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窮到賣女兒的三品清官,清廉正直卻反被皇帝痛罵處以宮刑

窮到賣女兒的三品清官,清廉正直卻反被皇帝痛罵處以宮刑

我們一直都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古代多少讀書人為了頭上這頂烏紗帽發奮苦讀,把大好年華都投身到了科舉上,這些莘莘學子無不期待著能夠「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光宗耀祖。

但對明朝初年的讀書人來說,當官可是甜蜜的毒藥,在你品嘗著權利甘美的同時也可能被毒死,這是為什麼呢?還得明太祖朱元璋說起。

老朱是苦出身,從小就給地主家放過牛,父母死絕後迫於無奈去當了和尚,常年在生死線掙扎的老朱對底層勞動人民的疾苦是了如指掌,草根經歷讓他對百姓十分仁慈,而對於那些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官老爺們則帶有著階級本身的仇視。再加上正是官員們大肆貪污救濟糧導致老朱的父母被活活餓死,這更給朱元璋留下了這些文官只會舞文弄墨、靠嘴皮子吃飯,貪墨瀆職壓榨百姓而已,所以明朝初年的文官待遇之低,責罰之嚴可謂是歷朝歷代之首,在朱元璋看來完全沒有必要給官員們開這麼多工資,這隻會培養奢靡浮誇之風,再說這些個讀書人平時也沒少壓榨百姓,也應該讓他們過點苦日子,於是明初的官員們倒是更像被壓榨的私企員工,是名副其實的「孺子牛」,要是略有懈怠偷懶的下場就是被責罰、流放。您要是想貪污,貪十六兩就被剝皮的老兄就是榜樣!

工資沒多少(縣令的工資摺合到現在大概是一千塊錢左右,官員們拿啥去養家?),犯點小錯可能就沒命,在這樣嚴酷的政治環境下,官員們是當的戰戰兢兢,唯恐自己哪裡做錯了讓朱元璋不爽,這位老大可真的是殺人不眨眼,幾萬人一句話就人頭落地的狠主兒!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如此的嚴刑峻法條條框框並沒有多有效的限制住貪污,反而還發生了很多悲慘的事情。我們今天介紹的曾秉正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老曾學問不錯,在洪武初年被推薦當了海州學正,所謂學正主抓教育,海州遠在連雲港,距離老曾的家鄉南昌頗有一番路程。離家千里又主管教育,老曾的政治前途看來一片黯淡。不過老曾為人清廉正直,主管教育倒是和他的性格相合。

老天似乎給了老曾機會,洪武九年他的一封上疏打動了朱元璋,奏摺中主要提到應當讓百姓休養生息,守業更應當居安思危,這番言語老朱聽了很受用,倒對這個教育局長另眼相看,於是乎老曾成為了思文監丞,沒多久又升任刑部主事,到了第二年曾秉正成了陝西參政和通政司正使(這可是從三品的官啊!),由於一封奏摺,曾秉正從小小的七品官以坐火箭的速度飛升至從三品的朝廷大員,這樣的提拔速度在洪武朝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更關鍵在於通政司不但官位高,而且更執掌要害「負責內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訴等事項」,老朱把這種敏感職位交給曾秉正,足以看出他對於曾秉正的欣賞。

君主如此提拔賞識,曾秉正感激涕零之下更覺身上責任重大,所以即便身為三品大員老曾依然保持著直言上書的習慣,讀書人嘛,嘴臭筆狠,是沒少給朱元璋添堵。對於這樣耿直的大臣朱元璋倒也體現出了一定程度的諒解,沒和這個書獃子計較—「帝頗優容之」。

但曾秉正這個人有個問題,說好聽點吧是不知變通一根筋,說難聽點就是迂腐頑固,老朱已經非常給你面子啦,你就稍微收斂一點兒不好么?

