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普古代常識: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不同?

科普古代常識: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不同?

在一些歷史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宰相和丞相這兩個詞,許多人往往會將兩者搞混淆,甚至認為可以替換,其實並非如此。比如明朝時期,朱元璋雖然廢黜了丞相制,但是明成祖推行的內閣制,內閣首輔就是宰相,張居正甚至說「我非相,乃攝政也」。那麼,宰相和丞相到底有什麼不同?

秦朝宰相李斯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宰為主宰,相為輔佐,因此宰相就是輔佐帝王掌管朝堂大事的最高官員的統稱。不論是哪個朝代,只要是輔佐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都可以稱之為宰相。顯然,宰相更像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是最高官職的一個稱呼,一個具體的官員,說得簡單一點,丞相一定是宰相,而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漢朝宰相蕭何

秦朝時期是丞相制,有時候還設左右丞相,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西漢時期,朝廷擔心丞相一人獨大,於是將丞相權力一分為三,這也是君權和相權鬥爭的結果。漢朝「三公」指的就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軍委副主席、中央紀委書記,這三人都是百官之首,都可以稱為「宰相」。

三國宰相諸葛亮

到了東漢,光武帝認為「三公」的權力太重,不容易控制,雖然「三公」之位依然還在,卻將一切權力都劃在由皇帝直接指揮的尚書台,也可以說是「秘書處」,這樣一來,尚書台就成為隱形的「宰相」,而「三公」只是名義上的宰相。到了魏晉南北朝,皇帝身邊出現新的秘書機構,就是後來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宋朝宰相趙普

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確定,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而尚書令統領六部,更是位高權重,這些宰相是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和尚書省長官左右僕射。按制度來說,尚書省長官原本是尚書令,可是因為李世民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所以之後再沒人敢勝任,直接由兩位副手左右僕射來負責尚書省的工作。

明朝宰相張居正

到了宋朝時期,君權安進一步加強,相權再次削弱,設定了「二府三司制」。三省長官基本不參與政務,中書省下的「同平章事」和五代時逐漸權重的「樞密院」共同承擔了宰相的角色。元朝時期,或許皇帝覺得宰相都是家臣,不需要怎麼提防,所以宰相機構只有中書省,也就是說,中書省下的長官就是事實上的宰相。

清朝宰相和珅

明朝初期,朱元璋雖然廢除丞相職位,一人分擔皇帝和丞相兩職,但是到了明成祖時期,沒有足夠的精力應付政務,內閣制度從此崛起,內閣首輔也就成為宰相;清朝初期也是採用內閣制,內閣大學生往往就是宰相,但是到了雍正時期,權力歸於軍機處,只有身兼「內閣學士」和「軍機大臣」才算真正的宰相。

參考文獻:《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不怕鬼神,渡江時遭遇大風,砍光樹林挑釁湘水女神
吳三桂投降清軍,並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原因令人無奈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