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梁寧: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

梁寧: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

獵雲網註:在《原則》那本書里有這麼一句話:「人和人的疏遠,是從一個人向另一個人隱瞞錯誤開始的」。而大家一起面對差距,評估差距,看看能不能做些什麼;這就是成長,大家是在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整合——因為一起成長的,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關係,才是親密的關係。整合完畢,大家不害怕露出短板被嫌棄,才會進入協同創作階段。比如一起去冒險、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去創業。文章來源:人人都是產品經理(ID:woshipm),本文來自君曜FOF創始合伙人/前湖畔大學產品模塊主任梁寧的分享《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獵雲網獲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今天和大家談談產品經理能力的變革,正好最近在重讀《奧德賽》,有很多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


一、奧德賽時期

先講一個概念「奧德賽時期」:

過去,我們看待人生的階段是童年、青春期、成年、老年。

童年:兒童的身體弱小,沒有獨立謀生能力,需要完全依賴父母或者成人。孩子的世界是父母的世界的一個子集——你在父母的房子里有一個空間,你能去哪裡,能體驗到什麼,完全依賴父母的提供。

青春期:身體開始成長,開始有自我意識,進入青春叛逆期(這個詞非常不好,我會在後面談到)。

成年:穩定、責任——成家立業,擔當責任。

老年:老年的生活,目前大家關注的不多,整個社會都默認為老人應該是不被資源傾斜的群體。

這四個階段,是農業社會的劃分方法。而我們今天的人生,至少分為六個階段:

童年時期

青少年時期

奧德賽時期

成年時期

老年時期

退休後的活躍期

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期中間,有個「奧德賽時期」;我們今天就談這個。


1. 「奧德賽時期」,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這個名字,來自2800年前,偉大的詩人荷馬寫的史詩——《奧德賽》:

《奧德賽》主要講述了特洛伊戰爭結束後,英雄奧德修斯(也是木馬計的構思者)回家途中,因激怒海神波塞冬,遭遇海難全軍覆沒,奧德修斯雖因機智和勇敢逃過一劫;但波塞冬余怒未消,使奧德修斯找不到回家的航線而在大海裡漂流十年,最終回到故鄉伊薩卡的故事。

這十年的漂流,奧德賽遇到了各種情況:在最志得意滿的時刻被打翻在地,在好不容易喘口氣的時候又陷入危機;神一樣的對手(他的對手真的是神——海神波塞冬),豬一樣的隊友(他的隊友也確實被變成了豬),他遇到女神,也下到冥府(也就是咱們的地獄),在地獄(也就是一切的盡頭)遇到了各種人的亡靈。

最讓我震撼的一幕是:奧德修斯這個從特洛伊戰場歸來的英雄,在地獄遇到了率領他們去特洛伊打仗的王阿伽門農的亡靈,和最著名的英雄阿基里斯的亡靈,和這些人交談後,奧德修斯確認了自己的命運。

最後,歷經所有的困難,奧德賽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就是著名的伊薩卡島。那首著名的詩「當你啟程,前往伊薩卡島,願你的道路漫長」就是講這段奧德賽之旅。

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其實都會有這樣一段奧德賽時期:從青少年時期結束,你從父母家搬出來;從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離開,從熟悉的戰場離開,開始一段或許短暫,或許漫長的漂泊。

在這場漂泊中,我們也會遇到奧德修斯曾遇到的一切希望、失望、打擊與誘惑,我們會在這個漂泊的某個時間點,像奧德修斯一樣,看到自己的命運,看到自己的國,然後我們就會成年了。

所謂的成年,不是你18歲,還是25歲,是30歲抑或40歲,而是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國,從此不再漂泊。

你會牢牢地守住自己的國,不管它是一張書桌,一條漁船,一個車庫,還是一顆果樹;你為它負起長期責任,不管大小,它就是你的世界,你的王國;你不再漂泊,而是專註於建設自己的世界,這,才是成年。

在那之前,只要你依然在漂泊、依然在尋覓、內心依然不能確定「這裡就是我的世界」,不論年齡多大,你都還在奧德賽時期。


2. 為什麼第一個概念先講「奧德賽時期」?

產品經理都在講用戶體驗,都要講感受,問題是:感受來自哪裡?

