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延慶柳溝村雖然距離市區近百公里,可在北京,少有人不知柳溝。但比柳溝這個地名更讓人熟悉的,是這裡的味道。與其說是柳溝的名氣大,不如說是這裡的豆腐宴家喻戶曉。酸漿點豆腐比起滷水或石膏豆腐,味道更天然純凈,而按人頭算餐費,每人三四十元的價格就能品嘗到滿滿一大桌子二十餘種菜肴。人少您也不用愁,店家總結這裡豆腐宴的特點就是:人多量多,人少量少,種類不減。要想在京郊吃到最地道又物美價廉的農家豆腐宴,您來柳溝准沒錯兒。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柳溝三人份豆腐宴。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因柳樹得名 因豆腐出名

柳溝位於延慶區中心偏西南方向,距離北京城區近百公里。雖然並無確切史料記載,可相傳柳溝古時候的舊稱很美,曾因北城門外形似鳳的兩隻翅膀,南門外的南關,長得像鳳尾,整個古城好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所以這裡又被稱為「鳳凰城」。

幾百年前的明朝,這裡難有消停的時刻,為防韃靼進犯,嘉靖帝先後在這裡修起土長城和柳溝古城。這裡地處群山之中,通往延慶的道路有的更是「山路十八彎」。但是提起柳溝的名字,大概絕大多數人都有所耳聞。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柳溝村一角。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與得名於大片柳樹和被洪水沖刷出的深溝相比,更有名的,是這裡的豆腐。幾百年後,要塞之地滄海桑田,這裡沒有因為任何遺址名聲遠揚,倒因為曾經在北方冬季里,駐軍們和當地村民由取暖器具加以改良,配以豆腐白菜而製成的火盆豆腐十里飄香,柳溝這才有了名氣。

與人們印象中傳統的石膏豆腐和滷水豆腐不同,「酸漿點豆腐」稱得上是柳溝豆腐的精髓。利用豆漿發酵而成的酸漿,代替豆腐滷水石膏用於豆腐凝結,使得柳溝豆腐與別的豆腐相比,蜂巢小孔更多,因此豆腐也最大程度吸收湯汁味道,口感更佳豐富醇香。

按人收餐費 每人三四十

早在兩年前,柳溝一整年接待遊客的數量已經超過89萬人次。兩年後的現在,或許是因為不遠處世園會開幕的原因,即使是平日,還未真正走進村莊,便可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輛。若趕在飯點前後到,一打開車門就能聞到空氣中瀰漫的淡淡飯香,循著飯香無論走入哪一家的大門,在這裡等待人們的都能稱得上是一桌盛宴。

想在柳溝吃一場正兒八經的豆腐宴,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太可能拘束於小方桌。尋常餐廳里,十人一桌的大圓桌,是柳溝任意一家豆腐宴農家院的標配。您要想找「規格」小一點、精巧一點的,在這算是件難事兒。不過,您可別被大圓桌嚇得捂緊了錢包,走遍北京城,您也找不出像柳溝這樣,每人三四十元的餐費,還能吃得如此豐盛可口實惠的宴了。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豆腐宴的主菜熱氣蒸騰滋滋作響。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一個大圓桌之上,以豆腐、白菜、熏肉為主要食材的火盆鍋,是唯一「端坐」中心巋然不動的主角。桌面轉盤上,講究的店家會擺滿三個輔鍋、三個小碗、六個冷盤,老話兒說這是取三陽開泰、四平八穩、六六大順的意思。

不過據新京報鄉村頻道記者了解到,目前柳溝豆腐宴擺桌的樣式不拘一格,柳溝人確實實在,哪怕遇到擺放方式沒什麼章法的店家,桌子上也會有不少於二十碟的菜肴,有念念不忘的爐箅子小油餅、細膩香醇的豆花湯、隔老遠能聞到香味的炒牛肚……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爐箅子小油餅。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菜竟然還沒有上全嗎?」這是食客看到老闆接連不斷擺盤上菜後,幾乎每桌都會說的一句話。有人說「擺滿了算」當是柳溝店家們心中的不二法則,也或許就是在這滿桌子的菜里,最能體現出北方人的豪爽熱情。

