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最全中國空軍機型大全

史上最全中國空軍機型大全

殲5是中國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曾經在浙江溫州地區上空的空戰中創造了單機擊落兩架F86的好成績!

殲6中國自主生產第一代超音速戰機,從1964年到1968年,殲6戰機共擊落20多架各型戰機,而自己沒有一架被擊落,而且在長達46年的服役里立下了赫赫戰功。

殲7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目前裝備規模最大的戰鬥機之一,在殲7身上發生的故事可是相當多,叛逃,出口美國,創造不菲的外匯,26個字母都快用完還在改進的第二代飛機,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讓它變成傳奇。

殲8中國國首次在自行設計的殲擊機上大面積使用複合材料的飛機,在2001年4月1日編號81192的殲8飛行員王偉,在攔截美P3C的過程中,與其相撞,飛行員王偉不幸壯烈犧牲!從那日起4月1日不再只是愚人節,而是一個緬懷英雄的節日。

殲9為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所製造的截擊機,其設計方案幾經波折,最後因為指標要求過高,技術條件無法實現而於1980年取消計劃,雖然殲9失敗了,但是可以這麼說沒有殲9就沒有殲10,就沒有611所。

殲10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自主研製的單發動機、輕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採用鴨式布局的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不僅成就了中國自主製造第四代戰機的夢想,也成就了611所,以至於611所能創造出後面的中國自主製造的第五代戰機殲20。

殲11是中國購買的俄羅斯生產及授權的蘇27SK的國產版,是中國第一次可以自主製造的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它的改進型殲11B已經用上了國產第三代大型軍用航空渦輪風扇發動機-太行發動機,這標誌著殲11已經是完完全全的國產戰鬥機了。

殲12是中國大陸空軍擺脫蘇聯制式飛機系列設計格局以後,第一代從機體設計到部件製造完全有中國人自行完成的輕型噴氣戰鬥機。是中國大陸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塊重要里程碑,被稱為「空中李向陽」。

殲15是中國的第一種重型艦載機,它的一飛衝天標誌著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第三個可以自主研製重型艦載機的國家,殲15可以掛載中國的全部空中武器。

殲16是中國瀋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航空兵所研發的一款從蘇27系列上發展而來的第四代多用途戰機,它的對地能力完全可以媲美蘇30,讓中國海軍航空兵的對海能力大幅度的提高。

梟龍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鬥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由於殲10之類的主力第四代戰機的大量服役梟龍的命運也註定了只是一款出口創造外匯的戰機。

殲31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

殲13601所根據作為我國空軍殲擊機主力的殲-6已經落後的情況,認為應研製接替殲-6的空戰殲擊機,作為80年代的空軍主力戰鬥機。這就是殲13,它擁有邊條翼,這在當時的中國可是不小的成就,因為當時也只有美國擁有邊條翼,這是因為美國擁有豐富的飛機設計經驗,而當時的中國接觸的最先進的飛機也不過是米格19,殲13和當時的美國最新飛機同時立項,擁有同樣的機翼設計,而前者只能永遠呆在圖紙上,而後者卻成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飛機,那就是F16 。

殲轟7(飛豹)由中國西安飛機製造集團與603研究所合作設計製造的一款戰鬥轟炸機,其主要設計用以進行戰役縱深攻擊以及海上和地面目標攻擊,可進行超音速飛行。值得一提的是飛豹的發動機可算是一波三折,還好最後飛豹飛起來了,現在的飛豹很強大了。

殲20是由中國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國成都飛機工業公司製造,殲20是繼美F22俄T50之後的全世界第三款重型第五代隱身戰機。中國殲-20戰鬥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的未來重型殲擊機型號,該機將擔負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中國軍迷由於對其相當喜愛,又因為殲20遠觀近似黑色(其實是墨綠色)也將殲20昵稱為黑絲帶 。

強-5強擊機是中國研製的單座雙發動機超音速輕型強擊機。用於直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亦可執行空戰任務。它是中國裝備的第一種強擊機,該型機最初服役之時,性能曾是國內同時期戰機中與世界水平最為接近的一款。該機已於2012年10月25日停產。結束了其四十四年的生產歷史。