感受來自解釋系統,來自預期。

感受不好,就是因為與預期不一致

與預期一致,就是感受好

超預期,就是太棒了

有天我和朋友喝酒,帶了瓶茅台;但是餐廳不給酒杯,就要了倆喝茶的杯子。結果那頓飯吃得很不好——每個人眼前一模一樣兩個杯子,一個裝茶一個裝酒。我們舉起來碰一杯,結果是茶;隨手拿起來喝一口,結果是酒。

——本來茶是好茶,酒是好酒,但就是因為老是和預期不一致,結果把人整的那叫個難受。

人生有時的挫折感就來自於此。

按照農業社會的觀念,人過完青春期就要成年,出了校門就是成年人,就要穩定;就要把長期事業、長期生活伴侶、長期居所一起搞定。沒搞定,就好像老是覺得這是一種負面,需要對人解釋,好像自己做錯了什麼。

不,你沒錯。

在今天的社會,我們就是要經歷「奧德賽時期」:在不同的城市之間,在不同的公司,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項目,不同的人身邊飄來飄去,跌來撞去,沒有穩定可言——這是「新常態」,以至於社會學家,要專門提出這個說法。

漂多久呢?

和奧德修斯也差不多,大概10年。

為什麼是10年?

我們很現實地看:現在企業招聘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

大學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22-25歲開始,你可以像奧德修斯一樣漫遊漂個10年。10年之後,35歲;那個時候,你就真的應該鎖定一個你要長期投入,長期建設的你的國了。

這就是咱們今天的主題:一個產品經理的奧德賽之旅。


二、漂泊這10年,磨練我們的什麼能力

如果你有10年可以漂流探索,10年後,你要有能力建設自己的國;那這10年的光陰,你應該主動去磨練自己的什麼能力?

如果讓我講,我會說三個核心能力:

第一、判斷能力:設計你的評估系統,練習自己負責。

第二、增長能力:設計你的增長系統。

第三、關係能力:建設你的共同體。

擁有這三個能力,你就可以從職場小白變成國王,擁有自己的王國。

這三個能力,是我長達20年的奧德賽之旅里,從我曾呆過的三個地方:聯想、騰訊、阿里,學到的。


1. 判斷能力

先說第一個能力:判斷力,判斷力是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是不是我特認真地提出這一點,大家會好失望啊?這一點好普通啊。

但這是一切的基礎。

先問一個問題:我們在公司工作,你為你的工作負責,你覺得公司是不是應該對你負責?

我們應該明白真相:公司首先是向股東負責。如果你不是公司的股東,不好意思,從真相來講,你確實不是公司最需要care的人。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是創造東西的人,如果要創造,首先就是不能生活在表象里。因為表象的世界裡存在很多的信息,所以我們要學會判斷,找到規律,然後建立掌控,優化體驗。

——這就是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也會反過來訓練我們。

為了我們的工作,我們可能需要不停地問自己:真相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我們這個時代是什麼?

我們處在信息時代(也是AI時代的史前時代),但是我們整個國家,國家的集體意識,同時還有農業時代、前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所有的觀念混在一起(中國大部分時間處於農業時代,然後短暫進入了工業時代,然後就快速進入信息時代了)。

農業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守著一塊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後世世代代就這麼生存下來了。

然後就進入工業時代,是在解決力量的問題——蒸汽機和機械的發展,讓人擁有了肉身外的超強力量。

而信息時代,解決的是視覺和聽覺的延伸問題——我們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人,聽到千里之外的聲音,這都是在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不可能做到的。

那麼AI時代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呢?解決的是我們的腦力延伸問題,是讓我們的決策模型進行升級。

一個好醫生和一般醫生,一個好的操盤手和一般的操盤手之間的區別是什麼?不是獲取信息的能力不一樣,而是大腦決策模型不一樣——因為他們獲取的信息都是一樣的。

社會的發展是連續的,我們的人生也是連續的;我們從一個公司到另一個公司,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這些其實都是連續的。

從農業時代開始,我們就是一堆人圍繞一塊土地,一起勞作、一起生活——因為那個時代的生產力有限,我們必須抱團,所以我們天然是集體主義。

本質是什麼?

