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一次我們超越常識

這一次我們超越常識

歡迎走進常識的世界。這裡沒有雞湯,有洞見;沒有虛飾,有真實;沒有浮躁,有沉著;沒有噱頭,有知識。

每月我們會共讀一本人文社科領域的常識書,包括哲學、歷史學、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它們面向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現在,來讀。

聽·見常識特別場|《冒險的玫瑰》

我們習慣於依偎常識生活,但生活遠不止常識,想要超越常識,我們偶爾也需要一些冒險。這次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場別開生面的線下思享會。

人們總是熱衷於

在被固定的生活路徑中,

尋找不同的靈感與面貌:

正如我們用生命和想像力劃破濃霧的海員,

正如我們勇敢踏足陌生地表的祖先。

一切多姿文明的起源,

共屬於不甘循規蹈矩的靈魂:

「上船吧,投身於時間那不可測度的深淵。」

第12期麓客思享會,以「冒險的玫瑰」為主題,我們將與從時間深處湧現的這樣一些經驗照面:

我們將觸碰到冒險者在世界的岩壁上穿行的瞬間,見到古希臘艦船在當代的招魂師,聽到吟唱著宿命、音樂與詩歌的聲音,更將觸摸到跨越了無限壁壘的寫作者的筆力。

早上6:30擁有最棒職業的人

Welcome on board!

早上6:30,自稱是「世界的水手」的爾尼,從雅典火車站,前往哈爾基達(Chalkida);不久之後,在碼頭邊的一張工作台上,雅尼看到了一盆羅勒,這是傳說中能夠給水手帶來好運的一種香草。

此刻,夏日的海水扑打著碼頭,在那裡,一艘帆船隨著海水在舞動——晨間的太陽底下,一切都顯得輝煌燦爛。

我在造一艘古老的帆船,」船長尼古拉斯·海萊尼克說對爾尼說,「一艘在古代消失絕跡的帆船,曾經的地中海上盛行一時,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這種不再存在的船屬於古希臘的世界:曾經,希臘人懷著對世界的天真好奇,乘著這種船刺破地中海的波濤。在他們的面前,世界是令人感到安心的家園,但同時卻也延伸入了令人激動的未知。

尼古拉斯·海萊尼克(Nikolas Hellenarc)在造船,攝影/爾尼

懷著對這樣的世界的熱情,兩年來,爾尼一直向尼古拉斯學習古老的造船術,與他一起完成這艘已經建造了十幾年的帆船,「這是一艘嶄新的帆船,但我們在造一個古老的靈魂。

這個古老的靈魂,卻也是常新的:它擁有著古希臘人最質樸,但卻最大膽的眼光。而三年來,爾尼也在每一個夏天,都與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水手,搭乘一艘百年木帆船,航行在波羅的海至地中海的島嶼與城市。

五年來,爾尼一直想將這段經歷製作成一部影片。在600多名志願者與支持者的幫助下,爾尼已經拍攝了15種語言,超過200個小時的素材。

拍攝,就是雕刻時間。在爾尼和朋友們的刻刀下,當代世界的種種樣態,都獲得了永恆的流動形象:

在帆船的甲板上,來自阿富汗的攝影師靠海風洗刷戰爭煉獄帶來的塵埃,而曾經為楊德昌、侯孝賢等的作品注入聲音的音樂人,也把關於聲音的經驗賦予了風帆。

藝術家、詩人、人類學家、科學家、水手們在同一塊甲板上,在這個小型的方舟上,建立起了航海工作坊、馬戲團工作坊、冥想工作坊、廚藝工作坊……關於藝術的美好與生活的苦難的全部經驗,都猶如回到伊薩卡的奧德修斯一般安然

而經驗過這些生活樣態的人們之所以選擇了甲板,並非只是為了休憩,也不只是熱衷於冒險:對這些世界的水手來說,擁抱過去的經驗是為了面向未來,好奔赴所有的碼頭。

Welcome on board!

上午10:00 與生活共在的人

可以囚禁光嗎?

