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黃道婆留給後人的技藝,今天在上海這個村重生,年輕人直呼好玩

黃道婆留給後人的技藝,今天在上海這個村重生,年輕人直呼好玩

5月14日,「文創,點亮新生活」2019新場古鎮文化體驗季系列活動之「遇見·土布」非遺 鄉創體驗活動在美麗的新南村精彩呈現。

新南村作為上海市美麗鄉村示範村之一,近年來努力探索一條符合新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逐步成為鄉村「網紅」打卡點。如去年新南村創設了首個青年「鄉創中心」,鄉創空間通過線上線下服務,號召有志青年、本土青年人才回鄉創業就業,激活青年創新創造活力,為鄉村發展帶來更多機會和活力。舉辦了兩屆的「上海桃花節」,也吸引了更多的人群關注鄉村建設。

今天隆重登場的是非遺專場「遇見·土布」。本次文化體驗季注重挖掘亮點,深化內涵,將土布為元素,精心設計了系列活動:土布手作、土布印跡、土布紡織、土布演藝、土布文創等,讓市民零距離認識並了解土布的魅力,同時也領略到新時代鄉村的美麗新風貌。

初夏的陽光暖融融地灑向了新南村幸福廣場,自然風光為舞台背景,江南女子身著傳統土布服裝手拿中國民族樂器,與身後天然的景幕融為一體,同時又有種返璞歸真之感。孩子們也紛紛穿上土布製作的可愛衣裳,朗誦古詩時那認真的樣子彷彿時光逆轉回到了古時的私塾。土布旗袍配上婀娜身姿完美呈現了土布之美,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新南鄉創中心內各種新奇又獨具特色的土布製品一一展出,許多年輕人對土布製作的文創產品愛不釋手。家門口文化服務站內,土布香囊製作如火如荼,將土布內放入純天然的艾葉,隨身攜帶既時尚又防蚊,受到了許多市民朋友的喜愛。

此次活動特意將土布的製作過程呈現在了大眾的面前,身著土布的村民們穿梭引線,手法嫻熟、上千條色彩斑斕讓人眼花的綿線,讓觀看的朋友都紛紛感慨古人的智慧及勤勞。浦東土布工藝繁多,織工精細。從棉花種植到成布,要經過軋、彈、干、紡、過、染、漿等十餘道工序。為使布面平整光滑,還要經華石滾壓。

浦東土布紡織技術作為新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一,歷史十分悠久,就以浦東及新場地區而言,其植棉工藝、紡織技能的流傳,距今至少也有五百多年歷史。據光緒《南匯縣誌》記載,當地的浦東土布編織始於明代,那時候的浦東由鹽業轉型為農耕,因此鹽鹼地的土質,為種植棉花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根植環境。人們在長期的植棉栽培的過程中,又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浦東土布製作技藝,它能織造千姿百態的款式。土布服飾及製品線條簡潔明快、圓潤和諧,構圖對稱平穩,充分體現民間工藝古樸而又實用的特色。

浦東土布是黃道婆棉紡術繼承、發展的結晶,是中華文明的根基和命脈。幾個世紀以來,解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衣穿問題,它給老百姓帶來了生活的享受和美的享受,頗具歷史價值、人文價值和實用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10歲女孩給母親寫下挑戰書,如何讀懂青春期孩子心靈需要?
培養後備人才、健全專業場地,崇明自行車運動「內涵」越來越深厚!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