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校共育新策略

家校共育新策略

「如果把學生比作一本書的話,那麼家長是作者,教師是編輯,社會是讀者」。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怎樣合理利用家長這一龐大的教育資源?班級家委會的效益怎樣實現最大化?如何搭建家長與孩子平等對話的平台……

班主任和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直接責任人,雙方對孩子教育的期待基本一致,所以家長與學校、班主任是戰友,是同盟軍。家校協作、家校共育,才能讓教育效益最大化。如何向家長借力、借智、借道?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與家長有個約定

我們與家長有個約定:做孩子共同成長的護航人。約定的主要內容如下:

成長的道路永遠還在施工,從邁進校園的那一刻,請您擔起護航之責,登上我們實新學校這輛成長的動車,請您遵守我們共同的約定。

1. 走進實新這個大「家」,自由、民主、平等、和諧、尊重是校園的「憲法」。杜絕訓斥、打罵,讓成長在安全的環境中生根發芽、盛開繁花。

2. 錯誤是成長的機會,或深或淺都是成長的腳步。我們盡量減少錯誤,但絕不能野蠻地掠奪孩子成長的機會,因為您的態度將決定孩子以後是否能夠勇敢地邁出探索的步伐。

3. 用心關注孩子的狀態,用大愛引航。不看「信號」就採取行動,那隻能是錯誤的開始、悲劇的根源。

4. 孩子是展翅欲飛的雛鷹,但在「牢籠」里是無法飛翔的,請停止控制,停止一味地看好系牢,掀掉那個控制的蓋子,讓孩子展翅飛翔。

5. 孩子的生活不是我們童年生活的複製,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獨特的價值。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社會的兩個元素,各有各的軌道,請不要侵犯未成年人的權利,讓他們自由表達、自由參與……因為他們擁有知情權、發言權。因此,發自內心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愛孩子吧。

6. 記得在孩子成長的重要路口進行導航,因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7. 不要總是高舉「紅色禁止牌」,多給孩子發放「綠色通行證」,讓孩子去經歷、去愛好、去疼痛、去快樂、去奔跑嬉戲,不要以愛的名義扼殺孩子的童真、童趣、童夢。

8. 賞識、讚美與激勵永遠是孩子前進的動力和潤滑劑,不要忽視孩子的點滴進步和努力,不要吝嗇讚美,要用愛為孩子加油打氣。因為,教育就是不斷放大成長的可能。

分類分層成立專業家委會

我們要變具有行政色彩的校級(班級)家長委員會為協調服務分類分層的專業家長委員會。我們將原來啥也管、啥也管不到位的具有綜合職能的校級(班級)家長委員會拆分成單項專業委員會——比如遊學事務家長委員會、親子閱讀督查家長委員會、家校矛盾協調家長委員會、社會大課堂兼職講師家長委員會、校外路隊陪護家長委員會、社區資源協調家長委員會、學校義工家長委員會等。

我們先成立班級各類專業委員會,再層層推薦組成校級專業委員會。家長根據自己的工作性質、興趣、特長、時間確定申報項目。這樣不僅滿足了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需求,還充分挖掘利用了家長資源,辦了一些學校想辦但很難辦成的事。

比如,家校矛盾很難完全避免,家長到學校堵門、掛橫幅、擾亂教學秩序的「校鬧」時有發生,這已成為校長和教師的煩心事。

我們的做法是成立家校矛盾協調家長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委員均是當地德高望重的人,遇到家校矛盾,藉助該委員會協調,效果非常好。

寒暑假踐行家本課程

據統計,一個學生每年的假期接近半年時間。這些日子裡,學生「在家幹什麼」的問題值得思考。

我們認為,假期對中小學生學習、生活、生命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它是完成課外閱讀書目的黃金閱讀期,是如何過閑暇生活的體驗期,是自主管理、自主學習的實踐期,是學生綜合素養成效的實驗考核場。為此,我們創意、策划了如下培育核心素養的家本課程體系。

影視課程:推薦適合孩子假期觀看的電影及電視節目。

「三名」課程:讀名著、賞名畫、聽名曲,讓高雅藝術走進孩子的內心。

觀察大自然課程:看星星、聽蟲鳴、觀螞蟻等,讓孩子走進大自然這本大教科書。

生活技能課程:生活自理、烹飪、茶藝、養花等,讓孩子做一個生活能自理、有樂趣的人。

交友、遊學課程:讓小學低年級學生了解自己所在鄉鎮、所在村,讓小學高年級學生了解自己所在縣區的所有鄉鎮,讓初中生熟悉自己所在地市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等。我們還提倡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帶孩子去旅遊、走親戚,鼓勵孩子交朋友、看長輩。

