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太廟中的大臣們:一眼看盡曹魏皇權的強弱變遷

曹操太廟中的大臣們:一眼看盡曹魏皇權的強弱變遷

配享太廟是大臣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耀之一,因為太廟是皇帝的家廟,最初只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後來條件放寬,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也可在皇帝的批准下被供奉在太廟,這就是配享太廟,對外姓臣子而言,這是無與倫比的榮耀。

我國古代對祭祀是非常看重的,上升到國家層面,也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說法,對於皇帝而言,更要以身作則,做好祭祀相關事宜,其中也包括對配享太廟大臣的選定。

曹魏建立後,曹操被尊為魏太祖,在曹魏太廟中居於正中,雖然曹丕才是曹魏的建立者,可基礎都是曹操打下的,尊其為太祖很正常。

據《三國志》記載,配享太祖廟的大臣一共有五批26人。

第一批:魏明帝青龍元年(233年)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於太祖廟庭。

第二批:魏齊王正始四年(243年)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第三批:魏齊王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於太祖廟庭。

第四批,魏齊王嘉平三年(251年)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於太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第五批,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是歲,詔祀故軍祭酒郭嘉於太祖廟庭。

第一批是魏明帝曹叡做的決定,作為曹魏的二代皇帝,他牢牢把控著政權,玩弄群臣於股掌之間,選中配享太廟的也都是曹操起家的原始班底,為曹魏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大臣,第一批可以說是毫無問題。

不過曹叡有一點比他父親曹丕還菜,那就是生育能力,而且曹家跟有夭折詛咒似的,從曹操開始就是一大堆夭折,曹操25子活到成年的只有13個,曹叡更是生一個夭折一個,就連養子都夭折了,最後新收了養子曹芳,才算後繼有人。

偏偏曹叡又是英年早逝,曹芳繼位時不過八歲,政權交由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主持,之後十年,曹爽一直打壓司馬懿,幾乎要掌控曹魏中央,第二批大臣配享太廟,也就是在此時發生。

這一批大臣名單基本都是曹爽的意思,一下子搞出二十幾個人,有點魚龍混雜的味道,倒也符合曹爽的性格。

第三批大臣是個獨苗,他配享太廟屬於司馬懿跟曹爽爭權鬥爭中的短暫反擊,原因是曹爽征伐蜀漢失敗,司馬懿聲勢上漲,將荀攸配享太廟,同時獲取潁川荀氏的支持。

從這點可以看出,曹爽對司馬懿的打壓僅僅只是看上去有效果,實際上未必,所以在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拜時,一朝暴動,發動政變控制了都城。

曹爽本來有機會反擊,卻因貪生怕死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司馬懿手中,被誅殺全族,司馬懿掌控了曹魏政權。

嘉平三年八月司馬懿去世後,其長子司馬師繼承了他的權位,同年年末,司馬懿就進了曹操的太廟,原因不必說,司馬師的意思。

司馬懿臨終前辭去了曹芳要給他的丞相之位,不過司馬炎下葬時又追封了,這明顯是司馬師的意思,他想要老爹風光一點,對於一個逝去大臣而言,有什麼比配享太廟更風光的呢?

不過司馬懿這個曹操時期的後起之秀被擺在了太祖廟諸功臣的第一位,擺明不合理,在曹操時期他不過是嶄露頭角,他絕大部分功績都是在曹丕時期和曹叡時期完成的,就算要入,也是入曹丕和曹叡的廟堂。

說來曹芳也是可憐,從小繼位,卻一直沒嘗過權力的滋味,先後經歷曹爽、司馬懿和司馬師的專權,最後還被司馬師廢了,或許為王才是最讓他感覺到輕鬆的吧。

到魏元帝曹奐時期,司馬氏掌權多年,曹魏江山已是日薄西山,司馬昭之心,已經是路人皆知了,偏偏這時候,還有人想起給太祖廟加上功臣神位,似乎有點蹊蹺,其實這也很合理,因為郭嘉的兒子郭奕跟司馬昭親信王昶是好友,經王昶推薦一番,郭嘉配享太廟也是很正常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莽莽趣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糜芳降吳:是怕關羽治罪還是不敢守城?都是膽小惹的禍!
歷史上的太上皇: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都安享晚年嗎?

TAG:莽莽趣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