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日一花一詩:槐花

一日一花一詩:槐花

韋莊《東遊遠歸》詩詞賞析

枯木

《東遊遠歸》

【唐末五代】韋莊

扣角干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

辭家柳絮三春半,臨路槐花七月初。

江上欲尋漁父醉,日邊時得故人書。

青雲不識楊生面,天子何由問子虛。

韋莊(約836年-約910年),字端己,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韋莊早年屢試不第,仕途困頓,直到乾寧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時方考取進士。天復元年(901年),入蜀為王建掌書記,勸王建稱帝,任左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定開國制度,官終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自此終身仕蜀,卒謚「文靖」。

韋莊是唐末五代時著名詩人,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韋溫」。其詩多以傷時、感舊、離情、懷古為主題;其律詩典雅綺麗,情調凄惋;絕句情致深婉、包蘊豐厚,發人深思;其詞善用白描手法,詞風清麗。有《浣花集》十卷,後人又輯其詞作為《浣花詞》。

這首《東遊遠歸》是韋莊前期作品,描寫詩人求官受阻的境遇,抒發了有志難伸的積鬱之情。

「扣角干名計已疏,劍歌休恨食無魚。」「扣角」即「叩角」,《呂氏春秋·舉難》記載:寧戚家貧,在齊國飯牛車下,恰逢齊桓公,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歌,桓公聞之以為善,命後車載之歸,任為上卿。後用「扣角」或「寧戚飯牛」為求仕的典故。「干名」:求取功名。「劍歌」、「食無魚」皆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典故,「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後用「彈鋏而歌」、「食無魚」表示不受重視、生活貧苦的典故。首聯運用兩個典故,表明仕途受阻,求官無門,無人賞識的境遇。

「辭家柳絮三春半,臨路槐花七月初。」,「三春」指暮春。辭家出遊時,柳絮紛飛,正是暮春時節,歸家已是七月初,路邊槐花滿樹。頷聯描寫離家和歸家時間,對仗工整,措辭清麗,巧妙融入柳絮和槐花兩種春天景色,柳絮代表春愁,槐花代表思鄉,詩人寓情於景,表達心中的愁悶和思鄉之情。這裡需要指出的是國產的槐樹槐花花期為六七月,而現在國內大多為洋槐,花期為春天四五月。

「江上欲尋漁父醉,日邊時得故人書。」,「日邊」本意形容極遠的地方,這裡指京城天子帝王附近。由於科舉落第,求仕無門,詩人心情鬱悶,江上買醉,幸好,在京城經常得到朋友問詢的書信,能夠略得安慰。

「青雲不識楊生面,天子何由問子虛。」,尾聯又用了兩個典故。「楊生」指的是漢代詩賦大家楊雄,「青雲」出自楊雄的《解嘲》賦:「當塗者升青雲,失路者委溝渠,旦握權則為卿相,夕失勢則為匹夫。」,「子虛」指的是司馬相如的《子虛賦》。這句大意為,楊雄才華橫溢,卻難以青雲直上,仕途多艱,而漢武帝不知什麼原因只問子虛烏有的事,而不重用司馬相如。此句以司馬相如和楊雄的遭遇自喻,諷刺當時唐末天子不重用賢能,以至於自己報國無門,求進難遇的困頓遭遇。

這首《東遊遠歸》詩,全詩工整對仗,用典妥帖,取景疏淡,思致清婉,連續用了四個典故,通過寧戚扣角、馮諼彈鋏得到重用,而楊雄、司馬相如才華橫溢,卻不能能青雲直上,得不到重用,對時勢予以譏諷,諷刺當權者不能任人唯賢,有志報國者投遞無門,以至於自己不得不返回故鄉的現實,抒發了詩人的愁悶積鬱之情,典故的應用發人深省,引人深思。

2019/5/14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國家一級保護瀕危珍稀植物:巧家五針松
香榧、榧樹的區別辨識和市場現狀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