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闢謠:醒醒!這些話不是佛說的!

闢謠:醒醒!這些話不是佛說的!

領取你的專屬佛卡

文 | 禪叔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網上流傳的一些心靈雞湯紛紛打起了佛陀的旗號

動不動就是各種「佛說」如何如何

但實際上,那些根本不是佛說的

甚至和佛教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像截圖中的這種「佛說」的雞湯語錄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能想起一大堆

這種情感上的感悟,

或許正中了文藝青年們的下懷

但這樣的理解,卻是與佛法相悖的。

今天,禪叔就給大家捋一捋這些「偽佛說」雞湯語錄。

佛說:五百世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相遇,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

這句,堪稱是近年來最火的「佛說語錄」。

學佛的人都知道,學佛修行,為的是開啟智慧,了生脫死,又不是月下老人給你配姻緣牽紅線的好伐?要是修行就能修出來合情合意的伴侶,那修行豈不成了相親???

阿難曾說,願化身石橋,歷經風吹雨打,只待那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

……杜撰這句話的人,禪叔想問問你,能不能考慮一下阿難的感受?

阿難是佛陀的上首弟子,人家早已了生脫死,悟道證果,早沒了娑婆眾生的情愛慾念,你以為和你一樣還終日沉淪在對愛情的幻想里?

對於悟道的阿羅漢而言,一切眾生,都是他心中所愛之人,那如果阿難這麼期盼「所愛之人從橋上走過」,那這橋恐怕要塌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有因必有果,如果種下了前世的因,那麼無論經過多少個輪迴,都擺脫不了今生的果。

這句話聽起來好可怕哦…如果種下了因,無論經過多少個輪迴都擺脫不了今生的果?

佛教的根基是因果法則,有因必有果是對的,但因緣聚合才會產生果,就如同農民種地一樣,種子重在肥沃的土壤里,有陽光,有養料,才能結果。因與緣,缺少任何一個,都無法結果。

因與果,本身就是一個輪迴,如果「經歷多少輪迴」都擺脫不了「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果」,那豈不是宿命論了么?佛法何曾教過這樣的道理?

問佛為何不收盡世間惡人?

佛說:世間本無善惡,所謂惡人,都是好人逼的。好人製造惡人,惡人成就好人,在佛的眼裡,一切都合乎道理,只是世人淺薄,凡事只看結果,而不問原因。佛不收惡人,也不收好人,讓他們自生自滅,讓他們相互依存,讓他們相互轉化,讓他們相互對立,讓他們相互發展,讓他們相互改變。

佛:????我為什麼要收盡世間惡人?當我是垃圾回收站嗎?

好人:????惡人都是好人逼的?好人製造惡人?這是什麼鬼道理?我們好人到底招誰惹誰了?

WTF……這個段子,禪叔實在是無力吐槽了,各位看官一笑而過吧…禪叔覺得,從「相互依存」到「相互改變」,作者可能是覺得自己小學作文排比修辭學得很精通

佛說:短短數載,有來有走,擦肩而過的人,前世和你兩不相欠;陪在身邊的人,其實為了還上世債而來。

禪叔實在是不知道原創這段話的大兄弟經歷了什麼樣的悲歡離合,為何內心世界如此陰暗?

難道從小陪伴你長大的父母親人、陪伴你生活的愛人伴侶、陪伴你成長進步的師長同事朋友,這些人都是因為欠你的?身邊人所有的陪伴和付出都是為了還債?

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釋迦牟尼

一個人徹悟的程度,等於他受苦的深度?那這樣的話,豈不是代表只要讓你去使勁兒受苦,你就能大徹大悟了嗎?

別的先不說,佛陀當年苦行六年,每天只吃一粒米,終日打坐禪定,形容枯槁,僅存一息,他也沒有徹悟,佛陀由此證悟到,一味苦行並不能解脫,唯有不偏不倚,奉行中道,才是真正的智者所行。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一針見血地指出世人的劣根性,凡事有「我」。——釋迦牟尼

佛:「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就這八個字是我說的,其他的我沒說…

而且,這個「我」,指的不是佛陀本人,也不是什麼「世人的劣根性」,而是每個人都有的真心、佛性、那個時刻能覺察自己行為的能力。正是因為眾生有這種覺察力,才能開啟智慧。

智商不夠看不懂沒什麼,但胡說八道就不好了

佛說一言不發,才會顯得高深莫測。

一言不發就是高深莫測?那聾啞人豈不個個是大師了?少造口業是對的,但善意的話,真誠的話,正確的話,讚歎的話,該說還是要說的。

《金剛經》上說,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可沒說佛是「不語者」。

佛說:你隨著時間不停行走,總會在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然後一起走過風風雨雨,走到風住雨停;走過青春年少,走到白髮蒼蒼,一生就這樣簡簡單單的過去了。

首先,學佛呢,先不要打妄想。

誰的一生能「簡簡單單走過去」?要知道,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拼搏和奮鬥,要經歷辛酸苦辣,才能獲得一定的成就,簡簡單單就走過去的,恐怕你走的不是人生,你是在做夢

佛說看淡一點,時間會沖淡一切的。不要把所有的情感都看得那麼真切,那都是暫時的緣分。

禪叔覺得,這話不是佛說的,這話像是某個渣男說的。

佛說:好感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深情不及久伴,厚愛無需多言!

據禪叔所知,這句話是網文小說上的,不是佛說的。佛陀弘揚佛法,是為了消除人心中的貪嗔痴,可真不是為了跟你談情說愛,沒事兒矯情的。

當下,人們心靈疲憊,很多人都很需要尋找情感上的寄託,而心靈雞湯作為一種「情緒補品」暫時舒緩人們的壓力情緒,本不是一件壞事。

但如果過度沉迷雞湯,甚至故意給它披上佛教的外衣,就有點本末倒置了。況且,這樣會導致正知正見的佛法得不到弘揚,甚至被扭曲。

正如大願法師所說:佛法不是心靈雞湯,不是精神安慰劑,不是心理暗示,更不是什麼成功學,它是修行的每一步都是有證量標準的生命修鍊工程學。

宗舜法師說得更不客氣:「像什麼佛說五百世的回眸才換得今天的偶然相遇,哪本經書里講過這樣的話?把自己的感情遭遇寄托在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情詩或者心理雞湯上,時間久了會降低自己的智商和情商。」

佛陀住世時,曾多次告誡弟子們:對於我的言教,不要盲從,要親身求證。

佛教的「四依法」也告誡我們:學佛修行,應當「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學佛,靠的是智慧,而不是雞湯,虔誠不等於盲從,希望諸位日後看到所謂「佛說」的心靈雞湯,要善用智慧分別,而不是偏聽偏信。

也希望那些熱衷於創作「偽佛說」的人,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不要再誤導別人。真正的「佛說」都在《大藏經》中,而不是在誰的嘴上或者鍵盤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叔論禪 的精彩文章:

胖成球的他被家人趕出門,逆襲一年甩肉90斤,如今爆紅…
這些佛教遺迹的消失有幾人知?

TAG:禪叔論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