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別再以為劉邦是不學無術之人了,他的另一個身份才是成功的關鍵

別再以為劉邦是不學無術之人了,他的另一個身份才是成功的關鍵

劉邦四十七歲起兵,南征北戰無數場,滅秦吞楚,耗時六年多,終於登上帝位,開創了大漢王朝,對整個華夏民族有著深遠的影響。回顧劉邦的前半生,很多人都會認為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常年混跡於市井,當了十多年的泗水亭長都毫無上進升遷之意,其實,劉邦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遊俠,這才是他成功的關鍵。

劉邦是劉太公的第三子,他從小就和兩個哥哥不一樣,不願意從事農業,一心嚮往遊俠的生活。於是在劉邦年滿十六之後,他仗劍走天涯,躊躇滿志地前往魏國,準備投靠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信陵君可謂是戰國時代最為有名公子,曾經竊符救趙、率五國之兵攻秦,令他名聲大造,而且他禮賢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擁有食客數千人,這也是劉邦為何會從楚地投靠魏國信陵君的原因。

然而,在那個信息溝通不發達的年代,劉邦了魏國大梁才知道信陵君已經死去多年,他只能遊盪到外黃投靠張耳門下。張耳曾是信陵君的門客,面對胸懷大志的劉邦,他是非常樂意接納的,並且與劉邦私交甚好,以至於楚漢相爭時期張耳還投入劉邦帳下。於是,劉邦的遊俠身份一晃就是十五年,劉邦在這十五年里到底做過什麼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劉邦很少提過,也就無史官對此進行記載。但可以知道的是,劉邦在這十五年間練就心境是必然的,更懂得為人處事之道和俠義豪情。

因為秦始皇用了十幾年快速統一六國,秦律是不容許執劍四處遊盪的遊俠,所以三十一歲的劉邦終究是一事無成回到了沛縣。回鄉之後,劉邦通過蕭何的推薦以及官吏考試,當上了泗水亭長。可能很多人到中年都會磨掉了鬥志,一生都碌碌無為的工作,不過劉邦卻沒有喪失遊俠的心,他廣交沛縣好友,將蕭何、周勃、夏侯嬰、樊噲等沛縣的能人視為好友,成天與他們混跡於沛縣街頭。

雖然劉邦與一群好友混跡於沛縣看似如市井之徒一般,還曾因常帶朋友去嫂子家吃飯,而被嫂子羞辱,但時勢造就英雄,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劉邦也順勢響應起義,他的這些朋友都成為了日後奪取天下的重要人物,為他的大漢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可以說,劉邦這一生能有如此成就,少不了他十五年遊俠經歷所帶來的幫助,比如漢初三傑的其中兩位張良和韓信都被劉邦的俠義之心所感動。雖然張良、韓信都不是出自於沛縣,但在劉邦危難和關鍵時刻,他們都對劉邦忠心耿耿。這一點比起剛愎自用的項羽來說,項羽絕對做不到以能人為我所用,並甘心為我賣命的地步。所以,這就是劉邦奪得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對於劉邦早年遊俠的身份,您又有何見解呢?不妨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道趣事 的精彩文章:

商戶收款
朱元璋七十大壽,聽說父母的墳碑被震裂了,二十四顆人頭落地

TAG:老道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