強6攻擊機是為了解決中國海軍在作戰中無法得到有效的空中支援的問題,所上馬的項目,與其一起研製的還有殲轟8和飛豹,該機從外形上看,強-6彷彿就是結合F-16和米格-23特點的「混血兒」,該機充分體現出了中國航空工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強烈願望――除了採用可變後掠翼技術之外,另一種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興起的新技術――戰機電傳操縱系統也成為我國航空工業科研人員的攻關對象。雖然決心很大,但是強6最後還是下馬了,下馬的因素很多,如發動機的可靠性遲遲不過關、可變後掠翼技術、採用的複合材料的攻關時間過長等等最主要的,還是軍方裝備需要的改變,到了80年代中後期,軍方認為可變後掠翼布局並不是將來作戰飛機的主流,還有飛豹的研製速度也比強6快了不少。而強-6經此一擊,也就註定了最終下馬的命運。

初教-5教練機,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初級教練機,原型為蘇聯雅克-18教練機。雅克-18是由前蘇聯雅克福列夫設計局於1946年設計生產的雙座初級教練機。 儘管現在看來初教-5老得掉牙,但它卻是我國批量製造飛機和航空發動機的開端,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殲教-1教練機是我國研製的亞音速噴氣式中級教練機。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噴氣式飛機,也是新中國自行設計和製造的第一種飛機,在新中國航空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初教-6串列雙座螺旋槳教練機,長期服役於我國空軍及地方航校,至今仍然是我國初級教練機的主力。

殲教5飛機是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在殲5甲的基礎上改型設計的全天候噴氣教練機。它還曾經作為我國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

殲教6教練機是中國在殲6基礎上改型設計的超音速教練機,主要用於培訓殲6飛機的飛行員,也可以用來培訓其它超音速飛機飛行員,或執行其它雙座飛行任務。

殲教-7教練機,是我國在米格-21教練型基礎上發展的雙座高級教練機,由貴州航空工業集團負責研製。裝備部隊後用於作為殲-7、殲-8戰鬥機飛行員的飛行訓練。填補了我國沒有高級教練機的空白。

教-8我國新一代初級教練機。為了給解放軍裝備先進的噴氣初級教練機而開始研製的,教-8分為國內型和外銷型號。

殲教-2是米格-15UTI的國產型號。

K-8還有一個編號為「教-11」,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發動機不同。裝備我軍的教-11於1992年開始研製,以K-8為研製基礎。1990年代末開始交付我軍。要從外觀上區別教-11與K-8

JL9山鷹高級教練機,是中國先進的高級教練機型,駕駛艙設計方面首次在教練機上採用了綜合航電系統,各種航行數據都能在液晶顯示屏上綜合顯示,這與中國現役的第三代戰鬥機基本一致,起飛著陸速度低。「山鷹」除了可以承擔殲7、殲8等第二代戰鬥機的戰術訓練任務外,還能滿足第三代戰鬥機例如梟龍戰機、蘇27等第三代戰鬥機訓練需要。同時,「山鷹號」還兼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可以懸掛4枚導彈,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L-15教練機是中國航空型號發展中第一個在設計上達到國際最先進技術水平的機種。L-15教練機與中國現役同級的「殲教」-7超音速教練機相比,具有整體氣動性能好、機動性能高、整機推重比大、使用壽命長、結構設計合理、製造技術先進以及任務使用彈性大和發展潛力高的優勢,在整體技術標準上與國外目前正在發展的t-50、「馬克」(mako)和雅克-130高級教練機相當,在有效載荷能力和機動飛行性能上甚至可以和"美洲虎"這類輕型戰鬥轟炸機相媲美。

中國空警一號預警機是中國空軍利用前蘇聯Tu-4轟炸機改裝的預警機。1970年8月開始,分兩個階段進行試飛。「843」雷達在探測中、高空目標和在水面、沙漠上空使用時,效果尚好。但在探測低空目標時,受地面雜波影響,效果非常不理想。由於當時國內無機載預警雷達,研製工作於1971年9月終止。「空警一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架預警機

空警-200預警機實際上是運-8AEW的改進型。最初,該機被命名為」平衡木AEW」(5號方案)。隨後,又被命名為運-8/F200。空警-200是輕型預警機,它的重量輕,體積小,下一步經過適當的改裝就可以配屬在航空母艦上。

ZDK-03由中國獨立製造,是陝西運-8預警機家族為巴基斯坦定製的新改型。採用四台渦槳發動機,具有比瑞典薩伯預警機更遠的航程。機上裝備了電子掃描有源相控陣雷達系統。

