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宜春禪宗祖庭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這裡為何被譽為「禪宗聖地」?

宜春禪宗祖庭文化研究基地揭牌 這裡為何被譽為「禪宗聖地」?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宜春禪宗祖庭文化研究基地正式揭牌。被譽為中國「禪都」「江南選佛場」的江西宜春再一次引人矚目。

的確,這裡是馬祖道一、百丈懷海等重要禪宗祖師駐錫弘法的地方,也是禪宗一花五葉中溈仰、臨濟、曹洞三宗的溯源地,當地各縣市近20處禪宗寺院也構成了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五百里禪宗長廊」。

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還特別為這裡題詞「宜春是禪宗聖地」,可以說在這片佛門凈土之上有著厚重的禪宗歷史。今天,禪風君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令人嚮往的宜春禪門勝地。

馬祖道場寶峰寺

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是中國佛教史上兩大重要改革,而它們都與江西宜春有重要聯繫。

唐代大曆年間,馬祖道一到江西洪州開元寺(今佑民寺)弘法,四方信眾雲集,使這裡成為江南佛學中心。馬祖道一此後便以洪州為中心開宗立派,創立「洪州禪」。

位於江西宜春的寶峰寺,同樣是馬祖道一的重要道場,他曾多次率徒來到寶峰寺弘法。當時,許多青年學子慕名來到寶峰寺學佛,卻發現進入這裡需要嚴格的考試製度,時人感嘆「選官不如選佛」。這段公案就是著名的《選佛場記》。

有一次馬祖道一登寶峰山,暢遊山水間時竟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的歸葬之地。馬祖道一圓寂後,弟子遵從遺願,在寶峰寺舉行盛大的歸葬儀式。唐代中期,寶峰寺建馬祖塔,安奉馬祖舍利,成為寺內最珍貴的文物之一。

近代佛門泰斗虛雲老和尚身系禪門五宗法脈,留下遺願要恢復寶峰寺。他門下弟子一誠長老便發願重建寶峰寺。現在,新建的寶峰寺每棟殿堂都是一誠長老親自設計建造的。

懷海禪師住持百丈寺

馬祖道一門下弟子眾多,道場規模較大,僧團的管理便成為一個難題。為此,他的弟子百丈懷海禪師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百丈清規》,這便是中國佛教第一部管理規範。

制定《百丈清規》的懷海禪師住持著江西宜春大雄山百丈寺。大雄山有「仙源靈境」的美譽,百丈寺更是因懷海禪師而成為中國佛教禪宗「禪林清規」的發祥地,在佛教界享有盛名。

在百丈寺,懷海禪師精研佛理的同時,一改僧尼雲遊托缽的傳統,開創農禪並重的實踐,並加強叢林的組織管理,使得百丈寺形成了獨特的禪門宗風。

現在的百丈寺於2004年開始恢復,由當代禪門高僧本煥長老著手重興。全新的百丈寺在2009年順利竣工,氣勢雄偉的仿唐式建築讓人隱約能感受到它在歷史上的盛景。

溈仰宗祖庭仰山

禪宗五家七宗中最早形成的宗派是溈仰宗,創立並興盛於晚唐五代時期,其開創者是唐代的靈祐禪師和他的弟子慧寂禪師。

靈祐禪師曾隨百丈懷海禪師學佛,後來建寺安僧也是按照《百丈清規》組織僧眾修行。慧寂禪師則承繼靈祐禪師而集大成,在宜春仰山弘揚宗風。

溈仰宗祖庭仰山棲隱禪寺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其開山祖師為慧寂禪師。歷史上,棲隱禪寺鼎盛時期有殿堂樓閣近30座,僧人逾千人。宋代文人黃庭堅、辛棄疾、朱熹等都曾慕名而來。

自2006年開始修復重建,至2011落成開光,棲隱禪寺在狀如「蓮瓣」的群山中屹立,成為富有禪意的「蓮心」,逐漸恢復了仰山叢林的巍巍氣象。

現在的棲隱禪寺整體風格為明清的寺院建築樣式,布局高低錯落,迴廊相接,古樸清幽而又有恢弘的氣勢。

「禪茶一味,道人無言」,除了寺院建設逐步完善以外,始於唐代、盛於宋代傳承千年的「仰山禪茶」也在這裡得到延續,還傳承了獨具特色的祭茶喊山儀式。

曹洞宗祖庭洞山

源自曹溪六祖惠能大師,經青原行思、石頭希遷等一脈發展,至唐末洞山良價禪師和曹山本寂禪師創立,禪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歷經興衰、遠播海外,至今宗風猶在。

曹洞宗的發祥地就在今天宜春市宜豐縣的洞山。公元857年,良價禪師來到洞山創建普利禪寺,開堂宣講禪學新義,接引後學,弘揚大道。他的弟子中本寂禪師最得真傳,承良價禪師衣缽,共同創立曹洞宗。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在中華大地的這片著名禪林里,隨良價禪師修學的還有來自日本的瓦室能光和尚、朝鮮的利嚴和尚等。

後來,他們將曹洞禪法傳回日本和朝鮮地區,如今曹洞宗是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有超千萬的信徒。每一年都有不少日本禪師來到中國,到宜春洞山考察、尋宗拜祖。

良價禪師當年創建的普利禪寺幾經興廢,於2010年開始復建,2014年落成開光。目前,這裡還專門建有禪修中心,為希望體驗禪修的大眾提供一個清凈的空間。

臨濟宗祖庭黃檗山

宜春的黃檗山原名鷲峰山。「鷲峰」得名於一位四處雲遊的印度僧人,漂洋過海來到宜春看到這裡的山水勝景,想到天竺國的鷲嶺,於是命名為「鷲峰」,並在這裡建鷲峰寺修行。

幾百年後,又一位遠來的僧人改變了這座山的命運。他就是著名的黃檗希運禪師,奉師命來此修行。他也為這個山巒起伏、清幽寂靜的地方改了一個名字——與他家鄉同名的黃檗山。

據傳,黃檗希運禪師身長七尺,相貌古怪,額間隆起一顆碩大的肉球,其行其言被人稱為「倜儻不加羈,人莫深測」。然而,希運禪師在此闡揚佛法,聲名遠播,黃檗山也成為禪宗大道場。

希運禪師有一位弟子義玄禪師,在這裡學習禪法多年,後來去了河北正定臨濟院,承繼希運禪法,創立臨濟宗。宋朝時期,有日本僧人來華學佛,將臨濟宗傳揚到日本。

現在的黃檗山中,還留存著許多歷史遺迹,古寺、塔林、虎跑泉、龜石、飛瀑...無不透露著千百年前那些禪門宗師們精進修道、舉揚禪法的風采。

走過了千年歷史,宜春的山間依然是古道蜿蜒、修竹密布。安住于山林里的寺院,如果隱匿了禪宗重要道場的「歷史光環」,也依然有著無窮的魅力。而這一切就等待著人們前來發現、探尋、實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風網 的精彩文章:

佛教界很忙!中佛協連環闢謠 誹謗佛教言論何時能停止?
僧人的日常遠不只誦經念佛!佛門中人告訴你平興寺的別樣風光

TAG:禪風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