促進書香家庭建設

一個家庭的書架就是孩子的精神家園。學校可以通過「小手拉大手,讀書進千家」活動,讓家庭、社區成為學校讀書活動的支持者、宣傳者、參與者和建設者。每年「世界讀書日」,我們會舉辦建設小書屋(小書角)活動,舉行爭創書香家庭暨親子閱讀擂台賽頒獎典禮。

書香家庭評選細則:

1. 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環境,小書屋「四個一」建設達標(一個小書房或小書角,一個小書櫃或小書架,一張小書桌,一盞檯燈)。

2. 購置一定數量的適合孩子閱讀的課外讀物:家庭藏書至少50冊,每年購買新書不少於6冊,至少訂一種報刊。

3. 家長和孩子能共同擬定詳細的讀書計劃,按計劃實施,互相監督。

4.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實際情況,制訂親子共讀計劃;寒暑假每周親子共讀時間不少於2小時,督促孩子每天閱讀時間不低於30分鐘;確保讀書數量在班級、年級名列前茅。

5. 利用周末或其他休息時間,帶孩子到書店或圖書館買書、看書,讓讀書成為一種休閑時尚。

6. 經常開展家庭讀書報告會,討論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和讀書心得,教孩子學會讀書。

7. 家長要引導和教育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書,讀好書、看名著,廣泛涉獵各種書籍。

8. 家長要用各種方法提高孩子的讀書興趣,用高雅文化佔領孩子的心靈。

9. 鼓勵和引導孩子寫讀書筆記,鼓勵孩子在閱讀中思考人生、思考世界,鼓勵孩子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10. 鼓勵孩子參加各類讀書徵文、競賽,積極向各類報刊投稿。

書香家庭每年4月「世界讀書日」公布,學校聯合社區居委會向獲獎家庭授牌表彰。

親子閱讀擂台賽的創意:

1. 學期初,學校向家庭推薦親子閱讀書目及自由閱讀書目。

2. 父母與孩子一道協商制訂親子閱讀計劃。

3. 按計劃實施一次家庭閱讀茶話會,可邀請親朋好友參加。

4. 完成共讀一本書,家長、孩子各自寫讀後感,並參加校級交流。

5. 書香家庭獲得者可以不經過初賽直接進入親子閱讀擂台賽決賽。

6. 父母與孩子一道組成小組參賽,決出本屆擂主,頒發一定價值的購書卡。

嘗試組建家庭互助互育組

家庭互助互育組一般是在班主任協調下同班(同年級)學生家庭完全自願組成的合作組織。互助互育組的成立為家長之間、孩子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台,讓孩子學會與他人相處、合作;家長也可以在活動中更全面地了解、認識孩子,學習借鑒別人的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教育體會。

家庭互助互育組大多利用周末或節假日一起聚會、郊遊等。孩子們這樣說:「參加這個小組,我們一起郊遊、聚餐,比一個人面對老爸老媽強多了」「自從參加了這個組織,我好像不再是獨生子女了,感覺不再孤獨」……家長們說:「互助互育組讓我們這些素不相識的家長成了朋友,成了『同學』。有些從自己孩子那裡了解不到的東西,從孩子的夥伴那裡可以了解,也可以從其他家長那裡得知」「因為孩子,我們相識,因為孩子同齡,我們常常面對同樣的問題,共同研討,共同協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這樣的組織太好了」……

互助互育組還結出了另外一個「果實」。如今,安全問題制約著學校校外活動的開展,使得孩子失去了許多外出鍛煉的機會。由於該小組人員不多,家長又特別負責,孩子們在外是安全的。互助活動的交流,還會不斷向其他時間、空間延伸,這就形成了一個校外家庭聯繫網。孩子在這個組織中也增進了友誼,培養了合作精神。

提升服務,讓家長受到尊重

1. 校門口辦起家長讀書社

每到放學時分,學生家長就會擁堵到校門口,這已經成為城市一景。鑒於許多學生家長接孩子來得很早又無事可做,只能站在校門口聊天打發時間的情況,我們在校門口辦起了家長讀書社,讓家長利用這段時間讀書充電。具體做法是:學校把圖書室的部分報紙、圖書拿到讀書社,供家長和社區居民閱讀,搭建了遮陽篷,還購置了許多椅子,讓家長休息、讀書使用。

校門口辦家長讀書社,一方面是盤活了學校閱讀資源,提高了學校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學校樹立了對自己的客戶——家長和學生的服務意識、培訓意識。