本質是力量的問題——個體力量太小,離開集體後很難生存,所以個人的感受並不重要,是否被集體接納才重要,我們必須符合集體的預期。

在有限的資源下,知足很重要。所以那個時代,生活就是將就,穩定就是幸福。

但進入工業時代後,這個問題被解決了。

你看,我們做產品經理,應該成為常識觀念的「不知足,追求極致」、「持續漂泊,沒有穩定」、「追求極致,打磨體驗」,這些觀念,其實和我們原生環境中得到的觀念是相反的。

回到我前面說的「擁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這是什麼呢?

就是面對一堆相反的觀念、訴求和自我感受,真正為自己負責,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你的某些基石性的觀念,指導或者約束了你大量行為的那些觀念;你其實應該想一想,它們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現在很多我們以為的觀念,並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就像嬰兒不可能有羞恥心一樣。所以,為什麼你認為領導應該為你負責、公司應該為你負責,那是因為領導給你指令,你依據指令做事。

我們沿著這個,再探索一個巨大的問題:我們應該怎麼信任別人呢?

正確答案是:我們不應該信任別人,我們要學習信任我們對一個人的評估。

你信任的只是你對一個人的評估。

我們覺得信錯了人,是非常痛苦的經歷;甚至會傷害到之後與人連接,與人協作的能力。其實,當你覺得你信錯了一個人,其實你信錯的是你對這個人的評估。

在這場漫長的奧德賽之旅里,你會一直向前,一直遇到新的人,你需要不斷修正、升級你的評估模型;知道自己聽從和依賴的到底是什麼,你才能真的在這場旅行中成長,這才是對自己負責,你才有可能對更大一點的範圍負責。


2. 增長能力

我們說第二個能力:增長能力,設計你的增長模型。

在這個功利的世界,如果簡單粗暴地把增長和賺錢統一成一個說法。

其實賺錢只有兩種:勞動致富和做出正確的決定。

每個人對勞動致富,都有深刻的體會——因為這是我們從農業時代開始就有的觀念。

但是做出正確的決定,卻是我們從未學習過的能力。

為什麼?

我們從小被教育的觀念,是「聽話」,是「服從」——誰要你獨立判斷?你有什麼機會做出決定?

持續做出正確的決定,才能持續成長。

我們不說自己這種小人物,我們說大公司。

比如:

京東2014年上市,現在是2019年。我們會覺得2019年的京東和2014年的京東變化不大——2014年的京東就是一個物流服務很好的商城,2019年還是如此,只是運營品類有了擴充,覆蓋的地域有了擴充。

我們看2019年的阿里,和2014年的阿里,是不是變化非常大?2014年,阿里的體量已經非常大,一個體量已經如此之大的組織,5年的時間,還能像舞龍一樣騰挪變化。

如果說勞動致富的層面,論勤勞,我想兩家公司的員工應該不分伯仲。

區別是什麼?

大家做決定的方式不同!

很多人已經初步地知道:如何通過正確的勞動,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增長閉環,開始享受被動增長——就是在這個閉環里持續勞動,持續耕耘,持續收莊稼。

那麼你的下一個5年,是不是就像京東的過去5年一樣,在同一個閉環里循環,直到35歲?還是你會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做決定的能力,走出自己的演化之路,衝破天花板,完成台階的跨越?

做決定,確實有非常多的技術討論。


3. 關係能力

下面我們講第三個核心能力,關係能力。

這個能力一說也俗得要死。

但問題是:我觀察過這麼多企業,接觸過這麼多創業者,非常多中國最頂級的人才。坦言講,關係,運營共同體的這一課,還是在湖畔工作的時候,阿里的人給我上的。

阿里在這件事情上,真的非常強。

什麼是關係?什麼叫關係好?

兩個人一起工作,每天在辦公室相處的時間超過10小時,這是不是關係好?

兩個人領了結婚證,成為法律意義的共同體,這叫不叫關係好?

善於說奉承話,經常請客、經常送禮的人,是不是就是傳說中擅長關係的人?或者說,是不是靠說奉承話、請吃飯、買買買,你就可以擁有關係?

在這裡,我提供一個關係刻度給大家作為參考:

兩個人的關係,其實可以分為4個階段:

理想期

衝突期

整合期

協同共創期

這個關係刻度適用於情侶、夫妻、合作夥伴、你和公司等等。

理想期是什麼?

