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祭拜因碑文遲遲不願下跪,此人見狀修改二字,成功化解尷尬

康熙祭拜因碑文遲遲不願下跪,此人見狀修改二字,成功化解尷尬

皇帝本就是至高無上的人,之所以要立皇帝就是希望天下能有一個君主,能帶領全國人民,像一支軍隊的首領,讓大家有目標,所以帝王的權力是天下人給的,他可以享有全天下的祭拜。坐在這樣地位的人自然是不需要想其他人祭拜的,帝王在任何地方都會受到百姓的跪拜,但是他卻有這樣的權力不去跪拜別人,不過面對特別尊敬的人帝王也是會跪拜的。

可是皇帝的跪拜對象一般是自己的祖先,這樣可以顯示自己的孝敬,但是對於別人就是在貶低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的天子怎能隨便祭拜他人。康熙曾經就遇到這樣一個尷尬的情況,在一次祭拜的時候,對方的碑文實在讓人邁不開腿,可是這時有一個大臣,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成功化解了尷尬,因此也得到康熙的喜愛和重用。

孔尚任,看姓名就知道是孔子的後人,是孔子第64代孫,出自書香門第受到家庭的熏陶,本來以為這樣的人一定能中狀元,然後成為朝廷命官,但是他卻到了中年都沒有考中,但是他一直在堅持,後來他將家中全部的積蓄捐給朝廷,成為國子監的一名學生,之後他的人生才發生轉變。後來康熙繼位,大力推崇孔孟之道,發揚儒家文化,為了起到表率的作用還特意去孔子的家鄉祭拜。

在前往山東的時候,孔尚任跟隨左右,為其傳授經書,在大家到了孔子墓前準備祭拜的時候,大家都愣住了,康熙也是遲遲不肯下跪,因為在墓碑上寫的是「文宣王之墓」,康熙是真心誠意來祭拜的,但是他作為一個帝王,豈能對另一個王下跪行禮,這傳出去讓他顏面何存。大家也心知肚明,但是這種局面似乎沒有解決的辦法,不能下跪,也不能來了就走,就在大家都尷尬不已的時候,孔尚任做出一個舉動。

他用黃綢,將墓碑上的文宣王讓人擋住,然後在黃綢上寫下「先師」二字,雖然只是兩個字盜墓,但是意義重大,儘管被祭拜的對象是一個人,但是不同的稱呼卻能讓感覺到對方不同的身份,這樣康熙祭拜的就不是王,而是一個先師,這樣傳出去只會讓世人對康熙讚賞有加,不會認為行為有所不當。

康熙對孔尚任的行為很是滿意,在這樣的境況下成功的化解尷尬,祭拜結束回朝,康熙就對他予以重任,因為他是孔子的後人,也因為他過人的學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李淵第五代後人古墓在陝西出土,一頂頭冠難倒專家,後被德國修復
她被西方喻為「沙漠玫瑰」,卻因政治成輿論焦點,淪落為「巫婆」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