空警2000中國自行研製並正式列裝中國空軍的大型空中早期預警控制平台,搭載遠程相控陣雷達(Phased Array Radar),採用伊爾-76大型運輸機作為載機,機上乘員10-15人(估)。中國軍方稱中國空軍已經組建預警機部隊。軍方還稱空警2000預警機的雷達是世界上所有預警機中發射功率最大的。

轟-5(H-5或B-5)參照蘇聯的伊爾-28轟機改進設計並試製生產的一種亞音速輕型轟炸機,可在各種複雜的氣象、地理條件下執行戰術轟炸及攻擊任務。

轟-6轟炸機是仿製的前蘇聯的著名中型噴氣轟炸機圖-16。該機採用兩台圖曼采夫渦輪噴氣發動機,翼型後掠。該機主要擔任戰術戰略轟炸、偵察、反艦、巡邏監視等多種任務,主要的缺陷是載荷、速度等指標較差。

北京一號是由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計和試製的輕型運輸機,也是大躍進時期學校製造的第一架飛機。該機醞釀於 1957年6-7月間,1958年2月經周恩來總理批准開始試製。於1958年9月20日製成,9月23日在首都機場首次試飛,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為北京一號,並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線試飛。北京一號採用2台蘇制АИ-14Р活塞發動機,下單翼,乘員2人,載客8人。

運-5運輸機是我國第一種自行製造的運輸機,由南昌飛機製造公司負責,其原型為蘇聯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儘管運-5服役已有40年之久,但它飛行穩定、運行費用低廉,至今仍是中國最常見的運輸機。運-5的另一個優點就是它可以以非常低的速度穩定飛行,且起飛距離僅僅為170米。運-5原型機1957年12月定型並首飛,1957年12月23日獲批准在蘇聯專家和圖紙的指導下成批生產。1958年由320廠成批生產,當年即生產了90架,共生產了728架,其中78架援外,連續生產達10年之久。目前運-5廣泛應用在訓練、跳傘、體育、運輸和農業任務中。

運-6運輸機是我國以蘇聯伊爾-14飛機為原型進行仿製改進的雙發活塞發動機飛機。儘管運-6飛機沒能繼續研製下去,但是中國航空工業還是獲得了客機研製的寶貴經驗,這為後來仿製安-24飛機打下了基礎。運-6最終僅製成部分零件,沒有造出整機,因此也沒有留下整機照片。(配圖是伊爾14)

運-7(Y-7)飛機是參照蘇聯安-24型飛機的基礎上研製生產的雙發渦輪螺旋槳中/短程運輸機。運-7於1970年12月25日首飛,運-7原型機於1984年完成試飛,1984年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正式頒發運-7飛機適航證,1986年投入服務。民用型運-7屬於50座級支線運輸機。運-7的出現結束了中國民航全部使用外國飛機的歷史。

運-8(Y-8)運輸機由中國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為中型四發渦輪螺槳中程多用途運輸機,該機可用於空投、空降、運輸、救生及海上作業等多種用途。出口方面,自1987年出口斯里蘭卡以來,運8飛機相繼出口到緬甸、辛巴威、蘇丹等國家,並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於2011年5月同委內瑞拉簽訂了首批8架的出口合同。

運-9運輸機是中航工業陝西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的中型戰術運輸機。該機的設計源於安-12「幼狐」/運-8,但在結構、材料、航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技術革新,可以看作是一種全新的中型運輸機。該機與美國的C-130J「大力神」同屬於中型運輸機

運-10(Y-10)是由上海飛機製造廠研製的四發動機噴氣式運輸機,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10的設計很大程度上參考了美國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因與波音707外觀極為相似,曾經有誤傳說運-10的機體設計是由波音707的逆向測繪仿製而來,但據後來報道,運十飛機的研製者和波音公司都否定了這一說法。 運10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運-10飛機首次試飛成功後,之後進行研製試飛和轉場試飛。先後飛抵北京、哈爾濱、烏魯木齊、鄭州、合肥、廣州、昆明、成都等國內主要城市,並七次飛抵拉薩。試飛證明運-10飛機性能符合設計要求。運-10基本設計在當時與波音相差僅僅幾年的水平,那時波音和運十飛機也只是在試飛測試階段,距離投入實際使用仍然有段距離,但是由於經費原因,研製工作難以繼續進行,1982年起運-10研製基本停頓。1986年財政部否決3000萬元人民幣研製費用預算,運-10飛機研製計劃徹底終止。

