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水果怪圈:百姓消費不起,銷售無人掙錢

水果怪圈:百姓消費不起,銷售無人掙錢

五月曆來是水果銷售旺季,但今年高昂的價格卻讓消費者望而卻步。草莓26元一斤,提子29元一斤,半個西瓜30元,荔枝一斤要60元……蘋果、雪梨、橘子等常見水果甚至越賣越貴。

按理說,這麼高的售價,農戶應該可以掙不少錢,經銷商也會賺得盆滿缽滿,但事實恰恰相反,很多農戶反映今年收益欠佳,經銷商虧本經營。水果陷入百姓消費不起,銷售無人掙錢的「怪圈」。

小農戶經營,利益分配前早早出局

截至2018年底,中國仍有5.64億鄉村常住人口,農村的生產主體仍然是2.3億的小農戶,中國也仍然是小農經濟為主導的農業大國。

雖然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推動農業規模化經營,但距離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分散在中國各地的小農戶決定了農業產業鏈的基本狀態。

作為鏈條底層的農戶,往往因經營規模較小,信息相對閉塞,銷售手段單一等原因,缺乏有效應對市場變化的辦法,基本喪失對農產品的定價權,在利益尚未分配前,就已被踢出局。

流通環節冗長,產業鏈成本居高不下

高度分散的小農戶,加上千千萬萬的小商販,再加上毛坯型的批發市場,構成了目前中國相對低效能、高損耗、高成本的農業產業鏈體系。

以海南芒果賣給北京消費者為例,一斤海南農民種的芒果要到達北京消費者的手上,需要經歷「農民—小商販—產地批發市場—商販—銷地批發市場—超市/菜市場—消費者」, 6個環節。

在上述環節中,面對著物流和儲運帶來的高損耗,上游環節的以次充好,下游環節的市場不確定性,再加上人力和租金等資本投入,使得每個環節增加的成本都在30-50%。

如果海南芒果的地頭價是1 元/斤,每個環節的成本都增加30%,經過6個環節後,消費者的線下購買價格可能達10元/斤。

而鑒於中國幅員遼闊,農產品的市場波動性又強,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將2.3 億小農戶生產的農產品傳遞到14億消費者手上,其中稍有差錯,即使消費者花費不菲,各環節的商販、批發商、經銷商也難有錢賺。

產銷模式創新,新電商打破水果怪圈

新電商平台拼多多的出現,讓「百姓消費不起,銷售無人掙錢」的水果怪圈有所鬆動。基於新電商模式的需求聚集效應,拼多多首創「拼農貨」,創新構建了「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後一公里」的產銷模式,讓全國各地的海量農產品實現了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手中。

因為大幅縮減了中間環節,不僅農戶的水果賣出了好價錢,消費者也買到了真實惠。

數據顯示,拼多多上的蘋果僅售3元/斤,百香果約9元/斤、3-4斤的榴槤券後只要79元/個,均為全網最低價,此外還有櫻桃、荔枝、香蕉、蜜桃等近20種夏季時令水果低於市場平均價。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系系主任、著名農業專家倪國華表示:「通過『拼農貨』體系,拼多多突破了地理和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實現了多對多的大規模匹配,相當於重配了農業生產要素,在某種意義上走出了一條中國小農戶背景下的現代化之路。」

拼多多此前發布的「扶貧助農年報」顯示,其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台之一,2018年農產品及農副產品訂單總量達653億元,直連的農業生產者超過700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水果價格的上漲,還間接帶動了拼多多「多多果園」訪問量的飆升。多多果園是平台推出的明星產品之一,用戶通過在多多果園裡種植虛擬果樹,成熟後便會獲寄免費的真實水果,這些水果大部分採購自「三區三州」等國家級深度貧困地區。

「目前的日活用戶較年初增長超過1100萬,近3個月,新註冊用戶月均環比增幅在80%以上。」多多果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還有熱心網友在微博發起#吃不起水果自己種#的話題,教大家如何種植虛擬果樹,想吃什麼都能自己種。截至目前,該話題閱讀數近1400萬,討論數超過1.8萬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驅動網 的精彩文章:

美的集團2018年現金分紅86億元,未來兩三年不做大的併購
為什麼生活節奏快了,你卻慢了?

TAG:驅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