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攻關八年制定中國指南,惡性腦膠質瘤邁入「分子診斷時代」

攻關八年制定中國指南,惡性腦膠質瘤邁入「分子診斷時代」

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腦瘤,占腦腫瘤的40-50%,占原發惡性腦瘤的70%,其發病機制不明,生期短,致殘率高,療效差。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毛穎教授領銜項目組,在國際上首先提出「膠質瘤代謝致瘤學說」,發現並驗證IDH突變後異常代謝物2-HG累積/α-KG下降導致膠質瘤發病的分子機理,證實代謝標誌物與臨床預後密切相關。這一新發現獲國際認可,並被普遍應用於膠質瘤分子分型,有效改善了病人的治療效果。名為「IDH突變膠質瘤的發病機理及分型應用」項目,榮膺2018上海科技進步一等獎。

腦膠質瘤邁入「分子診斷時代」改善病家預後,中國診療指南同時誕生

人體大腦,蘊藏著無數人類需要探索的奧秘。作為腦部惡性腫瘤,腦膠質瘤分類取決於兩個方面。專家解釋,病理診斷是一種分類,按以往診斷標準可分為星形細胞膠質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細胞膠質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其中膠質母細胞瘤相對預後最差,少突膠質細胞瘤預後較好;此外,根據世衛組織分級,腦膠質瘤可分為I-IV級,I-II級稱為低級別膠質瘤,III-IV級稱為高級別膠質瘤,分級越高惡性程度越高。

記者了解到,膠質瘤是目前所有腫瘤中最難攻克的惡性腫瘤之一,預後極差,嚴重危害大眾健康。毛穎領銜項目組歷時八年攻關,剖析了異檸檬酸脫氫酶(IDH)突變膠質瘤發病分子機制,發現IDH突變會導致代謝失調的促癌機制。這種機制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表觀遺傳和基因轉錄;DNA損傷修復和基因組穩定性;細胞代謝重編程,項目組為此提出「膠質瘤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新觀點。

基於IDH在突變膠質瘤的「代謝表型」,毛穎率領團隊,進一步完善和建立了膠質瘤分子分型新標準,實現膠質瘤分子診斷的「零突破」,並為國際同行所一致認可。其中,包括IDH突變、TERTp突變的臨床應用,成為業界分型標準。2014年在義大利都靈舉行的歐洲神經腫瘤學大會中,「關於TERTp突變」作為低級別膠質瘤預後判斷的獨立因素,被大會發言所引用,就此為膠質瘤分子分型奠定堅實基礎。

醫學科學家對膠質瘤的認知邁入新階段,為治療也帶來新思路。毛穎介紹,基於完善的組織庫、升級後的分子病理庫,項目實現了基礎研究成果的快速臨床轉化。此外,圍繞較低級別膠質瘤,在分子分型領域項目也實現了諸多開創性工作——

項目組結合基礎研究的系列原創發現,對450例較低級別膠質瘤進行了測序並系統分析,發現了中國人膠質瘤分子分型的特點;同時開發了IDH突變膠質瘤術中快速診斷新方法,並進行了自主研發DC疫苗治療膠質瘤、改進化療等兩項臨床試驗,實現了精準膠質瘤治療。臨床實踐為科學研究帶來良好反饋:經過綜合治療後,項目治療的膠質瘤預後得到顯著提升,原髮膠質瘤母細胞瘤的平均中位生存期為17.6 個月,複發膠質瘤平均為13.8 個月,明顯高於同時期國內外其他報道。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傑弗瑞·斯考姆教授中肯評價,「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幹細胞樣抗原致敏的DC 免疫治療』,與其他疫苗一起,將腫瘤免疫治療帶入了新的里程碑!」

數據顯示,迄今項目組開展腦膠質瘤分子診斷逾1160 例(其中20%為外院會診病例)、精準治療逾1650 例。由毛穎領銜團隊,制定了《中國膠質瘤診治指南》,使膠質瘤病人預後、社會效益等均得到顯著提升。在攻關的八年間,華山醫院同時舉辦了6 次國家級繼教項目,培訓神經外科醫生逾500 人,相關技術已在全國近20家三級醫院應用。據統計,全國範圍內開展膠質瘤分子診斷和綜合治療逾3100例,顯著提高了我國膠質瘤診療水平,影響力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目標2021年世界技能大賽!滬上鈑金精英齊聚世賽冠軍「搖籃」一比高下
政企合作,共推「共享班車」破解虹橋商務區短途接駁「老大難」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