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貧民劉邦能打敗貴族項羽,全靠這3個人,其中一位曾被項羽鄙視!

貧民劉邦能打敗貴族項羽,全靠這3個人,其中一位曾被項羽鄙視!

研究過楚漢戰爭的朋友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項羽和劉邦出身不同,起點不同,可為什麼最後劉邦奪得了天下,而項羽卻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呢?項羽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本來有很多的優勢,手裡實實在在捏了一副好牌,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項羽的幾大優勢:

1、出身名門,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後人,家族聲望天下聞名,堪稱當時六國貴族的領袖家族。

2、起義準備充分,項梁帶著項羽一直為復興楚國而奔波,到處聯絡,籌備充分,可以說是一呼百應。

3、項羽手下精兵猛將如雲,比如龍且、英布、季布、項莊、鍾離眛等等,項羽愛將愛的瘋狂,因此項羽手下的大將大多是項羽的死士,對項羽死心塌地。

4、項羽率軍打進關中時,手下四十萬精兵猛將,而劉邦只有十萬士卒,項羽進關中滅秦,自封西楚霸王,已經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5、項羽個人能力超群,力能扛鼎,一人衝鋒陷陣無人能敵,堪稱秦末第一勇將。

簡單來說,項羽的優勢就在於他的身份地位,與項羽相比,劉邦就比較矬了,泗水亭長起家,連媳婦兒都是騙來的,稀里糊塗拉起了杆子,起點低微,與項羽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貧賤小民,最終竟然成功挑戰成功,逆襲為大漢王朝創始人,劉邦的成功絕對不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也並不是所謂的天命所歸,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個人的性格和手下的班子配置。

一個人再牛,終究是一個人,一個人再弱,如果能夠懂得團結一切力量,終究會成功,項羽和劉邦就是兩個極端的人物,項羽自以為什麼都牛,看不上文人和謀士,手底下好不容易有個范增還被他氣跑了,韓信那麼有才,因為胯下之辱被項羽鄙視的抬不起頭來,最終跑到劉邦帳下了。項羽內心是把自己當成一個貴族來看待的,心裏面有一種天生的傲氣。

而劉邦恰恰相反,此人身份地位貧賤,臉皮很厚,他可以不在乎韓信的胯下之辱,也可以不在乎樊噲以前是殺豬的,只要能打仗,能打勝仗,我這邊都收,這也是劉邦能夠籠絡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項羽帳下拼的是身份、地位,而在劉邦帳下只拼能力就夠了,相信換誰都會選劉邦的。這是兩個人性格方面的差距對二人未來產生的影響。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看項羽和劉邦各家的領導班子,項羽平生最愛武將,所以在軍中自然形成了一個傳統:重文輕武,龍且、英布、季布、項莊、鍾離眛全部都是武將,就出了一個謀士范增,因為項羽性格執拗,剛愎自用,還把范老先生氣跑了,結果項羽這邊成了武人專權了,講究猛打猛殺,而劉邦這邊恰恰相反,手下智囊多、帥才多,其中有三個人已經決定了劉邦在這場爭霸戰中必勝無疑,這三人便是:

劉邦在建國之後總結自己與項羽的成敗得失時說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字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供給軍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為我所禽也。」

劉邦善用賢才,不問出身貴賤,終究將天下賢才籠絡在自己帳下,而項羽剛愎自用,始終以貴族的心態傲視天下,自然就待人苛刻,很少能看得上別人,這也證明了一個好的領導大多時候是一個業績平平卻善於用人的人,而那些業務尖兵成為優秀領導的可能性非常少,其實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在他們眼中,誰都達不到他的標準!這也正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參考文獻:《史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案驚奇 的精彩文章:

貴族張良幫貧民劉邦平定天下為何辭官隱退?專家:再不走就危險了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三句名言 其中一句奸詐狠毒 讓人不寒而慄!

TAG:拍案驚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