上午10:00,堯十三可能還未起床。他是晚歸的動物,到了晚上,他會在自己的微博上問:「可以囚禁光嗎?」

微博下粉絲的留言亦似乎充滿了詩意:「有些鳥兒是管不住的,因為他們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燈把黑夜,燙了一個洞」,「樹枝去撕裂天空,卻只戳了幾個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們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

這些不著邊際的詩句出現在堯十三的微博底下,看起來簡直毫無違和感:因為堯十三本人的身上,也圍繞著種種奇妙的「不著邊際「。

堯十三,圖源/摩登天空

明明父親是醫生,本人也考上了武漢大學醫學系,但是這個前途無量的世界,於他卻似乎完全是折磨;

明明是用喑啞粗糲的貴州方言唱的《瞎子》,靈感卻來自婉約的柳永詞《雨霖鈴》;

明明被認為是「麻油葉」中最有才華的,但他卻自稱是失敗的音樂人;

明明因為民謠的野性質地而被人接受,但他卻試圖學習更精緻的音樂技巧;明明已經靠這樣的技巧做出了精緻的音樂,他卻又認為《北方女王》的最初版本,就是最好的……

堯十三,圖源/摩登天空

這樣的自我否定,充滿了堯十三生活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瞬間。他的藝術實踐本身,則一直在試探音樂的邊界:

這個春天,他錄了一個讀詩節目;在山水之間,他並沒有讀,而是唱了《瞎子》的靈感,《雨霖鈴·寒蟬凄切》。

關於這首詞,柳永的唱法與堯十三的唱法會有差別嗎?現在的人已經無從得知;但奇妙的是,在現代人堯十三的苦澀嗓音,屬於千年前詞人的宿醉與悲切,卻如老哈姆雷特的鬼魂一般,擲地有聲地在場。

堯十三,圖源/摩登天空

有人會說,堯十三對這首詞的演繹,來自於他作為酒鬼的經驗;但或許,他對音樂和詩的把握,起源於某種更深切的東西:

從《江湖兒女》的推廣曲監製、《推拿》的片尾曲到《無名之輩》的插曲,堯十三的歌總出現在以小人物為主角的電影里。在這些世俗、飄零、宿命里,我們看到了針對世間種種軌轍,種種刻板期待的無言抗爭。而堯十三的表演,正如他對他生活中已有成就的否定一樣,為小人物的無言抗爭,賦予了有聲的力量。

這樣的力量,或許就是我們在時間中穿行的,勇氣的另一個面相

下午17:00活在瞬間里的人

真正的冒險,從來與海拔無關

下午17:00,孜孜已經獨自徒步了8公里;這一天,她走過了晨霧、走過草原、走過森林、走過峭壁、走過大風,最後來到冰川腳下,一邊啃蘋果一邊看夕陽——夕陽把世間的光線悉數收走,只需要一瞬間

孜孜記錄下了這個瞬間,以及這800天環球旅行的其他許多瞬間。世界的全部不可思議,都在這些被記錄的分秒內被驚艷,被記憶。

這一天遠並不如影像里那般愜意。孜孜一整夜沒能睡好覺,醒來時感覺到渾身肌肉酸痛,地面又凍又硬,防潮墊還漏氣了;而她的丈夫老虎,則在一旁嘀咕痛風又犯了。

此時的孜孜和老虎,已經來到他們800天環球旅行的後段;從首站俄羅斯開始,轉到歐洲大陸、巴爾幹半島、土耳其,然後是紐西蘭、印尼、印度、英國……現在,他們身處美洲的巴塔哥尼亞。

在800天的冒險結束後,孜孜和老虎開始了世界裡的新旅程:他們把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Kendal Mountain Festival)帶到了中國

誕生於英國湖區小鎮的肯道爾國際山地電影節,記錄的是當代冒險家們充滿不可思議的可能性的,決定性瞬間:

他們中有人一次復一次地,嘗試通過一根繩索走到懸崖的另一邊,也有人完成了80多次遠征,試圖翻越地圖上尚未標記過的荒野;他們中有人縱身一躍,將自己向著驚濤駭浪中投入,也有人在94歲高齡,精彩地結束自己作為攀登者的傳奇人生……

這樣的冒險令人神往:畢竟誰不想在這個充滿缺陷的世界裡,以不完美的肉身去逼近完美呢?