運-11是一種輕型雙發多用途運輸機。74年中國哈爾濱飛機廠提出設想,同年試製成功,同年試飛成功。運-11低速性能好,座艙寬,視野好,起降要求低,使用維護方便。

運-12運輸機是在運-11基礎上進行深入改進的發展型號,很快成為了中國航空工業界一個在商業上較為成功的機型。據日本共同社4月1日消息,1日中午12點35分許(北京時間11點35分許),中國國家海洋局的小型螺旋槳飛機在沖繩本島西北約450公里的東海海域,再次接近正在執行「警戒監視」任務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磯雪」號驅逐艦。日本政府已通過外交途徑向中方提出抗議。報道稱,中方飛機距「磯雪」號最近水平距離約90米、高度約60米,飛機機身上寫有「中國海監」字樣,尾翼上繪有中國國旗。飛機繞「磯雪」號盤旋兩周後飛離。據稱這架小型螺旋槳飛機就是運12 。

運-20重型運輸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西安飛機工業集團研發並製造。該機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並融合了美國C-17的部份特點。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載重也有提高。運-20的成功首飛,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的一次重大突破,中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大型運輸機,是中國空軍建設戰略空軍的一座里程碑。

直-5是我國製造的第一種多用途直升機,也是新中國直升機科研應用的開端。研製初期代號「旋風25」,原型為蘇聯米-4直升機。

直-6多用途直升機是哈爾濱飛機工業公司在直-5基礎上改型設計的以空降為主的多用途直升機,1969年12月15日首飛

直-7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央開始部署中國重型直升機的研製項目,當時的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元帥指示的目標很明確,要求這種直升機可運載一個排的兵力,這型直升機後來被命名為直-7。直-7採用六片槳葉的旋翼系統,裝兩台792渦軸發動機。然而,1979年6月28日,國家決定直7重型直升機研製工作停止.其原因是由於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投資研製兩種重型直升機,為了全力確保由江西景德鎮直升機廠承擔研製直8型直升機項目,直7直升機只得為直8讓路,從而宣告了直7重型直升機的夭折。儘管直7項目下馬了,但直7研製的許多成果為後來成功研製出最大起飛重量達13000千克的直8重型直升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8是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以法國超黃蜂直升機為基礎仿製的一款中型直升機,該機在最初的研製過程中,曾經歷過一些波折,但通過不斷改進,最終成為一款成功的中型直升機。但作為國產運載能力最強的直升機,直-8依然沒能填補國內缺乏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空白。

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是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引進法國專利、研製生產的。用於人員運輸、近海支援、海上救護、空中攝影、海上巡邏、魚群觀測、護林防火等,並可作為艦載機使用。軍事用途包括偵察、近距火力支援、反坦克、搜索救護、反潛、偵察校炮及通訊。

武直-10為發展自Z-9B的中型專職武裝直升機,全機凈重約5543公斤,配紅外熱像儀,具備夜間作戰能力。其主要任務為樹梢高度戰場遮斷,消滅包括敵地面固定和機動的有生力量,兼具一定的空戰能力,綜合性能可與美國主力機種「阿帕奇」媲美。

武直11是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機種。原型是歐洲直升機公司法國分公司(原法國宇航公司)研製的AS350「松鼠」(Squirrel)多用途輕型直升機。

武直-15中國直-15直升機是中國新研製的中型通用直升機,歐洲直升機公司的編號為EC175,是中國哈飛和歐洲直升機公司合作研製的6噸級先進多用途中型直升機。直-15以世界上最先進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機為目標,是世界上同級直升機里最環保,最舒適,最安全和最經濟的機型。目前已經接到了100多架訂單,其中主要來自歐美。

直-18在2006年10月31日舉行的珠海航展上,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的展台上出現了10噸級通用運輸直升機的模型(也即現在的直-18),該機一出現即因其外型酷似美國S-70C 「黑鷹」為國內外所矚目。而事實上,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為直升機行業的發展制定了按噸位系列發展的遠期規劃,其中就有直-18直升機。

武直-19在中國已經發展了武直-10武裝直升機的情況下,武直-19的突然出現多少讓人感到意外。而從技術和裝備角度來講,武直-19的出現卻恰恰是最能平衡中國陸航裝備需求與中國航空工業研發生產能力的方案。 眾所周知,由於武直-10原計劃採用的PT6C-76C發動機在由加拿大向中國出口時遭美國阻撓而作為代替的國產渦軸-9A發動機遲遲不能投產,導致武直-10暫時難以定型服役,無法滿足陸航日益迫切的需要。因此,技術上完全源自直-9W而又具有比直-9W更高戰鬥力的武直-19自然成為中國陸航短期內代替武直-10作用武裝直升機主力型號的最佳選擇。

