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二二六兵變主犯全被處決,為何判得如此之重?

日本二二六兵變主犯全被處決,為何判得如此之重?

1936年的226兵變,又稱帝都不祥事件。皇道派尉級軍官率1000餘士兵擊殺重要官員,一度佔領東京。儘管他們唱著《昭和維新之歌》,欲效仿幕末志士尊皇討奸,清除被墮落分子控制的內閣,卻根本沒有得到裕仁的支持。反而在天皇的大怒之下,迅速失去了他們眼中的道義,很快被鎮壓。

除自殺者外,兵變組織者都被秘密審判秘密處決。這跟他們想像中的可以利用法庭宣揚自己的理念完全相反。為何會如此?只因日本政府吸取了四年前的教訓。

海軍妙高艦三上卓中尉,1926年21歲時于海軍兵學校畢業。經歷了關東大地震還沒有恢復元氣的日本,又遭受了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衝擊,一派蕭條,百姓貧困。有母親寫信給入侵中國東北的孩子,你戰死吧,用你的撫恤金盡孝心。為了將有限的資金投入更多有實際意義的產業,軍費被砍了不少。這就更激起了軍人的不滿。

三上卓作詞譜曲的《日本青年之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昭和維新之歌》——使很多人深受感染,他們將種種情況歸結為天皇的權力,被墮落的官僚及財閥掌控了,他們串聯起來,欲清君側。後來成為日本戰犯的大川周明,亦參與其間。片岡駿的這幅字,正是他們心理的寫照。

1932年5月15日,幾十人兵分三路,殺向各處,在中國有廣泛人脈、主張用非軍事手段解決東北問題的首相犬養毅,首當其衝,最終被殺。這也是五·一五事件中,他們所犯最大的罪。很快,事件參與者去憲兵隊自首了。

按說,如此重罪,必判死刑啊。海軍檢方也是這樣想的。但在軍部運作之下,全國30餘萬人聯名,稱他們是愛國,要求輕判;還有人出頭願意替死。而他們亦利用法庭辯護的機會,大肆宣傳自己的理念。最終,沒人被判死,最高的也就是無期。三上卓獲刑15年,1938年即假釋出獄。之後一直搞小動作,直到1971年客死伊豆。(本圖為犬養毅葬禮)

正是有了前車之鑒,為防止激進分子受輕判的鼓勵再度亂搞,二·二六兵變後,日本政府沒有再給這些人機會,秘審秘殺。然而,兵變主腦雖死了,但他們的目的,卻由軍部達成了。二·二六兵變後,軍部勢力大增,更無制衡,一年多後,震驚世界的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本圖為五·一五事件中民間參與者被審判 本文照片,來源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凡人摸史1 的精彩文章:

中山裝成為國服過程中,有哪些可笑可悲可恨的事?
有人盼著美軍來,有人盼著蘇軍來,她卻誰來都穩贏

TAG:凡人摸史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