白晝到凌晨 店家忙不停

1001是龐維在柳溝開的農家院的編號,這個編號通常被柳溝人稱作是民俗號,開了十年左右的老店,民俗號多在100之前,龐維說自己在柳溝開農家院的時間不算早,「但也有幾年了」。好在院子的位置不錯,在規整的衚衕中算是臨街。

多數情況下,臨近飯點時,若是沒有客人,龐維通常只坐在自家衚衕口,見有人走進,才起身招呼。和龐維一樣低調的是她鋪面的門臉,除了在門口和門框上豎有招牌,小院與普通又有點考究的院落沒什麼不同。走到其中,才看到四五張大圓桌依次擺放,龐維告訴記者,自家的院子在柳溝也就算中等偏小的,只做餐飲,無法提供住宿。記者走進院落時,正碰到遠從城南邊大興來的客人,而且還是帶遠道而來的廣東朋友過來,只見這桌客人坐定後不久,二十六道菜就會悉數上齊。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輔鍋小雞燉蘑菇香氣四溢。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龐維說自己其實並不是柳溝本地人,但自己家也離柳溝不遠——就在隔壁村。因為曾經和丈夫在縣城開過餐館,考慮到柳溝離家更近些,這才終於在家附近租下院落落了腳。「柳溝現在開豆腐宴農家院的大概有幾十上百家。最開始的時候,豆腐宴是15元一位,除了主菜豆腐和些許主食,其他的小菜極少。」龐維說,雖然幾年間隨著物價上升,豆腐宴漲到了如今35元-40元一位的價格,但菜品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龐維回憶,面對價格上漲,首先不適應的其實是商戶,「有時大家甚至會覺得過意不去,各家各戶也就又會盡量多添一些菜品,豆腐宴的桌子上也就越來越緊湊了。」

打從近中午來的第一撥客人之後,便是龐維腳不沾地的一天的開始。

人少分量少 種類不能減

而柳溝除了有能招攬生意的路邊農家院,也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衚衕小院。

王曉晶9年前開的柳溝81號院,相比於臨街院落,她的吃住一體小院更顯清靜,這裡也是柳溝屈指可數的幾家延慶區評選的「世園小院」之一。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趕上節假日,小院里座無虛席。受訪者供圖

王曉晶是土生土長的延慶柳溝人,她說自家的農家院,是家裡新蓋房子時臨時起意的結果。王曉晶總結,柳溝豆腐宴各家各戶的模式,大多相同,概括為十二個字就是人多量多,人少量少,種類不減。

院落不臨街,經營下去靠的主要都是回頭客,王曉晶通常會把豆腐宴的主食和配菜擴充到30種以上,她說為了留住回頭客,作為柳溝本地人自己更想做出些品質。

王曉晶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柳溝的酸漿豆腐很特別,可也並非各家各戶手工製作,而是由村內三四家豆腐店鋪統一手工製作而成。各個農家院只有在頭一天晚上預訂,才能確保在第二天「有豆腐吃」。在春夏旺季,每家豆腐店都會從凌晨忙到中午,陸續將豆腐送往各家。

京郊美食 丨 柳溝酸漿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憑啥火十年

豆腐宴全家福。受訪者供圖

每塊兩三斤的酸漿豆腐,比成年人的手掌大了不止一圈。王曉晶說,自家在旺季時,每回預訂都是十塊起步,而路邊的那些鋪面,對於豆腐的需求也就更多。每天的預訂量有時也並非那麼準確,「訂少了可就傻眼了,只能去別家買,興許壓根兒就買不到了。」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王曉晶小院里的二十間客房全部住滿。生意好當然令人高興,可隨之而來的忙碌,也是大多數柳溝農家院主們都會經歷的既痛苦又滿足的過程。

王曉晶說,一到了小長假,自己一天的生活是從早上五點開始的——提供住宿的農家院除了午飯晚飯,早餐也是必須準備的內容。來來往往的客人可以熱鬧到夜裡十二點,「最近世園會開幕了,柳溝也迎來了客流的小高峰,有的客人到得晚,在院子里一坐就坐到了深夜。」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