沒有,曾秉正似乎真把自己當成了魏徵,還是接二連三的進諫個沒完沒了,這可把老朱給徹底惹惱了,朱元璋可沒有李世民的這種氣量和胸懷,曾秉正的重要性也比不上魏徵,一個不爽之下老朱罷免了曾秉正的官職,讓這個喜歡聒噪的讀書人回家種田去。故事發展到這一刻其實也還算正常,曾秉正雖然丟了官職但是撈足了聲望,也算是瀟洒走一回。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也徹底的改變了曾秉正的一生。

丟了官還沒什麼,但想著要從陝西回江西,這下曾大人可就犯了難,首先他為人正直清廉,官場上的那些個歪風邪氣是沾都不沾,偏生的朱元璋 ,自己又性格耿直得罪了不少人,堂堂的三品大員竟然湊不齊自己返鄉的路費。

這下曾大人傻眼了,聖旨讓他返鄉,要是再逗留下去可就當欺君處理了,於是慌不擇路之下曾秉正竟然作出了一個決定:他把自己年僅四歲的女兒給賣了來湊路費!看著幼小的女兒,想到自己當官當的骨肉分離,曾秉正不禁悲從中來,可聖命不可違,自己又實在是走投無路,也就只能委屈女兒了。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賣女湊路費的事情好巧不巧的傳到了老朱的耳朵里,老朱被大大的激怒了。

在老朱看來自己發給官員們的俸祿足夠讓他們過得富貴滋潤,對比起辛苦勞作的百姓們來說已經是享夠了福。你曾秉正堂堂的三品大員,平日里滿嘴的仁義道德,現在竟然罔顧人倫作出賣女兒湊路費這種喪盡天良的事情,可見平日里一定沒少貪污揮霍,逼得沒辦法來賣女兒噁心自己,給自己的名聲抹黑,越想越氣的朱元璋下令:將曾秉正處以宮刑!(也就是閹割),你沒資格為人父母,那朕就好好地羞辱你一番!

一個三品大員說閹就給閹了,老朱下手之狠也著實讓我們心驚肉跳。至於曾秉正的最終結局史書上也沒有交代,只是輕飄飄的一句不知所終。不過一個讀書人失去了官職,身無餘財,失去了自己的骨肉至親,在離家千里的異鄉能活下去么?我們不知道,即使是他苟延殘喘活下去了,接受了如此屈辱的刑法恐怕也是生不如死啊。

有人會說曾秉正活該,畢竟為人父母竟然能夠狠得下心去賣自己的骨肉這是多麼的無恥和冷血,最後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報應。

說句實話,不到萬不得已,沒有人會想著去賣兒賣女,朱元璋覺得曾秉正是個偽君子,但他給官員們的工資是多少呢?一個三品官,堂堂省部級幹部一年的待遇只有321石糧食(摺合成人民幣其實就是十六萬不到,您聽著可能覺得也不少了,但關鍵在於衙門的書吏、衙役這些人都得自個兒花錢去請,來往的路費朝廷也不報銷,這些分攤下來,也就難怪老曾存不到什麼錢了),而且官員的俸祿可不是真的以米和銀兩來支付,而是用朝廷推行的紙幣來摺合,這玩意兒到了洪武末年更貶值的厲害,所以就造成了您聽得工資好像有很多,但實際上到手的只不過是十之三四而已,連明朝中期的首輔李賢都吐槽說發下了工資後「日用之資不過十日」,堂堂的朝廷一品大員的俸祿竟然不夠一個月用的,明朝官員們的薪水之低可見一斑。

我們能夠理解朱元璋痛恨貪墨,壓榨百姓的內心,但這樣的極端並沒有抑制貪污的勢頭,儘管朱元璋一直在殺人,源源不斷的殺人,但貪污的事情依然不減反增,為什麼?活不下去唄,低薪無法養廉,只能夠培養出一大批的偽君子,他們表面上清正廉明私下裡卻唯利是圖,而且低薪傷害不了貪官(反正不管工資高低我就是貪唄),反而傷害的是像海瑞、曾秉正這種正直的清官,逼得他們賣女湊路費,一年吃一次豬肉,而大明的官場則以什麼冰敬碳敬陋規橫行。對比朱元璋,雍正的「養廉銀」制度可以說真正了解了人性的弱點,堵不如疏,這樣反而在更大程度上抑制了貪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梁山兩大軍師,為何一個瀟洒似神仙,另一個卻下場凄楚?
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校長,開除許廣平被魯迅罵上教科書,因抗日犧牲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