2. 讓家長樂意到校

家長最頭疼、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班主任、教師「請」自己到校,父母雙方常為此事推來推去。

我們變換了一種思維方式,變請後進生家長到校為請優等生家長到校,變學生害怕請家長到校為學生樂意、盼望請家長到校。具體做法是,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學生可以請家長到校:為班級作出突出貢獻、得到學校表彰的,學習成績有較大進步的,思想表現有明顯好轉的……

此時,班主任要填寫學校特意印製的精美邀請卡,邀請卡上的主要內容:一是向家長報喜,祝賀孩子進步,並感謝家長配合學校、班級的工作;二是真誠邀請3-5名家長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為本班學生講一些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班主任填寫完畢、學校加蓋公章後,由學生親自帶給家長。一家人圍繞邀請卡有說不完的話,家庭氛圍其樂融融。班裡的學生聽家長開設的講座比聽教師上課還投入。這些為家長贏得面子的孩子,成了同伴羨慕的對象。許多孩子暗下決心要改變自己,要為家長贏得一張邀請卡,讓家長在班裡也「風光風光」。

試想,這樣請家長到校,學生樂意,家長面子上又有光,同時又為本班學生舉辦了各種講座,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

讓學生樂意請家長到校的創意是反其道而行之,變傳統的請後進生家長到校為定期邀請優等生家長到校開設講座。不僅家長資源被學校利用起來,而且營造了「請誰的家長到校誰光榮」的輿論氛圍,同時形成了一個「學生想叫家長到校,家長也願意到學校來的」環境場。

3. 輪流召開班級家長會

其實,定期集中召開班級家長會有一些弊端:比如因班額較大,講共性問題多,談個性問題少。比如因家長工作性質的原因,定期召開家長會時,經常有家長因無法請假而缺席。

針對上述情況,我校推出了輪流召開班級家長會的新舉措,具體做法是:先確定家長會的主題,然後以班級為單位,在班主任牽頭、任課教師協助下,一周時間內以每次不多於10人的形式分數次召開家長會。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安排,與班主任協商參加家長會的時間。學生家長普遍反映,這樣一是方便了家長,二是能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對一、面對面溝通交流,對孩子在校的表現有了全方位認識,三是從班主任、任課教師那裡得到的有用信息增加了,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分工、協作更加默契了。

輪流召開班級家長會的創意,是學校的一種換位思考,使學校與家長的關係從傳統的服從與被服從、命令與執行的關係上升到雙方民主、平等、協商的新型家校關係。同時也使家長會從原來過於追求形式走向了現在追求效果的高境界。

4. 協調親子矛盾,舉辦學生、家長辯論會

為了促進家長與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消除家長與孩子的代際鴻溝,讓他們平等地坐在一起,把自己的心裡話說出來,學校舉辦了兩場別開生面的辯論會。第一場:學生代表是正方,家長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觀點是「家長不理解我們孩子」;第二場:家長代表是正方,學生代表是反方。正方的觀點是「子女不理解父母」。辯論會主席由校長擔任,特邀社區居委會委員、高校專家等組成評委團。活動結束後,父母與孩子達成了共識:雙方都不容易,人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生活中難免會產生誤會。今後要做到互相理解,即子女理解父母,父母也要理解子女。

圍繞父母與孩子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舉辦學生、家長辯論會的創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新嘗試。該創意為父母和孩子搭建了一個互說心裡話的平等對話平台。可喜的是,在雙方爭辯的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在事實面前都學會了換位思考、互相理解。

5. 讓家長享受孩子成長的榮耀

班主任每周末在班級進行「全民公投」(無記名投票),評選出本周綜合表現進步最大的10名學生,結合班級任課教師的意見,雙向通過的學生,一是為其頒發嘉獎卡,二是班主任周日可帶學生到附近景點遊玩或上網玩遊戲,當然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其他小心愿。

若學生連續3次獲得班級嘉獎卡,則邀請其家長到校以嘉賓形式參加學校升旗儀式,由級段主任為其頒發嘉獎令,走「星光大道」,授予頒獎詞、同伴獻花、發表獲獎感言。

頒發嘉獎卡、嘉獎喜報這個小創意讓孩子感覺很開心,而且家長也能和孩子一起享受表揚的榮譽,這對他們是莫大的鼓勵。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家長定會成為學校的鐵杆粉絲,積極主動配合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的工作。

縱觀上述「提升服務、搭建平台」的幾項創意,轉變觀念、改變心智模式是多麼重要。

(作者系河南省封丘縣實新學校校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15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把知識帶回來》新書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應發揮聚合效應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