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作者 | 丁佳

2019年5月15日,是「兩彈一星」元勛、中科院院士周光召九十壽誕,也是他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召開周光召學術思想與科學精神研討會,數百位周光召先生的同事、同學、朋友及學生共聚一堂,一起探討周老的學術精神。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親臨現場,回憶了他與周光召半個多世紀的交往史。

下面是楊振寧先生的簡明講話實錄: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第一次聽到周光召的名字是在上世紀50年代。

50年代是高能物理火紅的時代。50年代後期,大家看得很清楚,當時蘇聯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最重要的兩個年輕物理學家之一就是周光召。後來就繼續注意他的學術工作。

第一次見到周光召是1972年。

1971年訪問新中國的時候,招待的人讓我列一個名單,想要見哪些人。那個名單上沒有周光召,因為我不認識他。

周總理請吃飯的時候,我講起來,現在年輕的中國理論物理學家中最傑出的一位叫做周光召,總理你曉得不曉得?總理說,當然曉得。

於是在第二年我再來的時候,我就見到了周光召很多次,不過我不記得有學術上的交流。他那時候常常是跟鄧稼先一起跟我談的。

印象很深的一次,1978年,鄧小平和方毅找到我,想找我談關於中國高能物理髮展的意見。

我是有些意見的,但不知道該不該講。所以那天早晨,我就約了鄧稼先和周光召吃早飯。

我記得很清楚,周光召對我說,不管你有什麼意見,都應該直說出來。後來我就把想法講了出來。

我跟周光召的交往到了70年代、80年代初,周光召到歐美訪問,見面機會多了起來。

他是個絕頂聰明的理論物理學家,他對理論物理的看法既能從大處看,又能在小的地方想出新的辦法來。

這就跟下圍棋一樣,既要有布局的能力,又要有思法的能力,周光召在這兩方面都做的很成功。

他的這種本領已經超出了理論物理。

他回國後,先後擔任中科院副院長、院長。期間正值中國「下海」的浪潮,他在這方面給中國做了巨大的貢獻。

之後,我與周光召私人的接觸更多了起來。

周光召做人、做事都是一個非常容易使人喜歡、尊敬的人。周光召一生在做人、做事、做學問方面都做得非常成功。

今天,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也為此寫來了親筆賀信: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能讓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表示佩服的人,究竟有多厲害?

周光召生於1929年5月15日,是蜚聲海內外的物理學家,致力於理論物理、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場論、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突出成就。

  • 周光召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理論設計做了大量重要工作,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 建立極化粒子反應的相對論性理論,完善涉及時間反演和電荷共軛破缺的一個重要定理,國際公認贗矢量流部分守恆定理的奠基者之一,先後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獎項;

  • 擔任中科院院長後,周光召推出了研究所所長任期目標責任制、設立開放實驗室(所)、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使中科院成為科技體制改革的先行者;

  • 擔任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期間,周光召主持制訂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章程(試行)》,這是中科院學部成立以來第一個全面指導學部工作的基本文件,學部制度體系自此建立並不斷完善。推動我國學部委員制向院士制度轉變,實現了我國院士增選的制度化;

  • 作為我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周光召先後任中國科協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是12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外籍院士……

名言:

科學的事業是集體的事業。製造原子彈,好比寫一篇驚心動魄的文章。這文章,是工人、解放軍戰士、工程和科學技術人員不下十萬人譜寫出來的!我只不過是十萬分之一而已。

今天,楊振寧和李政道同時為這位「兩彈一星」元勛點贊

周光召 中科院理論物理所供圖

其實,在我國全部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目前健在的僅剩王希季、孫家棟和周光召三人,而核武器研發領域,只剩下周光召一人……

時間不等人,但有些東西會永遠傳承下去的。

讓我們為這位「十萬分之一」的科學大師送上崇高的敬意,並祝願周老福壽綿長!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楊振寧:盛宴已過
非洲最大食肉哺乳動物,化石現身:牙像香蕉

TAG:科學網 |