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第四屆長安與羅馬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法律文化對話舉行

第四屆長安與羅馬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法律文化對話舉行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發展,不同國家間、不同文化間交流也日益深入。5月12日,由西北政法大學、羅馬第二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研究院及羅馬法與義大利法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中意法律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四屆長安與羅馬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法律文化對話在西北政法大學舉行。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陝西省教育工委副書記李智軍、羅馬第二大學歐亞研究中心主任里卡爾多·卡爾迪利、中國社會科學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錢玉林、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院院長解志勇、同濟大學副院長徐鋼同來自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羅馬第三大學、聖彼得堡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塔吉克憲法法院、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華東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湖南湘潭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廣州大學、西北大學、廈門理工學院、蘭州大學、瀋陽師範大學、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西安財經大學等30餘所國內外高校和社科研究、出版機構的8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義海忠教授主持開幕式。

第四屆長安與羅馬國際學術研討會「一帶一路」法律文化對話開幕式 攝影 杜超英

植根歷史,回應時代,面向未來是「一帶一路」的哲學底蘊,也是長安與羅馬學術文化交流的初衷。西北政法大學校長楊宗科表示,長安與羅馬兩座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長安是中華法系的重要發源地,在這裡形成的《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完備的標誌;羅馬制定的《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誕生的標誌。圍繞兩大法治文明的交流,歷屆長安與羅馬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議題也從羅馬法擴展到法學各個學科。長安羅馬系列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推進了中華法系和羅馬法的研究,加強了學術交流和碰撞、學術經驗的分享,有效推動研究對象和方法的擴展,實現了古代法研究和豐富現代私法內容這一崇高的雙重目標。希望通過學術研討會將兩座城市的交流史傳承下去,建設新時代的交流之橋。他還介紹,西北政法大學將通過加強法治人才培養、開展一帶一路法律問題研究、舉辦 「中國-亞歐法律論壇」等國際性學術研討會,致力於建設絲綢之路法律文化交流高地,並計劃組建「絲路之路經濟帶」法學教育聯盟,建設「一帶一路」法律服務中心、法律文化博物館等,進一步搭建「一帶一路」法律文化交流的平台。

羅馬第二大學歐亞研究中心主任里卡爾多·卡爾迪利充分肯定了長安與羅馬國際研討會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他表示,中國所倡議的新絲綢之路,旨在構建一個水陸基礎設施的網路,聯動亞、非、歐不同城市,促進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新絲綢之路的實施,必然有利於地緣政治之穩定。「一帶一路」倡議,是一種新的發展理念,即超越國家範式的發展理念的踐行;是在尊重各國人民政治現狀的基礎上,謀求各國在經濟、法律、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增量發展;是歐亞和平發展的橋樑,對各國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義。里卡爾多·卡爾迪利認為,「一帶一路」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在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歷史和現實基礎上,謀求共同發展,推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表示,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範,是幾千年來人類文明沉澱的精華,「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法律保障。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特殊時刻,長安與羅馬,兩個孕育人類文明的古都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再次相遇,以法律為紐帶,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穩步實現共享與繁榮,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他強調,「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是一項偉大的創新,是一項偉大的實踐。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是漫長的征程,需要不懈的追求。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沿線各國法律文化研究、交流與合作將更加深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乃至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的交流交融也將繼續向深層次、全方位發展。我們應以此次會議為新起點,以法律文化研討為源動力,共同促進法律文化研究交流走向深入,共同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行穩致遠、繼往開來,共同祝願人類文明交融交匯、繁榮發展。

「法治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廣泛地運用於各國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實踐之中。儘管對於法治的認識存在著差異,對於法治的效用卻有一定共識。法治能夠維護安全,促進公正,有助於人類提升和諧秩序,亦是適合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治理方式。」已經連續四次參會的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聖彼得堡分院院長塔蒂亞娜·阿列克謝娃表示,該活動的舉辦不僅可以密切俄中兩國的法律文化交流,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兩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第三方國家的各領域合作

中國政法大學羅馬法與義大利法研究中心主任費安玲與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聖彼得堡分院教授塔蒂亞娜·阿列克謝娃共同主持主旨報告第一單元。主旨報告會上,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健發表了《法律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明末清初的中國與義大利》,羅馬第二大學教授里卡爾多·卡爾迪利發表了《「一帶一路」中國倡議:城邦之間的和平與貿易》,浙江大學資深教授王貴國發表了《全球治理環境下的「一帶一路」》,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室副主任劉鵬發表了《「一帶一路」:法律文化交流互鑒新路徑》。

主旨報告第二單元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風與聖彼得堡俄羅斯國立師範大學副校長維亞切斯拉夫·洛帕丁主持。主旨報告會上,前義大利基礎設施與交通部副部長馬里奧·查查發表了《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廈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徐國棟發表了《中的羅馬法基因》,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錢玉林發表了《「商法優先適用」在中國民法典上的表述與檢討》,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法律科學》主編韓松發表了《中國農民集體所有權的本質特徵》。

當日下午,會議設三個論壇,分別圍繞「羅馬法、歷史與文化」「法律與法典-原則與規則」「法律與公共秩序」「法律與環境」「萬民法與國際法和經濟與投資」「法律與科技」「法律與商經」等八個單元開展法律與相關社會領域的學術研討。羅馬第二大學、羅馬第三大學、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塔蒂亞娜·阿列克謝娃、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羅馬法與義大利法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法學院、廣州大學法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新疆校友會、北京師範大學、西北大學法學院、西安財經大學法學院以及西北政法大學60多名專家學者發表了主題演講。

會議閉幕式由經濟法學院教授強力主持。羅馬第二大學教授里卡爾多·卡爾迪利和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健先後發言。里卡爾多·卡爾迪利感謝西北政法大學提供的交流平台,表示研討會對中意兩國具有重要學術意義。王健在發言中總結了本次學術探討會取得的豐碩成果,對參與組織本次研討會的機構單位、專家學者和會務人員表示感謝。王健表示,西北政法大學將會同義大利學者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高等院校一起為「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和平之路、法律之路貢獻學術界的智慧與力量。

據悉,「長安與羅馬」系列研討會於2013年首次在西安舉辦,並於2015年和2017年先後在西安和羅馬成功舉行,旨在延續古代絲綢之路文明相遇的傳統,回應新時代「一帶一路」的發展需求。本屆研討會是中國第四屆絲綢之路博覽會的重要學術活動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岳梅 羅理章:以五四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匡列輝:奮鬥,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