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古塔地區滿族民歌音樂特徵探析

寧古塔地區滿族民歌音樂特徵探析


寧古塔地區滿族民歌音樂特徵探析

陸學凱


一、寧古塔民歌的生存根基

黑龍江省是東北地區滿族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集居地之一。寧古塔地區是滿族傳統音樂的發祥地。文獻中記載寧古塔是清政府設在盛京(今瀋陽)以北統轄黑龍江、吉林廣大地區的軍事、政治和經濟中心。地名由來傳說不一,據《寧古塔記略》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因滿語稱「六」為「寧古」,稱「個」為「塔」,故名「寧古塔」。本文所研究的寧古塔地區就是現在的寧安市,滿族人們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滿族音樂歷史淵源悠久,唐代的宮廷音樂「渤海樂」就發源於寧古塔地區,根據記載,「渤海樂」在唐代不僅流傳在東北和中原地區,還傳播到了日本,並成為日本宮廷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寧古塔地區民歌是滿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寧古塔地區民歌的音樂特徵作為切入點,對寧古塔地區民歌進行具體的本體研究。

二、寧古塔民歌的音樂特徵

1. 歌詞的語言特徵

首先,寧古塔民歌歌詞語言形式多樣化。這主要體現在薩滿歌曲中。目前,我們所見到的寧古塔薩滿民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語言形式,即滿語形式、滿漢合璧形式、滿音漢記形式。早期的寧古塔民歌都是用滿語記錄並演唱的;中期滿漢合璧形式是既有滿文又有漢文的形式;後期只用漢字記錄。寧古塔民歌歌詞的變化充分說明了滿語在滿族民歌中被漢語替換的漸變過程。其次,寧古塔民歌歌詞語言民俗化。這主要體現在寧古塔民歌中的小調、兒歌中。寧古塔民歌大多是滿族人生活的寫照,其中包括生產勞動、十二節氣等和民俗有關的內容。如:《打水號子》、《采蘑菇》、《十二月》、《苦夫調》、《拌嘴》、《對花》等等。在《十二月》中唱道:「正月里來么是新年,二十四個美女啊打鞦韆,劉全進瓜游地府,借屍還魂李翠蓮。二月里那麼龍把頭抬,四個老太太呀玩紙牌,紙牌畫上一百單八將,個個英雄是英才。……」最後,寧古塔民歌歌詞語言通俗化。東北人性格的直率、豪爽,使得寧古塔民歌歌詞通俗易懂,有些不乏教育功能。如《行孝歌》中唱道:「人一生在世理應孝當先,父愛子子行孝人之本源。無孝人他不知父母恩典,只得是把來由述說一番。勸明公留心聽靜坐啞言,父母恩果然大如海如山。娘懷兒十個月提心弔膽,只恐怕有閃錯如臨深淵……。」


2. 節拍與節奏

寧古塔民歌中,節奏節拍的形式主要有單拍子、復拍子和混合拍子三種。在單拍子中,2/4拍子是最常見的節拍。這類民歌一般都是號子、小調和兒歌。見譜例:《打水歌》

相對單拍子而言,復拍子一般在薩滿神歌中有所體現,主要以4/4和6/8拍為代表。在薩滿神歌中,混合拍子主要以2/4與3/4、3/4與4/4或者2/4、3/4、4/4、5/4混合拍子形式出現。


3. 調式調性

寧古塔民歌的旋律以五聲調式為基礎,「宮、商、角」三音組是滿族民歌的核心音調,旋律多為五聲音階。宮調式較為多見,徵調式、羽調式次之。同時存在著以五聲音階為基礎的由三聲、四聲音階構成旋律,以及五聲中加有變音、六聲及六聲中加有變音、七聲及七聲中加有變音的現象。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寧古塔民歌的社會價值

文化,廣義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是一種歷史現象,每一社會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發展而發展。寧古塔民歌是滿族人在長期的社會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習俗、觀念及行為的總和。它是滿族人對生活的一種創造性的反映,也是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結晶。

1.寧古塔民歌具有相對的傳統性和穩定性。它保留著滿族古老的藝術特點,為研究滿族音樂文化乃至北方民族的音樂文化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化石資料。

2.寧古塔民歌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滿族人的社會活動、思想觀念、生產技術、風俗習慣。其音樂所具有的多功能性,決定了它在滿族古代語言、文學、藝術、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相應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波·少布《黑龍江民族歷史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版。

[2]馮伯陽、石光偉《中國薩滿音樂的社會價值分析》,《中國音樂》1998年第4期。

[3]黃禮儀、石光偉《滿族民歌選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年版。

[5]石光偉、劉桂騰、凌瑞蘭《滿族音樂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

《中國民間歌曲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黑龍江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7年版。

《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縮印本,第1731頁。

(2010年度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立項編號:10B023)

陸學凱 牡丹江師範學院音樂系主任、教授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從北京的清河到西三旗有多少文物古迹?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