但肯道爾也在試圖讓我們看見,這些瞬間遠不似我們想像中那般壯闊;相反,它們是粗糙的,帶著喘氣、心跳、疼痛,甚至不可逆的損傷。

對孜孜來說,當800天的環球旅行成為過去的一場冒險,她並不想念它們;在她看來,「我們經歷了人生中非常棒的一段時光,現在它已經是我的一部分。永不失去,不用想念」。

過去依然沉入分秒間的裂隙,而冒險者們期待的,則是下一個裂隙中綻出的,令人戰慄雀躍的可能性:

真正的冒險,從來與海拔無關

晚上10:00 對自己說不的人

我有多渴望堅固的秩序,就有多渴望打破它

晚上10:00,鯨書的夜生活剛剛開始,一直到凌晨1點、2點、3點、4點、5點,她都可能還在發微博。

工業社會裡被定製的標準時間,似乎對她並不適用,一如社交網路中標準化的tag,對她並不適用一樣。

鯨書是誰?她是幾年前那篇著名的《驚惶龐麥郎》的作者。那篇太過著名的文章的誕生,使得鯨書被貼上諸如「城市中產階級女記者」、「優越感」、「冷漠」的標籤;也使得她離開這份工作,開始新的嘗試。

對於鯨書來說,成長似乎就是這樣一種否定的過程:通過解構固定的標籤與身份,她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承擔著日常生活的冒險。

她曾是在14歲時不怕打架的少女,是大學管理專業、新聞專業的學生,是寫作者,是從VC行業離職的待業青年,也曾是編劇新人,影視公司的CEO,是一個喜歡吃火鍋、打麻將的,5年內搬了12次家的人。

她的置頂微博,是跟初中同學聊天的視頻。在文字部分,她寫道:「與專心「升級打怪賺金幣」的我不同,他一直隨遇而安地生活著。」

是的,更武斷或者更準確地說,鯨書是一個熱愛「升級打怪賺金幣」的人。對她而言,RPG式的冒險並不需要發生在遙遠的神奇大陸:即使在現代都市的樓宇間,作為一個不斷對自己說「不」的人,她也始終不曾停止這種否定式的成長與探索。

在最近的一篇公號文章里,鯨書摘錄了在投資界風行的《原則》一書中,她「感到受益匪淺」的一些理論。

其中,關於「我」的讀書筆記,有這樣兩條:「在一生中,我們會做出無數的決定,這些決定實質上都是賭博」,以及「與失敗比起來,我對乏味和平庸的恐懼要嚴重得多……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為糟糕的事至少給生活增加了滋味。」

這兩條筆記就彷彿是鯨書本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白描:在她的體驗之盤上,失敗與苦難似乎只是火鍋中必不可少的辛辣與刺激,負責調和她所遇見的豐贍贈禮。

堅固的秩序構成了她曾經的自己;在自我秩序的碎片里,她見到了時間的自由向她發出的邀請:「我有多渴望堅固的秩序,就有多渴望打破它。」

思享會大冒險

特別體驗項目

01 侯瑩舞蹈劇場

侯瑩舞蹈劇場藉助即興身體工作坊,以藝術總監侯瑩的理念及技術為指導,融合了西方後現代肢體的運動技巧及東方的自然身體能量轉化的哲學。

工作坊從身體出發,將對參與者進行身體-意識-能量的多層次訓練,放鬆身體,提高意識的靈敏度,以獲得整體能量的通暢循環。

02 黑暗中對話

圍繞思享會冒險主題,結合黑暗中對話跨越不同空間、衝擊多元感官的線下複合型體驗活動,使現場嘉賓快速破冰融合,迅速拉近距離。

在多元創新項目的挑戰中,學習有效溝通、表達等內容,同時與視障教練的親密接觸,將重新認知這類群體,樹立正確的公益價值觀,並感受公益的力量。

03 獨輪車體驗

獨輪車不是馬戲團的專利,而是一項具有多種形式的運動項目;現代流行的極限獨輪車包括山地、街式和障礙等項目。醫學界甚至稱獨輪車運動為「益智運動」,因為騎行時能使得整個軀幹98%以上的肌肉群都得到鍛煉。

當然了,如果你從未體驗過獨輪車,來思享會現場,進行一場小小的冒險,先學會找到自己的平衡感吧。

(※未標註圖片圖源自網路)

票務信息

活動票價

套票一:150RMB

包含:思享會演講 3項冒險體驗 冷餐/一人食火鍋套餐

套票二:100RMB

包含:思享會演講

活動時間

活動體驗:16:30 ~ 18:30

就餐:17:00 ~ 19:00

思享會演講:19:00 ~ 22:00

活動地點

麓湖生態城藝展中心

購買渠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打破常識,但不能沒有常識
你以為在奮鬥,其實可能只是工作馴服了你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