拉-17無人靶機1960年代,由於蘇聯援助的取消、專家的撤離,解放軍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國家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

長虹-1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駕駛飛行器設計研究研製,是高空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該機在軍內稱無偵-5,英文DR-5。長虹-1可用于軍事偵察、高空攝影、靶機或地質勘測、大氣採樣等科學研究。該機於69年開始研製,72年11月28日首飛,1980年定型正式裝備部隊。

ASN-206多用途無人駕駛飛機是由西北工業大學西安愛生技術集團研製的。該機於1994年12月完成研製工作。西方傳聞該機是在以色列Tadiran公司的技術支持下研製的。ASN-206是我軍較為先進的一種無人機,尤其是它的實時視頻偵察系統,為我軍前線偵察提供了一種利器。

2002年第四屆中國珠海航展時模型公開露面,貴州航空工業集團無人機中心開發。出於對隱身性能的考慮,新的WZ-2000採用了翼身融合技術,雙垂尾略微外傾,加上隆起的機鼻,咋一看去與美國的「全球鷹」無人偵察機外形極其相似。

WJ-600無人機是應用於信息化戰爭的重要武器裝備,具備反應速度快、突防能力強的特點,能夠全天時全天候執行任務,也可實施對地攻擊、電子戰、信息中繼等軍事任務。

翼龍無人機是由中航工業研製的一種中低空、軍民兩用、長航時多用途無人機。它裝配一台活塞發動機,具備全自主平輪。「翼龍」無人機可攜帶各種偵察、激光照射/測距、電子對抗設備及小型空地打擊武器。可執行監視、偵查及對地攻擊任務等任務,也可用於維穩、反恐、邊界巡邏等。

鷂鷹無人機由貴飛自主研製,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民用遙感無人機。

翔龍無人機由中國自主研究和設計的一種大型無人機。「翔龍」無人機大量採用複合材料,機翼設計採用菱形布局,機身上曲線連續而光滑,都符合減小RCS反射面積的原則。飛機的雷達截面積並不算大,據推測會小於典型的戰鬥機目標,加上會採用複合材料和吸波材料,RCS估計在1平米左右,縮短遠程監視雷達和高空防禦系統的發現距離。總體來說,飛行高度達到20000米的時候,像「薩姆」-2這類射程為40公里左右的導彈,頂多只能防禦陣地外側不足15公里左右的半徑範圍,而「愛國者」1/2也不足30公里。無人機在這個高度可以使用光學偵察設備在防區外觀察,如果有合成孔徑雷達還可以距離得更遠,系統生存力非常高。「翔龍」無人機目前能夠保證具有10小時以上的留空時間,巡航飛行速度超過750公里/時,比「全球鷹」快15%以上,有效任務載荷為650公斤,比「捕食者」大一倍多。

暗劍德國「防務專家」網站2009年10月7日稱,中國此前在一系列航展上高調展示了一款新式無人機,並給它起了一個咄咄逼人的名字——「暗劍」。「暗劍」設計獨到,完全有別於當前無人機,中國「暗劍」無人機發展趨勢,也與流行的B-2隱形轟炸機類型的無人機設計不同。世界上大多數無人機都選擇亞音速,但「暗劍」裝有鴨翼和兩具垂直斜翼的設計,表明它可能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可操作性和隱形能力也較為突出。此外,「暗劍」的發動機進氣道位於機身前部下方,這與殲-10戰鬥機如出一轍,有助於提升戰機的靈活性。德國「防務專家」網站推測,「暗劍」體現中國無人機發展的新思路和自主設計,對其高調展示的做法表明中國已掌握了先進的無人機技術,進而要研發可爭奪制空權的戰鬥機。中航集團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網站證實,中國自主研發的一系列無人機正在服役,而「暗劍」攻擊型無人機也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Ba-5靶機以殲-5(J-5)為基礎,一種中國仿造的蘇聯米格-17(北約代號:「壁畫」)亞音速戰鬥機。靶機駕駛員座艙內原來的飛行員座位移除提供額外的空間用於自動化飛行控制系統。幾百架退役的J-5據信已經被改裝用於空對空和地對空導彈測試。另外,空軍據信正在探究使用無人操縱的Ba-5無人機用於對地攻擊任務的可能性。飛機只不過視為一種『巡航導彈』,飛行到目標區域然後突然沖向一個大的區域目標,像是飛機場或停車場。

