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95歲再捐1711萬元!葉嘉瑩: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中國古詩詞帶給全世界!

95歲再捐1711萬元!葉嘉瑩:一生只做一件事,把中國古詩詞帶給全世界!

據南開大學校友會消息,5月12日,今年95歲的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

昨天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官方微信頭條報道:

去年6月,94歲的她就將北京及天津的兩處房產出售所得的1857萬元全部捐贈給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同時還把版稅、稿酬也捐贈給了南開,用於設立「迦陵基金」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研究。加上此次捐款,目前她已累計捐贈3568萬元

2018年捐贈的1857萬元

她的捐贈源於她對詩詞的熱愛:「我太喜歡中國的詩了,我講中國的詩,我真是把我的感情都投進去了。

也就是這位白髮蒼蒼的老人,用盡了自己一生的時間,只做了一件事——將中國古詩詞的美帶給全世界。

她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教學生涯長達70多年,白先勇、席慕蓉、陳映真都喊她老師;用英語教授唐詩宋詞,她讓很多外國人也愛上了古詩。

2016年葉先生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頒獎詞這樣寫道:

從漂泊到歸來

從傳承到播種

有人說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穿裙子的『士』

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

她為世界養護中華文明根系

千年傳燈,日月成詩

先生之風,猶如古詩詞中自然而然生髮出來,令人見而忘俗。

在她90歲生日的時候,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先生髮來賀詞,稱讚她:心靈純凈,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這算是對她美麗人生的高度概括。

葉嘉瑩90歲生日,溫家寶先生手書

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

王國維說,「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可以說,苦難伴隨了葉先生一生。

葉嘉瑩出生於1924年,本是蒙古裔旗人後代,與清初大學士明珠之子納蘭性德同宗。清亡後,家族取祖居地「葉赫」的首字改姓葉。葉嘉瑩從小以《論語》為啟蒙書籍,沉浸傳統文化多年。

左:初中畢業前;右:高中畢業前

1941年夏天,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同年9月輔大才開學,母親就因子宮生瘤,手術後不久就去世了。

年輕的葉嘉瑩來不及悲傷,因為當時父親遠在後方,作為長姊的她要負擔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幸而那時伯父一房並未與他們分居,伯母顏氏擔負起了為全家燒飯的責任。

當時已是淪陷時期,生活艱苦,伯母親自操勞家務。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勸她去專心讀書。正如古人所說「愁苦之言易工」,承受喪母之痛的葉嘉瑩,反而在這一時期寫作了大量詩詞。

大二那一年,一位顧隨先生擔任葉家「唐宋詩」的課程老師。顧先生字羨季,號苦水。他對詩歌的講授,令葉嘉瑩眼界大開,因為顧先生不僅有極為深厚的舊詩詞修養,而且是北京大學英語系的畢業生,更兼之他對詩歌天生有一種極為敏銳的稟賦。因此他講詩一方面既有著融貫中西的襟懷和識見,另一方面卻又能不受中西方的學說知識所限,全以其詩人之銳感獨運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詩歌之本質。

在顧隨先生家中(二排右二)

而這些空靈而美好的特徵,也在年少的葉嘉瑩心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1945年夏天大學畢業後,葉嘉瑩開始中學教師的生活,由於自己對古典文學的熱愛,使得聽講學生們也同樣產生對國文課熱愛的感情。此後,陸續有友人邀她去兼課。

於是在另請人批改作文的條件下,葉嘉瑩同時教了三個中學的五班國文課,一周共三十個小時之多。因師生們對國文課的共同熱愛,使得葉嘉瑩對如此沉重的工作量絲毫未感到勞苦。

直至1948年的春天,葉嘉瑩要赴南方結婚,才不得不離開故鄉北平。誰知此一去之後,等待她的乃是一段極為艱苦的遭遇。

1948年11月,葉嘉瑩跟隨丈夫來到台灣。1949年,台灣的「白色恐怖」瀰漫開來,趙鍾蓀、葉嘉瑩以及他們不滿周歲的女兒先後遭遇牢獄之災。雖然葉嘉瑩與女兒被提前釋放,但她的工作沒了,收入沒了,宿舍也沒了,瞬間成為無家可歸的人。

無奈之下,葉嘉瑩只能借住在親戚家,並在私立學校兼職教書以養活自己和孩子。三年後,她終於等到丈夫出獄,但此時的趙鍾蓀卻性情大變、常常怒不可遏,並將情緒通通施加到葉嘉瑩身上。最絕望的時候,葉嘉瑩甚至考慮過:哪種自殺方式最不痛苦?

