚出城投降。

前蜀滅亡後,李昊一度北上進入洛陽任職,但不久便被明宗李嗣源重新派往蜀地,在劍南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手下任職。孟知祥雖然名義上效忠後唐,但內心卻圖謀據蜀稱帝,所以等到李嗣源駕崩後,他便在成都僭號稱帝,史稱後蜀,時在清泰元年(934年)。孟知祥僭號後,拜李昊為禮部侍郎、翰林學士。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後蜀太祖孟知祥

孟知祥在位僅7個月便駕崩,太子孟昶繼位為帝。孟昶在位期間,因為李昊極富才華、熟稔政事,便對他更加器重,最終竟提拔他為宰相(同平章事),併兼管戶部、鹽鐵和修史事務,端的是位高權重。不僅如此,自從擔任孟知祥的掌書記開始,凡是蜀地對外的章表、奏疏、書信、檄文等等都出自李昊之手,可見孟知祥父子對他的倚重之深。

李昊雖然身為宰相,他並沒有肩負起匡救時弊的職責,反而以奢侈享樂為本志,毫不將國家安危放在心上。據正史記載,李昊把持蜀中的財政大權,每年通過貪污納賄,能獲得數以億萬計的財物,由此得以享受極度奢靡的生活(「秉利權,資貨歲入鉅萬,奢侈尤甚,後堂妓妾曳羅綺數百人。」見《宋史·卷四百七十九》)。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後蜀後主孟昶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派大將王全斌等人率軍伐蜀,宋軍一路上連戰連捷,僅用了60多天時間便進逼成都。此時,孟昶還有心抵抗,但李昊卻誇大宋軍的聲勢,並勸說後主早日投降,以免落得家族遭屠的下場。孟昶被李昊的一番話嚇破膽,果然便命他起草降表,並率太子、諸王、群臣出城投降。

李昊深受前蜀、後蜀兩國器重,在國家滅亡之際非但沒有進行匡救,反而欣然接受起草降表的任務,以賣國求榮為喜事,做人實在是沒底線。所以在後蜀投降後,有人出於激憤,便在李家大門上寫道「世修降表李家」的字樣,讓看見的人無不譏笑(「初,王衍降庄宗,昊草其表;昶之降也,其表亦昊所為。蜀人潛署其門曰『世修降表李家』,見者哂之。」引文同上)。

比馮道還無恥的宰相,居官數十年無所作為,因替兩國寫降表被唾棄

孟昶為前蜀、後蜀寫降表,備遭世人唾棄

後蜀滅亡後,李昊跟隨孟昶北上進入汴京,並被宋太祖任命為工部尚書,其子李孝逢、李孝連也分別被任命為官。然而李昊侍奉宋朝沒多久,便聽聞妻子在沿水路趕赴汴梁途中,因為突患重病而死在夷陵的消息,不禁悲痛至極,沒多久便也撒手人寰,終年73歲。

史料來源:《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資治通鑒》、《十國春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王宇是王莽的嫡長子,又是他事業的接班人,為何最終被其父處死?
明朝滅亡時有多慘?五位皇帝先後死於非命,全國人口銳減5000多萬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