水轟-5型水上反潛轟炸機由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研製,用於中近海域海上偵察、巡邏警戒、搜索反潛等任務,也可監視和攻擊水面艦艇。

蛟龍-60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水陸兩用飛機,是目前(截止2009年9月)全球最大的一款水陸兩用飛機。作為一款單船身四發渦輪螺旋槳式綜合救援飛機,將主要用來執行大型滅火及水上救援任務。

海鷗300屬中國國內首款自主知識產權水陸兩棲飛機,從技術上已經達到了歐美國家同級別水陸兩棲飛機的先進水平。

高新1號戰場監視機:上面的電子支援偵察系統和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完成對執行戰場探測和對地精確成像等任務,為攻擊機提供目標和引導。

高新二號是為海軍研製的電子偵察機,機身、增加多個天線。而與1號最大的區別是機頭下方的天線罩加大,可以容納大型專用天線。

高新3號的最大特點是:機身兩側增加了大型天線陣列,還攜帶了大功率的電子干擾設備。可以偵察、收集並干擾敵方的信號。

高新4號為空軍研製的戰場指揮飛機。特點是前部有下巴,背部後面還有個駝背。安裝有機載戰場指揮控制系統。3號和4號幾乎同時出現,由於中國的保密制度讓很多人經常叫反名稱,當然也無所謂。它們都是採用運8改進的二類平台。

高新5號平衡木以下的部分才是真正的高新5號,加上平衡木叫做空警200。高新5號採用最新的運8三類平台作為載體是目前現役的運8飛機中改進最大的。

高新6號大型反潛巡邏機「高新6號」擁有「與美國等量齊觀」的反潛利器。「高新6號」可搭載超過10名乘員,包括駕駛員、雷達員、聲納員、搜潛員,以及技術分析、聲納吊放、武器操縱等人員,形成集偵察、分析、攻擊於一身的反潛體系。「高新6號」可在20年內,使中國大陸的反潛技術領先周邊國家,其監控範圍可覆蓋至第2島鏈。「高新6號」的問世,說明自台海危機以來,經過16年研發,中國大陸政策性發展的6大高新戰機,已全部研製成功。「高新6號」的平台雖由「運-8」改裝,但相當優秀。它原本是為大陸高技術預警機「空警-200」,也就是「高新5號」而設計。

運-8高新工程特種用途改型機七號,簡稱高新七號(英語:Y-8 Gaoxin 7 PSYOPS/EW/ECM),是我國在2009年基於運-8電子干擾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的新型心理戰(PSYOPS)飛機。其主要用途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EC-130J」突擊隊員獨奏曲 III」(英語:Lockheed Martin EC-130J Hercules Commando Solo III)相似,以標準的AM、FM、HF、電視和軍事通訊波段來執行心理作戰和民政事務中的廣播任務,從而達到擾亂、拖延和混淆敵方的作戰決策部署,降低民心的目的。

利劍隱身無人攻擊機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主持設計,於2009年啟動,經過3年試製,於2012年12月13日在江西某飛機製造廠總裝下線,隨後進行了密集的地面測試。2013年5月進入地面滑行測試,這意味著「利劍」無人機距離首飛更近了一步,也意味著中國將搶在英國「雷神」無人機之前,繼美國的X-47和歐洲「神經元」無人機之後,成為世界第三個試飛大型隱身無人攻擊機的國家。

神龍空天飛機為中國正在研發的跨大氣層飛行器,是863計劃支持的其一個項目。網民合稱東風-21D、殲-20、神龍,為解放軍「三劍客」。2007年,網站已開始流傳出神龍的照片,神龍被懸掛在轟-6的機身下方。2011年1月8日陝西電視台的新聞播出了「我國跨大氣層飛行器試飛成功」的畫面。但神龍的詳細資料一直被中國大陸官方保密,部份大陸網站的報道已被刪除。

轟油-6加油機能為殲-8空中加油型戰鬥機進行加油。該機型全機可載油37噸,輸油18.5噸,約夠6架殲-8機使用。該型機的導航系統由兩套慣性導航系統組成,互為備用,加裝了兩套塔康導航系統,用於加、受油機空中測距和對地近程導航、定向儀。

文章來源: 國科環宇、百度等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空製造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海軍航空兵會裝備陸基殲20嗎?像裝備殲11B、殲10那樣
海克斯康LightRunner引領藍光測量定位新時代

TAG:航空製造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