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晚清書法家秦彥華在端凝中求變化

晚清書法家秦彥華在端凝中求變化

晚清光緒四年(1878),歲次戊寅仲秋,有一位姓秦名端字彥華的書畫家也以書畫應賑,同發善心。秦彥華仍以諸體書法應賑。秦彥華端的慈善家,筆者已知渠之三次刊登潤例,皆為助賑。

松江秦彥華現寓龍門書院寫字助賑,大小隸行楷書皆可,潤例不及備載,之後不知了秦彥華的動向,翻了不少辭書,也沒有收載渠之生平行跡。

此屏《行書》130×30cm的尺幅,書寫在四邊印著花青色梅花的考究宣紙上,書法四行,署款佔去一行,是寫在豎格子內的,很是工穩認真。所書內容是秦彥華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云:

片帆收海口,朝見狼山青。

數家近山居,轆轆米車聲。

蒼茫破晨霧,僕夫催此征。

山塔導前路,逶迤隨山行。

霜重柳葉凋,風暖麥苗生。

平池女出汲,中田農耦耕。

犖确卧山石,野色分陰晴。

樓台曉日 ,竹木朝煙凝。

遙見鳥高飛,出谷凌青冥。

燕雀忽自失,尺步何競競。

詩後署款「營舡港曉發拙作錄請可人仁兄大人兩政」,「政」通「正」。創作是時間「時丙寅冬仲」,據秦彥華在滬上助賑時是「戊寅」、「癸未」之年,又從此屏書法老到成熟上看,創作此屏時的「丙寅」當為入民國的民國十五年(1926)的農曆丙寅年,乃秦彥華晚年力作也。鈐印:「秦端私印」(白文)和「彥華」(朱文)兩方。

秦彥華此屏行書,顏真卿書法鋪的底子,是以厚重渾茂立的勢,雄秀特出,在端凝中求變化。用筆粗細變化明顯,易方為圓,有力透紙背之功。書法中的筆資輕妙,又有學顏名家劉墉、何紹基的風味,圓勁蒼古,元氣渾然。章法中,沒有去刻意的姿媚取悅眾目,而是在隨地流走,以天然醇古取勝,不事嘩眾取寵。秦彥華亦工詩,自然有字外的功夫,所以書法之中又有濃濃的書卷之氣,實在是耐人玩味。

秦彥華名端,以字行。江蘇松江(今屬海市)人。工詩善書,書善行、楷、隸諸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學習《聖教序》的迎「難」而上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字筆力充盈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