幸而,王安石的一首詩令葉嘉瑩重新振作。

擬寒山

王安石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

瓦亦自破碎,匪獨我血流。

眾生選眾業,各有一機抽。

切莫嗔此瓦,此瓦不自由。

她默默要求自己:不要怨天尤人,對待鬱郁不得志的丈夫,也要寬容忍讓。而這一忍,就是一輩子。

葉嘉瑩表示,「終生選眾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幸的遭遇,正如他的丈夫也可能有許多不能言的苦衷。因此她只能默默承受困厄,但絕不能跌倒。她說,詩歌是支持她「走過憂患的一種力量」。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1966年,葉嘉瑩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及密歇根大學講學。

此後,葉嘉瑩又接受加拿大UBC大學的聘請,順利在溫哥華定居下來。

葉嘉瑩與父親在溫哥華合影

可惜福無雙至。1976年,葉嘉瑩結婚不足三年的大女兒及其丈夫雙雙遭遇車禍亡故。彼時,她的小女兒也兩度患乳腺癌……

長女婚禮上,右二為葉嘉瑩

接踵而至的打擊令葉嘉瑩崩潰,她曾一度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外人接觸。最終,仍舊是詩詞將她從絕境中拉出。

葉嘉瑩說:「我是一個對於精神、感情的痛苦感受較深,而對於現實生活的艱苦則並不十分在意的人。我之所以喜愛並研讀古典詩詞,本不是出於追求學問知識的用心,而是出於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一種感發生命對我的召喚。

因畢生熟讀詩詞,葉嘉瑩對人生終於形成自己的領悟:生命中的一切,該走的就讓它走吧。也許是朋友,也許是親人,也許是權勢,也許是地位……很多東西,包括我們的生命都是一個從擁有到失去的過程。

它們先後走近我們,然後又走遠。既然都是「應盡」的,那就平靜地看著它們來來去去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現實的不如意讓葉嘉瑩更勤奮地投入到古詩詞的研究和教學中,逐漸在該領域取得成就。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稱號,是加拿大皇家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一位中國古典文學院士。

葉嘉瑩發自內心的真誠超越了語言和國界,令無數異國他鄉人士愛上中國的古典詩詞。

然而,葉嘉瑩心裡清楚,她的根始終在中國,詩詞的根始終在中國,不管她在外面取得多少成就,終究只是一名漂泊客。

1978年,葉嘉瑩偶然在報紙上看到內地的學校需要教師,便即刻給國家教委寫了一封申請信。她請願回國教書,而且自出旅費,不接受國家一分錢,也不要任何報酬。

在海外教書時,葉嘉瑩常常感慨,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味,翻譯成英文就遜色了許多。用英文授課,也往往不能盡其意。她想要回到她的詩詞故土,用漢語講授中國古典詩詞。

祖國行

葉嘉瑩

卅年離家幾萬里,

思鄉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

眼流涕淚心狂喜。

1979年,她收到了國內批准她回國教書的信,在悲喜交集的心情下寫下了2700行的長詩!

書法家周東芬手書葉嘉瑩先生《祖國行長歌》

她先在北大教書,後又受邀至南開大學授課。此後的二十餘年,她的身影出現在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湖北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數十幾所高校,免費教授中華古典詩詞。

每年春季,溫哥華大學都會放假停課,葉嘉瑩抽空回國講學,秋季才飛回加拿大。

這位老人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往返大洋兩岸,一心為她所熱愛的中國古詩詞做出努力。

有的學生曾經問過葉嘉瑩:「您講的詩詞很好聽,我也很愛聽,可這對我們實際生活有什麼幫助呢?」

葉嘉瑩語重心長的說道:

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

可是,哀莫大於心死,而身死次之。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

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2015年,年逾90的葉嘉瑩賣掉了加拿大溫哥華的住宅,從此定居南開。回國後,她宣布將身後所有積蓄、藏書、書畫,全部捐給南開,並設立迦陵學術基金。

如今,已95歲高齡的葉嘉瑩,仍然在為中國古典詩詞奔走。「打開一扇門,把更多不懂古詩詞的人接引走進來。這就是我一輩子所做的事情」、「如果我沒有盡到責任,我會覺得上對不起千古詩人,下對不起未來學者」。

「我願意將生命結束在講台上。」已有95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如是說。

晚年孤苦:「有詩歌為伴」

捐贈千萬,但是生活卻極度節儉。

九旬高齡的葉先生現在獨自生活。十年前不小心滑倒後,才請了一位保姆,但也只負責白天做做飯和清潔。

有人心疼,認為葉先生晚年孤苦。

也有人反駁道,腹有詩書、精神充足,她永遠不會孤獨。

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她對於生活的選擇匪夷所思。

她說,自己有詩詞為伴,並不需要人陪。

葉嘉瑩先生曾說,「卅載光陰彈指過,未應磨染是初心」,這一生有詩詞相伴,便將這一生投入它罷!

2017年,葉嘉瑩先生登上《朗讀者》舞台,訴說自己的故事

她在詩詞中訴盡悲歡離合,書盡聚散無常……

物質的財富與之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也許有一天,她會如她所說自己的生命的結束在講台上,但現在,她整個人的力量都融在了詩詞里:不老不死,生生不息。

再次致敬!

腹有詩書氣自華

在看點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網 的精彩文章:

五一將至,最美的古詩,獻給最美的勞動者!
直播回顧:學《易經》的三個原則、四個好處!

TAG:學國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