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揣著護照去旅行了?

世界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揣著護照去旅行了?

現在拿著一本護照加上入境國的簽證才能順利進入他國國境,那麼"護照"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呢?

在西方歷史中,第一次出現類似於護照的信息是在《聖經》的尼希米記中,記錄了公元前450年,波斯王亞達薛西簽署了一份文書要求幼發拉底河邊的領主保證尼米西(公元前五世紀的希伯來領導人)安全順利地到達猶大王國。

到了歐洲中世紀時期,旅行者可以從一些地方領主那兒得到通過城池的文書。根據英國的資料顯示,大約公元十三世紀的時候,葡萄牙的一些商人就從英國或者其他國家的國王以及一些地方領主那兒得到含有數字的通過城池的文書。而英文中的"Passport"則是到了十六世紀的時候由英國樞密院在發放的通關文件中正式被應用。

世界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揣著護照去旅行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那時候的護照一直採用拉丁語及英語,到了18世紀70年代,被法語替代,直到幾十年之後,1858年,英國給自己的國民發放了一個標準文書——護照。不過,揣著護照去旅行得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就是為什麼國內知名欄目《曉說》中,高曉松說一戰之前,大家隨便跑,留洋的人到處都是,的確,在那個時候,旅行並不是一定得要護照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護照逐步發展成現代的樣子,一個硬皮封面,幾張內頁,還得有照片。

在中國的歷史中,護照最早出現在中國戰國時期,不過,最有名的還屬唐朝,因為大家很容易想到《西遊記》中唐僧手裡的那本通關文牒。最早的時候,中國人用竹簡、布帛、木板、金玉、紙張做成"封傳"、"契"、"照碟"、"過所"、"符節"、"符傳"、"路證"、"路引"等證件出入邊塞關津,上面會有些相關信息以便查驗。清朝的時候,護照,其意義就更像是"保護"、"關照",持有護照的人受到"保護"與"關照"通過關口,清朝晚期,還有不同的護照,其中就有了旅遊護照。新中國成立之後,就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世界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揣著護照去旅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遭受殘酷戰爭的時候,許多人流離失所。原本是極地考察家的挪威人弗里德托夫·南森先生在1920年任國際聯盟難民與戰俘事務專員期間,完成了近43萬名戰俘的釋放、遣返工作,同時還安排了 150萬俄羅斯難民和大量希臘難民重新安居。為了幫助更多的難民,他於1922年設計了一款全新護照,並向國際聯盟提出這款護照。這就是著名的南森護照(Nansen Passport)。南森護照專門提供給流離失所的無國籍人士。在這之後的二十年間,一共有52個國家承認該護照,南森國際南明救濟局總共發出了大約45萬本,幫助了數十萬無國籍人士移民到了其他國家。因此,南森於192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金。他將所得獎金捐獻給國際難民救濟事業。1931年在日內瓦成立南森國際難民救濟局。南森還寫過一些書籍,例如《愛斯基摩人的生活》、《極北地區》。

世界歷史上,什麼時候開始需要揣著護照去旅行了?

南森護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的精彩文章:

第二十五章 為他選妃

TAG: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