很多聽過我產品課的朋友應該知道,就是「角色化預期」。

哇,這是我的理想公司啊。

哇,這是我的理想上司啊。

這是我的理想男神啊。

這是我的理想女神啊。

然後你就非常有熱情地去接觸。

套路就基本上就是上面說的那個套路:說恭維話,請吃飯,買買買。

這是什麼呢?

這也是一種角色化的行為:我對你好,我對你付出——說恭維話是付出情緒價值;請吃飯和買買買,是付出時間和資金。

很多人對關係覺得最好的就是這個時候,為什麼?因為佔便宜啊——人都是佔便宜沒夠的。

在這個模型里,我們可以看到:理想期是基於你對一個人的想像(而不是基於真的理解這個人),做一些套路性的動作互動而已——自己可能特high,但其實沒有進入關係。

進入關係從什麼時間開始?

從衝突開始。

很多人怕衝突,很多人迴避衝突,很多人看到衝突就停止。

這像什麼呢?

就像人覺得應該穩定,但總是在漂泊,就心裡難受,覺得不應該一樣。

是你拿農業時代的觀念,來衡量這個時代的模式——農業時代的生存模式人際關係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咱們也別刻舟求劍了。

衝突才是關係的開始。

衝突是什麼?

衝突從形式來講,核心是兩個:「指責」與「內疚」,原因都來自於上一個階段的理想化預期。

指責,是指責對方沒有做到自己的預期。

內疚,是內疚自己沒能達到對方的預期。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我指責的目的,是為了讓你內疚;我內疚,我難受,我也要讓你難受,所以也要指責你。

如果衝突期處理好,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整合階段。

該怎麼進入整合期?

我在這裡先講一個特別小的技巧:就是像word查找替換功能一樣,把所有「問題」這個詞,換成「差距」這個詞——你看到的所有的問題,本質上其實都是差距。

問題這個詞,給人的負面感和否定感太強。但差距這個詞,才是真實的面對客觀事實:大家一起看看,能做點什麼。

在《原則》那本書里有這麼一句話:「人和人的疏遠,是從一個人向另一個人隱瞞錯誤開始的」。

而大家一起面對差距,評估差距,看看能不能做些什麼;這就是成長,大家是在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整合——因為一起成長的,所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樣的關係,才是親密的關係。

整合完畢,大家不害怕露出短板被嫌棄,才會進入協同創作階段。比如一起去冒險、一起做一件事情,一起去創業。

如果連開放型的討論都無法完成,那這個組織就一定不會進入協同創作關係階段;如果組織的關係沒有形成共同體,怎麼可能進入一種創造階段,怎麼做創新?

作為產品經理,我們是去管理別人感受的人,我們要了解別人的感受,然後成為他們行為的內在指引,然後引導他們行動。

為什麼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去做一件事情?

——是因為我們有感受,而感受的形成來自於觀念。


三、看好中國

我們正處在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能做的,就是看好中國!

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太好了,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持續關注的點;在這種強大的基礎設施下,一個創新會很快被放大。

快手上一個 80 後男孩一天帶貨 1.6 個億,這不是說這個男孩有多厲害,而是背後強大的基礎設施:網路能力、物流能力、供應鏈和倉儲能力等。

接著是中國的工程師紅利,在全世界範圍內,能快速找到 1000 個工程師幹活的國家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尤其是中國。

另外就是我們的共同體:如果你移民或者去別的國家做事,別人的接納程度不會那麼高,而只有中國,才是我們一致的共同體。

最後,就是三浪疊加的時代:消費升級、信息化、智能數據驅動,對任何一個企業或者個人來說,都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好時代,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四、總結

我們小結一下:

奧德賽時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沒有人可以不經歷漂泊與探索就進入穩定。

感受來自於解釋,來自你心裡的觀念,來自是不是符合你心中設置的預期。

不要信任別人,要學習信任自己對別人的評估,為自己負責。

衝突才是你開始真的認識一個人,才是一段關係的開始。

希望大家用這樣的觀念來面對漂泊,面對失望,面對衝突,走好你的奧德賽之旅。

最後,感謝我們這個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9款社交APP涉黃下架背後:我們挖出了愛情銀行和YY李學凌的身影
基石資本張維再懟造車新勢力:要燒300億燒10年才有結果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