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復原諸葛弩為何都效果不佳?看看老外鼓搗的連發弩!

中國復原諸葛弩為何都效果不佳?看看老外鼓搗的連發弩!

長期以來,復原諸葛弩一直是中國民間人士熱衷的事情,這是因為史書上對於諸葛連弩的記載只有寥寥22個字,所以諸葛連弩到底長什麼樣,原理是啥,威力如何,一直沒有定論。不過這22字里透露出的內容卻也相當豐富,說諸葛連弩發射的弩箭長8寸,以鐵為矢,也就是用的鐵箭頭。

1860年大沽口之戰,被攻破的清軍炮台,可以看到炮台上有一支連弩

當年的8寸換算成現在的長度單位,一根諸葛連弩的箭長度不超過20厘米,非常短小,而英國長弓使用的長箭長3英尺,約90厘米長,比連弩用的箭長好幾倍。

另外史書上稱諸葛連弩可以做到十矢俱發,這個說法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一次可以發射十支箭,由此再回推到連弩就是把多張弓連接到一起,發射時多弓齊射,是一種複合型的射擊武器;另外一種解釋是可以連續射十支箭,射速極快,連弩就是連續發射的意思。

外國人記錄的中國連弩,這幾乎是後世復原連弩必看的材料

古人寫文惜字如金,造成後人解讀上的諸多麻煩,不過一般認為諸葛連弩是連續發射的弩,這主要是並聯發射的弓弩原理簡單,以諸葛亮的智慧,發明這種低技術含量的東西未免掉價。連續發射的弩箭才是真正高科技的東西。

所以順理成章,連弩就要有大容量的箭匣,短小的箭矢,可以快速動作上弦的力臂,最後形成了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造型。這種連弩在《天工開物》和《武備志》中都有記載,總的評價是射速雖快,但是射程近,力道弱,可以防盜用,箭頭塗上毒藥也具備殺傷力。但是用來打仗就有些太弱,因為它根本無法破甲。

連弩運作的基本原理,它除了力道不足,還有一個缺點是精度很差,因為難以瞄準

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其它動力源,單純依靠人力,在單位時間內做功是有限的,追求高射速必然導致箭支威力下降,而要發射大威力的箭則上弦的時間就會較長。所以在古代要打造一把射速高威力大的弩箭,根本就是不科學的事情。

而現代的民間人士,復原的諸葛弩威力最大的是在70米距離能射透泡沫塑料、紙板這類軟質材料,單純從箭矢威力上看還不錯,但是射速肯定會下降。

國內某民間人士復原的「諸葛弩」,據稱70米可以中靶

有人認為後世的復原連弩弓臂就是一個竹片,力量太弱,如果加粗加強弓臂,那麼連弩射擊的力道會更強。但是正如前文所說,物理定律是無法被繞過去的,又軟又弱的連弩改造成強弓硬弩後,它的高射速的特性就會不復存在。

另一方面,外國人在製造連發弩上的思路倒別出心裁,值得學習。比如一個德國發明家展示的可以快速發射的弩,其箭匣和上弦的方式都和諸葛弩一般無二。但是他將上弦的力臂放在弩的下方,上弦的動作比較像彎曲健身用的臂力器,可以充分使用胸大肌和兩臂的力量,上弦後弓弦在弩機上被固定,可以精確瞄準目標。

國外的一種帶箭匣的弩,可以裝5支箭,上弦非常容易,並且帶有瞄準鏡

發射的弩箭也十分短小,和鉛筆長度差不多,但是力道相當可觀,箭速能達到82米/秒,動能30焦耳。在模擬人體的彈道凝膠上,鋪設一層堅韌的皮革,幾層布料,在接近20米距離一箭可以穿透20多厘米厚的凝膠,箭頭甚至從另外一頭露出來。也就是說這支弩發射的箭矢對人體具有致命的殺傷力。

上弦的動作

威力相當不錯

另外一個老外的發明就更厲害了,他乾脆在弩上裝了一套電動上弦系統,由小型電動機帶動一個齒輪組,可以把力量很大的弓臂拉開,發射的是十分細小的箭,但是威力絕對不可小覷,不過說起來缺點就是發射的時候電機的聲音很響。

這支弩基本上就是一個工程學上的產品了,構造不是一般複雜

文章為談兵出品,獨家精彩文章、視頻、CG圖請看這裡【談兵:wytbjs】還可免費下載殲20、東風41等裝備原創手機壁紙。

最後要提一下在魔幻大片《范海辛》里出現的那支酷到掉渣的氣動連發弩,它採用轉輪式的彈巢設計,可以發射數十支弩箭,使用高壓氣體上弦,並且弓臂可以摺疊,整體能快速拆裝。動力裝置是一個球形高壓氣瓶,這堪稱是科幻電影里最為酷炫的一支武器,最牛的一點是,這支道具弩真的可以正常工作,當然,它還是不能發射真正的弩箭。

《范海辛》中的連發弩,堪稱外形最酷炫的一支弩

其結構也不是一般的複雜,充滿了蒸汽時代的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ing 的精彩文章:

美軍F35A首次投入實戰,選擇的時機有玄機,急著挽尊
攻克一座中世紀城堡有多難?13人守城能抵抗一支軍隊半個月!

TAG:談兵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